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星空第一卷灿烂文明
繁体版

第十四章 悠久文明曙光(上)

    看着副站长离去的步伐,王军辉心中是波澜起伏。虽然只是一句挑逗的话,但是从内心来讲他是很敬佩这个副站长的,并没有没有官架子,从认识到现在,他从来都没有给他俩说过他的职位,二人之后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宿舍去了。

    第二天王军辉没有穿工作服,是因为昨天晚上通知说让他们自己穿自己的衣服,在前往集合地点的半路上他遇到了杨婕,两个人相互打招呼,到了集合地点后就看到中年人带着一个看起来大约三十来岁的女孩,看着她怎么这么熟悉啊,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他想起来了,就是那天他跟着这个带眼镜的女孩进入了档案室的,真不知道这女孩能不能认出来,很尴尬,好巧啊。看着他两个走过来邱峰,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到他这里来。

    然后给他们介绍道:“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她叫洛红,是人文社科办公室副主任,你们接下来的参观见学都将由她带队和负责”看到两个人点头表示同意后接着说道:“时间不早了你们早点去吧,参观任务很重”说完又头也不回的走了,王军辉摇了摇头心想这几天这个副站长怎么变得这么直接了,说走就走。

    几个人走到一处起降台,上了基地公用的地效飞行器,这和那个空地两用汽车不同,它就是一台低空飞行器,速度要比路空两用汽车快多了。

    几个时辰后他们就到了,地效飞行器落在一处空旷的草坪上,王军辉第一个走下来,抬头一看是一座古城墙,很古老的一座城墙,一股很古老的气息迎面扑来,对与他来说这里他是第一次来,但对于这里他并不陌生,身为每一个华夏国公民,都不会不知道这里,这里过去是很多朝代的首都,是关中地区,古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从成门进去后竟然看到有身穿古代战甲还腰挂古代冷兵器刀或者是剑的甲士,看到这王军辉他们是惊奇不已,虽然在故宫他也看到过穿古装的人,但是这里又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格,平时他只在网路上看过这类风格的衣服,有秦汉之风,有唐风,有官员的服装,还有将士的服装,与现代化得汽车,地铁,轻轨交相辉映,现代与古代风格完美融合,有着不一样的美感。

    他们在古城墙上游历了一圈,欣赏着古人的高超建筑技艺,上面还复原了古代守城的将士,还有精致的守城重弩,还有抛石车等武器很是神奇,这些在虚拟上才能看到的东西在现实中在看那又是不一样的感觉,在城楼处还加了一块大的屏幕,还是3D的,在播放着从秦到唐,一步步介绍守城士兵在城楼上用展示的兵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情景,非常的真实,古人在战争中的智慧让每一个来参观者都非常敬佩。

    城楼逛完后他们继续向城楼梯处走去,按照洛红说的接下来是这次旅行见学的主要目的地,秦史馆,从城墙上下来后,洛红打了个电话,等了几分钟就有车过来了,王军辉一看牌照,有点惊讶,这也是他们基地的公用汽车,在古城里只有电动汽车可以在规定的地方行驶,像飞机地效飞行器还有路空两用交通工具都要避开古城。上了车后王军辉两个人就激烈的讨论了起来,洛红并没有插话,也没有打断他们的讨论,忘我的讨论让他俩忘了时间,直到到了目的地洛红提醒他们,他们才停止了探讨。

    打开车门后他看到了一个雄伟的古代建筑,上面写着秦赋馆,取此名灵感来源于一部电视剧《大秦赋》,意为,先秦赋予华夏延续的功高伟业,展现强秦之美,这个建筑是后来政府为了更好保护文物在秦始皇陵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占地面积将超过七十平方千米,比京城的故宫还要大的多,只能说秦始皇陵当时建造的太过巨大了。

    王军辉从小就听父母说到过秦始皇还有他的陵墓的故事,秦始皇是华夏大一统奠基人,即使国破也要守住国门,他很崇拜始皇帝嬴政,一直渴望能到此一睹其风采,虽然通过网络实景技术不只一次的浏览秦赋馆,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现在他还没有进去就被那看不到边的巨大建筑所深深震撼,他仿佛可以感受出那是磅礴的王者气息。

    用秦时的小篆字体写的三个鎏金大字秦赋馆是那么的唯美流畅,只是第一次来这里的人根本就看不懂,习惯了简便的楷体字看这种复杂的字体很难理解。采用当时秦皇宫颜色黑屋顶灰白建筑外墙,灰白色外墙上雕刻着秦始皇生平一些故事,很精美,进去后是武警士兵守卫站岗,还有特警巡逻,他们是二十四小时守卫在这里,现在这里已经不是只有兵马俑了,而是秦始皇陵被彻底的发掘了,对的始皇的寝陵被发掘了,但是发掘的方式独一无二。

    进去前洛红将她的证件拿出来给入口处检票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看了后立刻就放他们进去了,看来他们是免费的,进去候就是一个巨大的大厅,威武的兵马俑军阵就在眼前,雕刻精致,表情身上的战甲都很真实,据说当时兵马俑是彩色的,古人的技艺智慧,王军辉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了。

    他走进这些兵马俑中间近距离的观看,感受着当年横扫六国的百万虎狼之师,步兵,战车,整齐排列,之后他又参观了那个几千年都依然那么锋利剑,还有复原的秦弩,还有长弓,就这军队可以毁灭一切,之后他们一路走一路看,还时不时的两个人还互相交流一下,终于逛了很长时间才靠近了陵墓的主体,也就是秦始皇的寝陵,到这里参观的人就多了,大家都在之这里排队,一次只能放两个人,相互之间距离一米左右,避免人群相互拥挤,在从入口进去前要先上楼梯,入口在半山腰。

    对于秦始皇陵的发掘当时也是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毕竟对于发掘还有不发掘大家争论了很长时间,但从内心来说大家都是渴望能看到皇陵,但是又从内心里希望不要毁了它。

    对于秦始皇陵的开发,国家也一直很是慎重,不轻易进行发掘,直到十二年前在秦赋馆建成后,由诸多考古学家还有科学家,一流施工队们一起论证后,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发掘计划,中央政府在经过慎重研究后同意了他们的发掘方案。

    得知秦始皇陵要发掘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在贯彻中央不得损毁一件文物的前提下进行发掘,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决定借鉴海底世界那种观赏方式。文物在经历了几千年时间,只要遇到空气就会损毁,这是迟迟不发掘的原因,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全程不进一丝空气。

    在发掘前科学家再次利用最新型号第六代扫描设备对整个寝陵进行详细的扫描,绘制出了一张图纸,针对图纸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从始皇陵墓道中段开始,众人根据图纸找准位置,先用发掘机器人挖出一个深一米宽两米的洞口,然后放上高强度玻璃管道,又放了一个机器人进去,这两个机器认功能很强大,能挖掘还能焊接各种材料还能切割,携带着很先进的切割设备,俩个机器人都进去后,考古学家就将入口封死,在封口处开设了一个长的管道,管道的一头,连接一个管道,又连接了一个机器,这个机器是专门吸土的,一切都具备后,然后最后将里面的空气给抽出来,剩下的交给机器人,将甬道口封死,之后大家都盯着电脑,用电脑进行指挥。

    机器人又往下挖掘了几米后两个机器人停下来,然后考古学家再次打开将很多的玻璃制作管道放进去,运输机器人将很多截玻璃管道运进去,机器人就将管道给紧密的焊接起来,每隔一米放一截玻璃管道,就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了几天终于挖到了墓道的顶上的坚硬厚石板,到这里一步就要更加小心了虽然这个石板经过了千年还是坚硬如铁,但还是要很小心,一个小机器人用自己身上的吸盘将自己牢牢的吸在玻璃管道上,让自己悬空,开始用它那个先进的激光切割技术一点点的切割那厚厚的石板

    就在厚重的石板即将被切开的时候,另外一个小机器人伸出了它的四支机械手臂每个手臂上的仿生手指指尖都有一个和壁虎四肢一样的吸盘,可以让它在墙壁上自由行走,它先用两个机械手臂抓指住玻璃壁,在用两个满是吸盘的手抓住即将切掉的石板,等石板切下来后,小机器人一提就将厚重的比它还大几倍的石板给轻松举了起来,那抓住玻璃的两个机械手臂开始延着玻璃往上向洞口移动,动作非常的敏捷,快到洞口时施工员立刻将舱盖快速打开,取出石板后在快速关上避免进入过多的空气,然后在快速的将空气抽出来。

    两个机器人进去墓道后就倒挂在墓道的顶上,它们不能着地,以免毁坏文物还有触发墓道里可能存在的机关,然后对墓道进行全方位的扫描,看看有没有壁画还有放在墓道里的古文物,确定好这一切后两个机器人回身开始接着焊接玻璃甬道,甬道在墓道转了九十度朝着寝陵墓门方向一节节的焊接过去,玻璃甬道是悬空的,另外一个机器人延着墓道顶开始安装吸顶灯,接线,毕竟墓道里没有可以照明的东西,就是从墓道的中间开始到墓室主门还是有很远的距离,但安装灯的机器人很快就先安装好,它回过来将玻璃甬道口与墓道口交界处用板子焊死,机器人已经将玻璃甬道焊接到了主墓门,这时要暂时停下来,机器人用一个特除材料制作的高强度玻璃盖将前段给盖上,这样整个玻璃甬道成为密封的,用活扣锁死,放下来的材料彻底用完了,机器人也要回来,最重要的是到墓室主门了要暂停,再次讨论论证才能再次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