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门阀
繁体版

第三十六回 今日方知我是我

    中平六年,黄射命甘宁为主将,太史慈为副将,发海陆大军,声东击西,海军直破辽西城,生擒公孙度。

    中平七年,黄射亲带十万铁骑,从残败的洛阳中救出汉献帝刘协,并得到了名将徐晃,并得到了毒士贾诩。为抢得天子,黄射与曹操十万大军僵持不下,互相攻伐半月曹操已漏败相,袁绍带着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颜良、文丑带兵前来支援曹操,黄射粮草不济,缓缓退回幽州。

    中平七年,汉献帝移都幽州,该北平为北京,改年建安,史称建安元年。封黄射为大将军,黄射觉得这个官职不吉利,就自请司空,把大奖军给了袁绍,太尉给了曹操,袁术给一个太傅,这也是贾诩和郭嘉建议的三虎竟食之计。

    袁术果然中计,嫌弃朝廷给的太傅官职太低,拒领官职,并于建安二年于南阳自立为帝。黄射听到消息,勃然大怒,上表天子,令四方诸侯领兵攻之,自己带着马步军十五万,亲自讨伐袁术。袁术的百万大军,被黄射一战打的打败,袁术也被刘备三兄弟杀了,交了投名状。吕布也率他的一万并州铁骑前来助战,孙策也领着他的江东水师来助战。

    最后袁术没有撑多久,黄射和吕布却在南阳阵前打出了真火。两人大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两军部将怕主将有失,全部鸣金收兵。

    事后双发都称误会,四方军队在南阳排排坐,分果果。黄射代天子,封吕布为温候,驻南阳,封刘备为新城候,驻徐州,封孙策为乌程候,驻吴城。暗中却是签订盟约,各自划分地盘。

    吕布本就是忠于汉室的将军,把自己本来打算嫁给袁术儿子的女儿送给了黄射,成黄射的便宜老丈人。

    建安五年,天子明召天下,袁绍与袁术同族,不听朝廷旨意,袁术称帝后,袁绍却是按兵不动,当与袁术同罪。袁绍听了谋士的计谋,声称汉献帝为国贼董卓而立,名不正而言不顺,改立渤海王刘鸿为帝。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献帝下召,命司空黄射领大将军,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兵三十万伐袁绍。袁绍领兵五十余万,双方战于界桥。黄射出动三千重甲骑兵,作为奇招,直接杀的河北军大败,袁绍一战五十万大军全部打散。只带了三千亲军回了老巢冀州,不久后吐血而亡。

    黄射听了郭嘉的建议,先进行了退兵,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袁熙见没有天敌,就内部争斗了起来。袁谭不敌袁尚,暗中投降黄射,邀朝廷平乱,黄射领军再次出击,兵围邺城,倔渭河之水灌城,袁尚通过地道逃命到曹操处。

    此时曹操正为了徐州与刘备打得火热,袁尚一到许昌,就被曹操安排刀斧手,斩下头颅,送与北京。至此,黄射也得北方四州,麾下带甲百万,战将千员,威望如日中天。

    建安六年,刘备不敌曹操,只身投黄射,黄射收之。但是没有让他见皇帝,也没有让他得到皇叔的名望。

    建安八年,经过两年的整合内部,黄射领兵七十万阀曹操,曹操领兵三十余万抵抗,双方对峙于官渡。曹操粮尽,中了黄射的反间计,领兵偷袭邬巢,被黄射十面埋伏杀得大败。曹操带兵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回到许昌时,甘宁的部队已经渡海偷袭得手。曹操大笑三声,自刎而亡。

    建安九年,吕布降,封太尉,入名将阁。孙策遇刺身亡,孙权领其众。

    建安十三年,刘表亡,二子刘琮降,黄射一通长江以北。

    建安十四年,黄射拜丞相,令黄敬业统西南之兵南下,黄忠为先锋大将攻张鲁,世子黄守珏随军历练。张鲁降。

    黄敬业与书益州刘璋,希望他也投降。刘璋暗弱,但是天下姓刘的藩王也死的差不多了,属下将领也不想降。双发交战,各有损伤。

    建安十七年,黄军兵围成都一年以后,刘璋降。

    建安十九年,甘年率海军军团,黄敬业带西南军团,黄射亲帅北方铁骑。分三个方向围攻江南。

    建安二十一年,孙权于建业,降。

    建安三十五年,汉献帝效仿尧舜之事,让位于黄射,黄射经三让三辞后即位为帝,是为燕高祖,改元洪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