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心路
繁体版

第十五章:家庭序位排列

    杨慧把静怡拉进了一个心理学交流群说:“经常有师姐、师兄们在群里面分享学习心得,跟着大家学习,你会有很多收获。”

    进入心理学交流群,刚好一位师姐在分享学习收获:“现在你过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其实关键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看待,应对。

    一个不愉快的事,在你脑海中重播了很多次,不断的重播,强化,就形成了今天你过的人生,就是现实中你的故事情节。”

    静怡弱弱的问:“可以改写故事情节吗”

    师姐回答:“在我们人生的漫长的旅程当中,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会遭遇到很多的挫折、挑战。

    什么时候你学会为你的生命负百分之百责任,从一个孩童的心态成长为到成人的状态。你才有力量改写故事情节。”

    静怡:“难道我现在是孩童心态,那我老公总是担心他老了会孤独无依,是什么状态?”

    师姐:“这个可以用种子法则,你想要什么?先给出什么?

    希望到老的时候有人陪伴,现在多种下陪伴的种子,多陪伴家里的老人,爸爸妈妈,多打电话,有空就回去看他们。

    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摸爬滚打成长,和孩子建立亲密联结。

    多陪伴亲密爱人,相濡以沫,互敬如宾。

    当你去种下陪伴的种子的时候,你到老的时候,你就会有人陪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当然如果内在有深层的恐惧感,就需要更深层的清理内在的木马程序。这个需要慢慢学习,找出根源。”

    静怡:“人也有木马程序?怎么清理木马程序?”

    师姐:“回到源代码改写,回到你的投影源,去改写文件的名字,清理内在卡点,扫除木马程序。”

    哇!这位师姐好厉害,懂得可真多呀!静怡佩服得不得了。

    “我的家庭情况有点复杂,我在婚姻里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如影随形,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个可以改变吗”

    师姐:“在婚姻里找不到位置,可能是家庭排列序位出错,无力感也许是和父亲缺少链接,推荐你学习,家族排列课程,我在学习家族排列之前,也是有很多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找到了答案和解决的方法。

    今晚七点半就黄博士的家庭排列体验课,你不妨试试看。”

    晚上七点半,静怡如约而至,来到群里,打开师姐发的课程链接,屏幕上出现一位美丽、优雅还很年轻的女老师。

    这位美丽女老师上课风格幽默风趣,讲的家庭排列课程其实很容易懂,因为讲的课程内容和静怡家乡的老风俗有那么一点点像。

    静怡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去问神,就是俗称的“看花”,那时候觉得很神秘。但是村里有文化的人都说那是迷信。上学之后,静怡也觉得奶奶迷信的那套“看花”不科学。

    当然黄博士讲的家庭排列课比奶奶的“看花”内容更广泛,而且揭开了神秘面纱,让每个人都听得懂。

    黄博士说:“家庭系统排列心灵疗愈是由德国的海灵格老师发现并推广到全世界,让很多人受益的一门爱的科学课程。”

    静怡对这门课程很感兴趣,就报了名跟着黄博士学习。

    进入课程学习了之后,静怡发现自己在家里的序位排列既对又错,按照正常的家庭序位排列应该是: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儿女

    但是静怡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按先来后到的序位应该是: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前妻)——女儿——后面的妻子——儿子。

    而且前妻的位置要得到家族的认可,最起码得到家伟的认可,即使已经结束婚姻,也要好好告别,尊重她曾经的存在,也就是在心里给她留个位置。

    家伟对前妻绝口不提,其实是心里对她充满怨恨,他心里越否认那段感情,其实就越难放下,那段感情就一直堵在他心里。他也就腾不出空间来接受静怡的感情。

    家伟一直怨恨前妻不守妇道,害他戴绿帽子,丟了他做为男人的脸。他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从家庭排列课程来分析,应该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心平气和的感恩对方的付出,分手之后也真心祝福对方幸福,带着感恩和臣服命运的安排,继续前行。

    家伟的前妻会偶尔打家伟的电话询问于艳的事,家伟从来都是不耐烦的说两句就挂了。语气里充满了怨恨和不屑。

    挂了电话之后也会心情坏一阵子。而且常常把这种坏情绪转移到静怡身上,对静怡说话含沙射影:“你们女人就是嫁了老公,吃死老公,老公死了,埋都不用埋,再嫁一个。”

    静怡知道他转嫁情绪,通常不接他的话题,但是听多了心里也烦躁,而且静怡知道,家伟的心无法通透的敞开,容纳静怡的感情,他怕再次受伤。静怡为此常常暗自伤神。

    他把感情寄托在女儿身上,女儿不会离开他,因为他们有血缘关系,即使离开他,出嫁了,也还是他的女儿。

    静怡有对这样的序位总是弄不明白,应该怎么排序,为此,专门请教了黄博士:到底是该按先来后到排序,还是按父母——儿女的序位?

    黄博士说这种情况可以综合考虑,在女儿这里,可以按中华传统父母——儿女的序位,也就是说,女儿在静怡面前是晚辈。

    在家伟方面,女儿比静怡毕竟先来十来年,感情更深,在两个人同时需要的时候,可以优先照顾女儿,平时是丈夫和妻子平行,儿女在后。

    中国目前很多家庭会出现,丈夫“缺位”,妻子把儿子当成为情绪伴侣,或者妻子和女儿成为同盟,也有妻子“缺位”,丈夫把女儿成为情绪伴侣。

    现在的情况像不像是家伟把女儿当成情绪伴侣。如果家伟和前妻的感情没好好告别,清除内心的怨气,又把女儿当情绪伴侣,静怡确实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静怡绕得头晕,按照海灵格老师的诗“我允许”允许各种情况存在,允许自己有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