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真搞笑
繁体版

18. 理科妈妈Vs文科老爸 第一回合

    我上学了。

    第一学期结束时,妈妈召集全家举行饭桌会议。

    “从今天开始,我负责辅导儿子理科。”妈妈用筷子一指老爸,“你负责儿子的文科!”

    “我不用你们负责。”我边扒拉着饭,边说。我上学期刚得了双百分,才不在乎老爸和妈妈的辅导。

    “傻小子,你妈可是理科的高才生,人家请她做家教都请不到,你小子可真不识抬举。”老爸抬手刮了我一个鼻子。

    “那我也不要你辅导我语文!”我生气道。

    “瞧,连儿子都不相信你!”妈妈对老爸笑道,又很认真地对我说:“傻儿子,你老爸别的不行,写文章可是一把好手。妈妈的月度报告、年度总结,可都交给你老爸修改、润色的。你以后写作文,绝对用得上你老爸。”

    “啥叫润色呀?”我问。

    “润色嘛,”妈妈想了想,道:“就是把干巴巴的文章,变得比较生动、有趣!”

    “好吧!”我勉强答应了。

    事实证明,妈妈的确有先见之明。到二年级之后,作文越来越多,给我完成作业增加了不少难度。我遵照约定,每次都去请教老爸,把个老爸弄得不胜其烦。

    “老爸,这作文怎么写呀?”我拿着作文本又去找了老爸。

    “《我的妈妈》,”老爸皱了皱眉,不耐烦道:“这次你最好找你妈,又不是写《我的老爸》。”

    我想想也对,就又找了妈妈。

    “我们当时怎么约定的?”妈妈拿着作文本,质问老爸,“你负责文科,我负责理科,打算耍赖是吗?”

    “谁打算耍赖啦?不是《我的妈妈》吗?不找你找谁啊?再说,让我负责文科,你负责理科,我看你都没咋辅导过儿子,就见儿子找我辅导作文了。”

    “那是儿子遗传了我的优质基因。再说,你怎么知道我不辅导儿子?我和他玩24点,不就是辅导吗?”

    24点是用四张扑克牌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完成答案等于24的游戏,妈妈和我经常玩。

    “玩牌也算辅导啊?”老爸问。

    “这叫寓教于乐,懂吗你?以后儿子学物理、学化学,左手定律、右手定律、酸碱中和,你能搞得清楚吗?让你发挥长处还摆臭架子。好好辅导!这次作文可是写我,要生动、要感人,要得优!知道吗?”交代完毕,妈妈转身出门做头发去了。

    “生动、感人?”老爸嘀咕道,“简直是吓人!”

    转眼到了三年级。我的数学成绩依然出类拔萃,英语、科学、体育、音乐也都名列前茅,可语文却因为作文的关系,成绩忽上忽下,起伏不定。具体情况是,平时作文因为有老爸辅导,还能得个优、得个良,可一到考试,尤其是考试时作文题又恰好是平常作文时没见过的命题,就惨了。

    几次失手后,妈妈又召集饭桌会议。

    “你不能老当儿子的枪手啊,”妈妈埋怨老爸,“你要把枪传给儿子!”

    “还要把枪法也教给我!”我大声道。

    “枪是没有的,枪法倒是有……”老爸说到一半,却用大汤勺捣起一勺汤,叽里咕噜地喝了起来。

    “快讲!”妈妈一声断喝,“怎么个意思?话老说一半!”

    “咳……咳……咳……”老爸被妈妈一喝,呛着了。

    等老爸咳完,妈妈和颜悦色地道:“现在能说了吧!”

    “说也行!”老爸得理不让人,摆起了架子,“今天这碗你洗了吧!”说罢,撂下饭碗。

    “好,我洗!”妈妈回答地爽快,“儿子,好好听,把你老爸那套全学会了,省得他以后老摆谱!”

    “其实,也没有什么枪法。”老爸慢条斯理啜着咖啡,“你现在作文写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阅读不够,词汇量太贫乏。我举个例子来说吧:两个人喝酒,一个喝醉了,一个要回家。喝醉的如果对要回家的说,‘我今儿喝高了,得挺会儿尸,你滚蛋吧!’那回家的准保第二天不会再来喝酒。可要是那喝醉的吟上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那么这朋友说不定就‘明朝有意抱琴来’了。”

    老爸的话我没全懂,但让我增加课外阅读的意思我明白了。

    “我给你提个要求吧!你每天回家玩电脑游戏多少时间?”老爸问。

    “大概一小时!”我答。

    “那你每天少玩半小时,用来阅读。先从《成语词典》开始,我把家里的这本《成语词典》都做个筛选,凡是现在还常用的,我都用红笔给你划下来了。你每天花半小时读上个十条,一年就能掌握3650个成语,作文时文字就不会再干巴巴的了。”

    “每天都得读吗?再说,你咋能确定哪些常用哪些不常用?”我有些不爽,质疑道。

    “提高写作水平,没有捷径,就是靠多阅读,平时多积累。我怎么知道哪些成语常用不常用?也是这个道理:老爸每天的两份报纸,每月的那好些个杂志,可不是白订的。”

    进入初中后,我的课外阅读还扩展到了《新民晚报》、《读者》、《科技新时代》等报刊、杂志。虽然老爸依然觉得我积累不够,但我已经不那么怵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