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了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没钱

    次日,扬州皇城外的一座宅子。

    刚刚参加完早朝的户部尚书叶象泰和宰相邢元锡就被一同出了皇宫的礼部尚书李兴德直接拉来了这座素有小朝廷之称的翰林院!

    偏房内,李兴德没等几人坐定就急忙开口道:

    “去岁开始淮、徽几地雨雪全无,济水水位骤减,冬苗春圃几尽死绝。今日圣上要求礼部拟定祈雨大典的章程,半旬后率领百官祈雨,叶大人不知能拨出多少银两啊!”

    叶象泰端起一位侍从刚刚上来的茶盏,抿了一口说道:“李大人,户部没钱!最多最多能拨款三百两!”

    一听这话李兴德顿时有点着急:“叶大人,陛下率领百官祈雨,整个大典手续庞杂,耗资哪是三百两就能办的了的啊!”

    “我的天官大人唉,莫要玩笑啊!”

    叶象泰闻言,只有苦笑。说道:“李大人,我又如何不知祈雨大典耗资颇大。可是你刚才也说了,大旱不是刚刚才开始,也不是一个地方,从二月开始户部就不停的出银子赈灾。”

    “赋税就那么多,又要出军资粮秣又要出钱赈灾,还要修缮宫殿、营建工程,更不要说百官俸禄等等,不说别的,就说这翰林院从南考至今,一直都在这个临时征用的宅子里,未曾搬迁。”

    “不是不想搬,是实在是没钱呀!好在现如今有一部分大头变成了小头,不然三百两都拿不出!”

    李兴德闻言还要再说,却听叶象泰又说道:“不信你问问邢相,户部月月账簿都会交由宰相与陛下查阅。李大人呀,我现如今可当不得你这个天官的称呼,户部日子过得紧啊!”

    坐在一旁品茶的邢元锡听闻此言,又看李兴德看向自己。缓缓放下茶杯说道:“叶大人所言不虚,确实没有多余的赋税了。本官素有耳闻礼部官员有一个大典之后家添新丁的规矩,李大人不如你就寅粮卯吃吧!”

    李兴德闻言赶忙道:“二位大人,礼部是有每逢大典必有结余这个不成文的小规矩不假,但是那些上不来台面的手段硬留能留多少银两,叶大人,户部能不能再多拨点?”

    叶象泰说道:“李大人,那哪是小规矩小手段。你礼部那个左侍郎卜士瑜,年近七旬春耕大典之后又新納了一房小妾,听说那位小妾可是卜大人可是花了整整五百两从苏州赎回的清倌儿。是也不是!”

    李兴德闻言,没再说话。

    坐下身子端起旁边的茶盏喝了一大口,看着两位同僚都端着茶盏看着自己,无奈说道:“罢了,既然如此我也只好带头自掏腰包喽!”

    “李大人能够体恤朝廷,大典之后,户部的详单之上肯定会有李大人的名字!”

    闻言李兴德也只是拱拱手,又说道:“韶王进京一事,我礼部按照祖制需要安排车马驾撵,此事总不能再靠我礼部官员义捐了吧!”

    邢元锡闻言面色凝重的说道:“韶王是先帝的亲弟弟,当今皇上的叔叔。当年先帝无子,本应该登基的韶王辞让了皇位,这才有了当今圣上。故而朝中素有“贤王”美誉,只是在这关头进京,确实是让人难以揣测呀!”

    倒是一旁的叶象泰听邢元锡说罢之后,开口笑道:“邢相何必忧虑,此事毕竟是陛下下旨传召,想来陛下心中应该有所应对!”

    旋即又看向李兴德说道:

    “李大人,韶王进京一事,现在圣旨还在路上,等到韶王收到圣旨收拾妥当再前往京城最快最快也得一旬之后,届时再议吧,眼前还是办好半旬后的祈雨大典最为紧要呀!”

    李兴德没有在意邢元锡的话,但是一听这位户部尚书一毛不拔,苦笑道:“叶尚书呀,韶王确实最快也得一旬之后能到。但是这车马驾撵是需要提前准备的。总不能让我们礼部在这事上新娘子上轿现扎耳朵眼吧!”

    叶象泰刚要再敷衍几句,就听到外面有人说道:“几位大人,陛下请几位大人去勤政殿议事!”

    叶象泰随即起身笑道:“哈哈,邢相,李大人请吧!”

    李兴德也只能在心理暗叹,看来这位深得帝心的户部尚书是打定主意一分钱不出了,自己看中的那方龟背砚只怕还要再多暂留他人之手几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