这个文明超强却过分谨慎
繁体版

第12章 新装备(1)

    现在的人类陆军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在如今太空作战占大头的情况下的军事定位问题。

    这其实还算小事,真正的大麻烦其实是兵员不足,毕竟现在人类的人口太少了,在可见的未来里也不会增加太多。

    在太空主力部队需要大量人口的前提下,基本只能打防御战的陆军就显得十分尴尬。

    之后要是人类有登陆需求时还好说,现在的人类的收缩政策让陆军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

    而之前的讨论会议更是将星球内海陆空三军全部划分到了新陆军之中。

    所以这就让陆军的装备研发犯了难。

    现在陆军军部的困惑在于是要一个全通用的装备体系,还是像之前一样特化军种,特化武器。

    毕竟通用就意味着性能成本二选一,而特化则意味着更高的训练成本与人口需求。

    “这就是我们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动力甲以及其配套的小型单兵机甲。”

    负责介绍的陆军军事科学院邓院士指着正在进行运动适配的动力甲和单兵机甲说道。

    “这对于老式的动力甲有什么升级么?”

    站在一号边上的陆军代表问道。

    “首先介绍动力甲吧。”

    邓院士调出一块AR屏幕,呼出动力甲的信息界面。

    “XXA-20型全覆盖通用动力甲胄,常态高度为1.92米,重90千克,主体装甲采用复合充能材料,传动系统用膜状人造肌肉,徒步最大行进速度可达140千米每小时,单手推举力量可达3吨。”

    “装甲非充能状态可以挡住现役的所有大口径步枪在10米外的枪击,充能状态可以免疫现役所有单兵枪族的任意距离射击。”

    “装备有三层充能实体、光束偏转护盾,被击穿后可在四秒内重置,内部备有万用治疗针等辅助、治疗药剂注射器。”

    “由两台位于装甲内置人造亚空间内的反物质反应炉供能,充能完毕基本可以永续行动。”

    “等会,如果对手有切断亚空间联系的技术怎么办?”军方代表提出了质疑。

    “不用担心,这台装甲的亚空间折叠技术是质量折叠压缩类型的,被压缩物质本身仍然位于主世界,只要供能不断,就不会发生意外。”

    “那就行,除了这些,这台装甲有什么新的武器配备么?”

    “当然有。”邓院士调出另一个PPT,上面显示的是一柄大口径步枪。

    “TKA--20式通用电磁突击步枪,12.7mm口径,可以使用活性毁伤弹药在内的多种弹药,枪口初速、射速均可调。”

    “可以根据目标不同任意更换弹种,本身能源可以与装甲直连,也可以使用自带的电池。”

    “可以使用弹匣供弹,也可以使用传送器供弹。”

    “还有这个。”一挥手,另一页PPT出现,上面的是一个巨大的方头武器。

    “IQS--20单兵质量投射器,运用电磁线圈加速,微型冷聚变反应堆功能,用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钨合金作为弹药。”

    “发射时,枪械内部的铣刀会根据模式从合金板上切削出大小合适的金属屑,然后经过线圈把高温的金属屑发射出去。”

    “这种特殊合金被高温激活后,速度骤变会发生爆炸。”

    “合金里面含有一定比例的纳米机器人,枪械内置的计算机可以对根据命中反馈自行编程以达到穿甲后爆炸的效果。”

    “金属屑的初速可以达到七马赫,而且射速极快,可以达到战舰近防炮的火力密度。”

    得到了数据的军方代表表示十分满意,问道:“这是否有样枪试射,光看PPT不过瘾啊。”

    听到这个要求的邓院士笑了笑,挥手示意众人跟上。

    经过几道传送门,在邓院士的带领下,众人被带到了军事科学院专门用于实弹射击实验的泡世界。

    一位实验员已经身着实验用的装甲,等待着了。

    随着一声令下,实验员举起TAK-20对着靶场倾斜火力,一时间,电磁步枪特有的枪声响彻实验场地。

    穿甲弹、高爆弹、编程后的智能弹药一一实验,前来观看的众人大呼过瘾。

    随后实验的则是IQS-20。

    这个质量投射器的弹丸撕裂空气,过高的射速让弹丸声连成一片,传出的是如同撕布一般的声音。

    连成一条直线的高温弹丸将目标点的一切撕碎摧毁,合金标靶被金属洪流扯碎,后面的土墙也千疮百孔,等一轮火力覆盖结束时,场地上已经没有一处完好。

    看到这里,陆军军方代表表示只要成本可以接受,那么下一代的单兵主力武器就是它们了。

    来都来了单看步枪射击可不行,在邓院士的带领下,众人又参观了XXA-20动力甲的实地演示、新手榴弹使用及其杀伤效果等等新一代武器的展示。

    这些新武器让众人的火力不足恐惧症稍有缓解,紧随而来的就是定型生产以及大规模换装之类的问题了。

    “对了,你们不是说这个动力甲还有一个配套的小型机甲不是么?”一号突然问道。

    “当然有,但是小型机甲的武器系统一直没有敲定,还在研究探讨。”

    “带我们先去看看长啥样啊,武器系统可以看工作需求选装嘛。”军方代表对于那个小型机甲很感兴趣,表示其迫不及待想去见识一下了。

    邓院士和项目组的其他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带众人去看看机甲的成品。

    -----------------

    “TAF-20型小型动力机甲,高3.1米,重2.2吨,主体装甲为零素网格充能装甲,传动为束状人工肌肉,利用仿生光纤网络控制。徒步最大行动速度为380千米每小时,单手最大推举为22吨。”

    “装甲未充能状态可以十万分之一以下光速的动能弹药,充能后可以直接免疫万分之一光速以下的动能武器以及部分低能级光束武器。”

    “装备有动能回收系统,为破防的攻击会为装甲预充能,暂时增强其防御力......”

    邓院士为众人详细介绍了这个小型动力机甲的各项数据,除了由于神经直连控制系统的要求让其必须是类人形以外,其设计理念与主战坦克差不多。

    其主要目标就是与步兵一起进行步坦协同式配合,以绝佳的防御力和体型担当重火力输出和肉盾,但相比于坦克而言更灵活,成本也更高。

    “你们对于武器系统的选择有些什么备案?”陆军代表问道。

    “目前主要讨论的有三个方向,动能质量投射器、小型先进粒子武器和重粒子/光束武器。”

    “其中动能质量投射器和重粒子及光束武器最为成熟,小型先进粒子武器成本过高,技术不太成熟。”

    邓院士详细的介绍了相关方向的各种优缺点。

    比如说粒子及光束武器在大气圈内衰减严重,动能质量投射器在太空中不好命中等问题。

    “我觉得这不是啥大问题啊,你们走进了一个误区里面了啊,没必要追求绝对的通用啊。”一号开口说道。

    “确实啊,你们完全可以开发三个款式的机甲供各个兵种部队选择嘛,反正现在已经基本确定XXA要全军通用了,配套机甲可以定制嘛。”军方代表附和道。

    “对啊,这几个方向完全可以分开满足啊,太空相关部队可以用重粒子及光束武器,大气圈内可以用动能质量投射器,而小型的先进粒子武器可以选配给需要的部队啊。”邓院士越说目光越亮。

    “抱歉,失陪一下,我想到了一些好点子去升级设计。”说了句抱歉的话后,邓院士就跑向了实验室,开始召集团队研究相关问题去了。

    被留下了忍俊不禁的众人。

    “好了,我们先去其他实验室看看,最近应该也有新的舰船设计了,陆军这里一时半会可能出不了结果,先去看看别的吧。”

    一号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决定不打扰邓院士的工作的众人悄悄离开了陆军军事科学院,向着位于轨道空间站的太空军事科学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