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铭
繁体版

第二十六回 生祸事悲起夜河畔 断发辫丝落接凶信

    话说,一番公园相聚后,自谦对崔雪即使生有好感,奈何心有所住,终非情之所向。也不过稍纵即逝,等波澜平复,仍是悠然自得着,他大学堂的生活。

    而接着,又因天朝一桩事件的蔓延,更令他的日子充实不少。原来,某地几个极富情怀的文人志士,曾下笔撰文,落了朝廷的面子,遂被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之由,进行了羁押。

    随着事件的持续扩散,更遭到民间不少非议,也致使自谦和马云峰,跟着贾以真接触了一些,社会上的激进人士,了解了甚么民生、民权等革旧鼎新的道理。不觉间,二人在思想上皆是发生改变,如此一晃,转眼便是寒冬季节。

    自谦在皎青州这般情况,殊不知,远在牟乳县的鹰嘴崖,其日夜记挂的静安,如今却眉哀眼愁、双颊消瘦,憔悴的哪里还有半点,曾经清绝出尘的模样。

    原来,打从自谦外出求学后,静安仍然于私塾授课,平时再同林氏照顾着病中的步师爷,或是去陪着俞大户和郝氏,贴心说上一回。

    当然闲暇之时,不免也同步艳霓聚在一处,诉些女儿家的心事。想来,除了担心自己爹爹的身子,及那份飘向远方的思念外,倒是过的紧实。

    谁曾想,此般温和平淡的日子,终究还是随着凌冬的到来,被打破了。原本,步师爷的病情,经过夏、秋两季的调养,已是大有好转,为此,林氏等人皆欢喜不已。

    特别是俞大户,更设下酒宴,请来村中步、俞两姓的交好,像步晨、步元、步南,及俞晃、俞然、俞儒、俞四等人,为其庆贺了一番。

    岂料立冬不久,可怜那步师爷的病情,竟又反复了,等再入了冬月,已是起不来身,也下不去炕了。当俞然尽其所能,仍不见到好转后,只得同俞大户前往牟乳城,寻了一名,跟他相熟的老郎中前来诊治,奈何终究无济于事。

    但看此时的步师爷,满目血丝、脸色蜡黄,形如枯槁、消瘦不堪。早已不见了,曾经于诗词歌赋中的那份潇洒不凡,眼瞅着是时日无多。

    却说,这早静安伺候他食了一点稀粥,又跟母亲草草用过饭后,就往村中私塾去了。虽说心中百般不愿,惟想时时守在爹爹身旁,奈何步师爷只是不允,直言如何也不能耽误了,鹰嘴崖孩子的功课。

    这般,林氏少不得又陪着其,再说上一些安慰的话儿。而见他并无甚么心思,便暗自叹了口气,遂下得炕去,往别的屋子偷偷啜泣起来。

    却哪里知晓,步师爷怔怔躺在炕上,也是悲痛不止。自己又何尝不知身子的状况,想着还未过五旬,就要撇下妻子女儿,撒手离去,那心中岂能好受。

    更何况,若无法亲自打发静安出嫁,这辈子当是多大的遗憾。再寻思着,日后剩下林氏孤苦一人,又该怎般过活,于是那干涸的双眼,渐是蓄满一湾清泪。

    如此胡思瞎想一通,便有些心力交瘁之感,不觉眼皮就慢慢合上了。朦胧中,竟见孤僧瞎手持盲杖、一身玄风,向他走了过来。只听其一声叹息后,说道:“不过一年多的光景,怎落得了这副样子?”

    步傑看着孤僧瞎,痛心道:“瞎子,原来你死了,我说咱们如何也寻不到你,原来是去了阴间,”

    说着一叹,又道:“怕是过不了多久,我也要去了,那时可别忘了渡咱一回。”

    孤僧瞎啐道:“屁话,你怎知俺瞎子死了,咱活的不知多逍遥呢。本还想回去寻你喝上一顿,谁知竟这般不争气,倒浪费瞎子恁多苦心。”

    步傑疑问道:“甚么苦心,我怎不知?”

    孤僧瞎摇头叹道:“步傑步傑,真乃不解、不结也。”

    步傑不禁笑骂道:“你这瞎子,有话就说清楚,倒布的哪门子迷魂阵,害咱摸不着头脑。”

    孤僧瞎说道:“眼看又入腊月门了,可还记得那年腊八,你送咱回了源寺,与你说过甚么?”

    步师爷寻思一会儿,偏只记不起。便见孤僧瞎无奈摇头,叹了声又道:“本是宿债孽缘起,终使不渝空对望,步师爷,早些去了吧。”

    经此一提,步傑顿然想起,就问道:“甚么宿债孽缘,到底是情至不渝,还是双姓步俞?”

    孤僧瞎说道:“有何分别,那世情至不渝,这生步俞双姓,步师爷难道忘了,曾一尸两命的苦女子么?”

    步师爷一愣,随即心惊肉跳,立时记起,那年于空清庵中所做的梦境。一秀慧端丽的女子,领着个五官皆没的婴孩,幽怨在他面前。

    便颤声问道:“可是我落下的罪孽,以致此生,祸害到自谦和静安两个身上么?”

    孤僧瞎摇头说道:“非也,非也,不过宿债轮回,因果循环而已,”

    见其不解,一时怔于那里,就又叹道:“鹰嘴崖非久留之地,倘若早些带着妻女离去,或许也未有今日之事。奈何皆是命中注定,终究还是逃不过此劫。”

    步傑闻后,登时指着他气恼道:“你这死瞎子,既知因果报应,为何不点破说明,如今要我丢下妻女,倒叫她们怎般过活?”

    孤僧瞎无奈道:“此孤僧瞎一时,知之这般,彼孤僧瞎一时,知之那般。此不能说,彼不能言,到头来谁是我、我是谁,瞎子也已糊涂了,”

    说着摇头一叹,转身就去,嘴里却又道:“记住,鹰嘴崖非久留之地。”

    步师爷不由大叫,奈何已是不见了踪影。这时,林氏在那屋子听得喊声,便匆忙跑了过来,见其身躯扭动着又满头大汗,分明是在说梦话,就赶紧将他摇醒,问道:“你没事吧,可是做噩梦了?”

    步傑睁眼醒来,方知是一场梦境,良久才道:“我没事,你自忙去吧。”

    林氏点头刚欲离开,却又被他喊道:“先别走,还是陪我说会儿话吧。”

    等林氏坐了下来,便拉着他的手,宽慰道:“别再胡自寻思了,总会好起来的。可别忘了,你答应过俺,要陪着我回烟祁县看看呢。”

    步傑苦涩道:“你就别安慰我了,我自己的身子又岂能不知。只是这么多年苦了你,从城里跟着我来到鹰嘴崖,以致再未回过娘家。”

    林氏流泪道:“父母都没了,哪里还有甚么娘家,不过是你在哪,家便在哪儿。”

    步傑悲痛道:“有你这话,我步傑此生也知足了,若有下辈子,你等着我,咱还去娶你。”

    林氏闻过,遂趴在他的胸前恸哭起来。步傑暗自一叹,就抚着其斑白的发丝,劝慰道:“迟早是要去的,万般由不得人,既是注定,散了便散了吧。都怪我,偏只和你修了二十余年的缘分。”

    林氏抬头含悲道:“为了我和静安,你也要挺过去,倘若就这般走了,谁来打发女儿出嫁,问你可是甘心?”

    步师爷顿然心中一疼,随之又想起梦中孤僧瞎的话来。再记起早年于空清庵所入的幻境,待将两者合一,便直感后背发凉,竟泪流满面的怔于那里。

    见他如此,林氏慌道:“怎的了,莫要吓我才是。”

    待缓了心神,步傑忙叮嘱道:“你且听着,若我逃不过这一劫,定要带着静安往烟祁县,投奔她的舅舅,今生都别再回来了。”

    林氏不解道:“这是为何,在鹰嘴崖有俞良哥在,不会任之不管的,况且静安和自谦打小一处,怎能分开?”

    步傑叹道:“我如何不知,静安和那小蛮牛的情分。可你要明白,万事皆为缘分,若是他们命中注定,就算天涯海角也会走至一处,否则,只能是孽缘一桩。”

    林氏顿感疑惑,便又问道:“你这是怎的了,平日不是最喜爱自谦么,巴不得他和静安凑成一对,如今为何要这般说话?”

    步傑苦声道:“你就别问了,只须答应我就是。”

    林氏无奈道:“即使我答应了,你又不是不知静安的性子,执拗起来,哪里肯听我的。”

    步傑正色道:“你切记着,定要说服于她,也无须给我守孝甚么的,早些带着着静安,离开鹰嘴崖便好了。”

    林氏登时泪如泉涌,只得点头答应。却是神情哀怨、面容凄楚的,让步师爷不敢再稍加直视,遂无力的合上双眼,将头别过,强忍着情绪,不于她面前崩溃。

    奈何瘦弱不堪的身子,终忍不住地颤抖起来,已是无情揭开了心中的悲痛。令林氏掩嘴欲泣,忙匆匆出得屋子,等到了院落,方才失声痛哭。

    且说,这日后午,静安放了学堂回家时,路过俞大户门前,虽也心挂爹爹,怎奈自谦在外,她若再不常来看看,如何对得起,打小疼爱自己的伯伯、伯娘,于是遂走了进去。

    来至屋内,见郝氏正在锅灶上忙活着甚么,待打过招呼,只听其道:“可巧你来了,我给你爹熬了鸽子汤,正想着一会儿送过去呢,如此就你走时以便带着吧。”

    静安谢道:“有劳伯娘费心了。”

    郝氏便道:“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是这段时日,苦了你们娘俩了。”说着,那泪就流了下来。

    看她这般,静安也随之凤目顿红,楚楚可怜的,垂首揪着自己的衣角,一时不知如何言语。郝氏忙将她搂在怀里,娘俩不由抽泣起来。

    这时,俞良打里屋走了出来,埋怨道:“孩子已经够难受了,你就别再惹她了。”

    郝氏忙稳了情绪,给静安擦着眼泪,自责道:“是伯娘不好,让咱家静安伤心了。”

    静安摇头呜咽道:“没有,是伯娘心疼静安才是。”

    俞良叹了口气,问道:“你爹今日可好些了?”

    静安流泪道:“午间回去时仍是那样。”

    俞良嘱咐道:“如今你也是大姑娘了,若论难受,你娘不比你少,替她多担着些。”

    静安点头道:“静安知道了,多谢俞伯伯。”

    俞良欣慰道:“等晚饭后,我和你伯娘再过去瞧瞧。”

    郝氏也疼惜道:“怕你和你娘忧愁,再无心用饭,我便多做了些,等走时一并带回去。”

    静安又泫然若泣,欲要再说上几句言谢的话儿,却终是凝噎无语,只得黯然垂眸,将滴滴泪珠洒落于地。见她此般模样,郝氏心中疼惜不已,忙转过身去,默自饮泣吞声。

    俞良无奈摇头,就问道:“近来可跟自谦通过书信?”

    见其默然摇了摇头,便叹了一声,又嘱咐道:“还是修封书信去吧,让他早些回来,打小就被你爹喜爱着,免得日后再生了甚么遗憾。”

    静安忙点头答应。见她心郁重重的样子,俞大户一阵不忍,遂也不再多留,又嘱咐了几句,便让其端着郝氏炖的鸽子汤,及做好的饭菜回家去了。

    如此,待晚饭过后,俞大户和郝氏,就来到步师爷家中,当看着他那病入膏肓的模样,皆是十分心酸,却又不敢当面表现。惟无事般,与之说了些村中的里短,又背地宽慰了林氏一番,便再难以多待,遂告了声离去。

    等送走俞大户两口子,又待步师爷睡着后,静安少不得再同母亲,言语几句贴心的话儿,这才回到自己屋内,提笔铺笺,给自谦书起信来。

    但见其,蛾眉深蹙、凤目生愁,身影萧瑟、玉颜凄楚,是笔锋未落,已然泪水横流、啜泣不止,纵心有千言,然委屈满腹,竟一时不知从何写起。

    这般弃了写、写了弃,待废笺扔满地上,直至亥时已过,方才书毕,遂小心折叠放于枕边,而后熄灯睡下。只等几日信差来时,好将它寄出。即此一夜无话。

    却说,这尘世间之事来来去去,如何由得了人意。就在静安刚将书信寄出不久,这日正于私塾授课,便看俞四慌里慌张地跑来,急声道:“孩子,快回吧,你爹••••••”

    未等他把话说完,静安顿觉天旋地转,脑中“嗡”地一声,就甚么也听不见了,只怔怔看着俞四的嘴,在不停动着,待稍缓心神,那眼泪就“唰”地落了下来,遂失魂落魄的直奔家中而去。

    等进得院落,已是站满了鹰嘴崖的乡亲,由此可见步师爷平时品性如何。待静安拨开人群,匆匆来到屋内,只见俞大户、郝氏等人皆在,而母亲正坐于炕上,紧握着爹爹的手,在怆然垂泪。

    此时步师爷还未咽气,似是有些回光返照,静安忙来至身边,拉着他泣声道:“爹爹,您怎么样了?”

    步傑嘴角扯动,勉强笑道:“痴儿,哭甚么,生老病死自古常事,爹爹不过先行一步罢了。”

    静安哭道:“爹爹,您不要丢下静安,好不好?”

    步傑宽慰道:“爹爹没有丢下你,只不过换个地方瞧着呢,看你和你娘安稳的过活下去。”

    静安泪流如雨,呜咽道:“我不允,我只要爹爹留在身边,看着静安和娘,”

    遂又不禁历声恨道:“老天爷当真不公,咱们家从未作恶半分,爹爹更是以善待人,为何要承受如此悲痛。”

    步傑叹息道:“尽说傻话,是爹爹自己前世作孽太深,才以致这辈子早早离去,哪里怨得了其他。这都是命,如今欠了你娘,更是亏欠了你,”

    待喘息一会儿,又歉意道:“别怨恨爹爹,虽说前尘相欠,此生未能过多弥补,但也只能等到来世了。那时,我定尽其所有、偿还与你。”

    静安顿时愣住,不解此话何意,只当是走前胡话,便一时不知如何撘言,惟一个劲的随着母亲流泪。就听步傑又道:“俞良哥,你还在么?”

    俞良忙上前探过头去,含悲道:“兄弟,我在呢。”

    步傑笑道:“好想小时候,咱们一起水中摸鱼、山上捉鸟,那会儿,俞生哥和瞎子都在呢。”

    俞大户闻后,是心痛不已,偏又不知怎般安慰。而此时于一旁站着的步晨、俞晃等人,听得这话,岂能不勾打小的往事,便皆忍不住了,几个庄户汉子遂蹲于地上哭了起来。

    就闻步傑又道:“俞良哥,我想拜托你件事。”

    俞良含泪点头道:“兄弟,我知道,弟妹和静安一切有我,你尽管放心。”

    但步傑却摇头道:“不是这个,我是想说,等我走后,便将静安和她娘,送往烟祁县投亲去吧。”

    静安听过,当下困惑难解,但悲痛在怀,也无心思理会。却是俞良诧异道:“兄弟,这是为何,就是留在鹰嘴崖,我也定会好生照顾她们娘俩的。”

    步傑皱眉道:“俞良哥,你别问了,答应我便是。”

    面对一将死之人,俞大户只得无奈点头,岂能让他合不上眼就去了。而步傑这才满意笑了笑,等稍歇一会儿,又告诫道:“俞良哥,你听兄弟一言,日后若遇到劫难之事,莫往身上引了,能舍便舍了吧。”

    俞大户虽满腹困惑,但此刻也惟有尽数答应,省得他走的不甚安心。这时,就听步傑忽然大笑几声,喊道:“小蛮牛,小蛮牛,一切皆是你落下的因果祸根。”

    说罢,便笑声而止,再看,却是眼合嘴闭,已然咽气西去了。正是:

    本生宿债心,不明孽缘因。

    醒来晚留恨,尘劫断死生。

    俞大户和郝氏闻得此言,皆是心中惊颤,却又不明何意,就是林氏和静安,也是当下一怔,但这会儿,哪里顾得再多去寻思,屋内已是哭声不止、悲痛一片。

    因是年初秋,步氏族中的步七、步九两位长者,竟突然一病不起、先后长辞,故俞大户便当仁不让的,承下一干大小事务。遂同步晨、俞晃几人布置灵堂,请僧侣前来超度,因已无亲戚,倒省了外出报丧。

    待一通忙活下来,又停灵了三日,这才将步师爷的棺木,葬入大王山墓地,入土为安。一概细节,恕不多表,而静安如何,也容后再叙。

    却说,山高水远,几百里地之外的皎青州,自谦是如何也想不到,此时鹰嘴崖所发生的祸事,仍似往常般,悠然过着他大学堂的生活。

    这日下了学堂,待晚饭用毕,因那海滨的气候,进入冬季之后,尤为寒冷风重,故就和马云峰一起留在寝室,同董琦、刘楚二人聊在一处。

    只听自谦笑道:“今日闻得贾先生说,明个于大学堂外,会有各界激进人士,前来呼吁青年学子,剪去长辫枷锁,尚武健魄、轻装前行。”

    马云峰遂欢喜道:“早该剪去了,且不说别的,便是平日洗、盘,实在繁琐累人。这下可好了,丢得负重,自是要轻装前行了。”

    却是刘楚寻思了一番,摇头道:“不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随意剪去?”

    马云峰打趣道:“可惜啊,你头后留辫,头前还不是也被刮的铮亮,那这又算甚么?”

    刘楚哼了声道:“此乃天朝上国人的发式,如何像你说的那般。”

    马云峰仍调侃道:“天朝人皆身着长袍,或短衣打扮,而今你一袭刚换过不久的新式学装,不也穿的安然自得?”

    刘楚不忿道:“这里是新式大学堂,自是要应了‘新’的字眼。再且说了,头留长辫,乃是咱们作为天朝上国人的样貌,即便当今天子也是如此打扮,岂能随意剪得?“

    马云峰不屑道:“那剪去长辫,也是应了‘新’的意思。况且,不过是天下逐鹿,才打破原班政局,留下这等丑陋的发辫••••••”

    自谦忙打断道:“云峰,别胡说。”

    马云峰不以为意的笑道:“怕甚么,不过咱们几个人,”

    遂又对刘楚道:“朝廷无能,背着国人,同番邦蛮夷签下恁多不平等条约,如今只因被人爆出,竟恼羞成怒,将那人残忍杖毙。这般看来,还真没觉着作为天朝子民,有多荣耀,倒是身为炎黄子孙,可令人骄傲一回。”

    刘楚辩驳道:“云峰兄此言差矣,难道这天朝的子民,就不是炎黄子孙么?”

    马云峰笑道:“刘楚兄这便属于抬杠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朝廷一朝国民,那服饰、发型、习俗、律法、文字等等,皆为历代掌权者所把控,而亘古不变的,却永是咱们身为炎黄子孙的千年血脉。”

    刘楚张了张嘴,但思索了半晌,也未想出反驳之言,遂憋的面红耳赤,而后又故作姿态的,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反正我是不会剪的。”就拿过一本书,假装读了起来。

    见气氛有些尴尬,自谦便打场笑道:“董琦兄,那你觉着如何?”

    董琦笑道:“我听闻好多王公贵族的子弟,从海外求学归来,皆剪去了长辫,一副洋装打扮,如此来看朝廷还是默许了的。不过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剪去或是留着也没甚么,全凭自己的意愿罢了。”

    马云峰瞥了刘楚一眼,就戏谑道:“原来朝廷大员家里的公子哥儿,都不拿天朝上国的发辫当回事了,那咱们还有何可留恋的。”

    惹得刘楚闷哼一声,也不撘言,遂把身子一转,只继续装作读他的书。倒是自谦笑道:“贾先生曾言,西洋国人有些事物,确实值得咱们天朝来借鉴的。

    但也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丧失民族自尊那般,去卑躬屈膝的阿谀逢迎。要我说,这辫子当要剪了,不言其他,至少打理着方便。”

    马云峰神情一喜,就看着自谦和董琦,笑道:“那明日,咱们便一同剪了去吧?”

    二人义气相投,自谦如何不答应。倒是董琦瞧了刘楚一眼,笑了笑,没说剪也未说不剪。马云峰见后,岂能不知他的心思,就也不再理会。

    待思量片刻,又问自谦道:“你说,咱们要不要也像谢先生那般,去做一身洋装穿穿?”

    自谦好笑道:“贾先生短发长袍,外在传统却内心激进,而谢先生长辫洋装,看似激进,实则骨子保守,如何打扮,全凭自己是了。”

    马云峰取笑道:“你这学上的可不地道,竟把先生的性格,揣摩的这般透彻。”

    自谦笑道:“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

    两人如此说笑着,董琦、刘楚怎会不知,他们同谢因书和贾以真的交情,便心中有些吃味,皆钻进被窝,闭上眼以示休息。自谦、马云峰相视一笑,就也不再多聊,遂熄灯睡下。即此一夜无话。

    且说,次日午时,自谦和马云峰用过饭后,等来到大学堂外,只见于始笺街上,已是聚集了不少学子。但大多乃是抱着围观的姿态,便看地上零星散着,寥寥几根辫子,当知剪发的,不过屈指可数。

    但见有激进人士昂然喊道:“青年学子们,唤二百余年来不醒之沉梦,呼数百方里不返之国魂,剪辫易服,当同废弓矢、立学堂一样,皆乃因时制宜之举••••••”

    自谦跟马云峰瞧过一会儿,却透过人群看到谢因书和贾以真也在,就忙挤了过去叫道:“谢先生,贾先生。”

    见是二人,贾以真便问道:“怎们,你俩也要剪发?”

    自谦点头道:“有这想法,”

    遂又寻思着道:“只是这天寒地冻的,不会很冷吧?”

    贾以真好笑道:“这辫子只包住了你的后脑勺,前面不也是光秃秃的么,倒有何分别?”

    自谦摸了摸脑门,笑道:“这倒也是。”

    就听马云峰又问谢因书道:“先生,您可也是要剪?”

    谢因书笑道:“我还是算了吧,便是要剪,也得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时。”

    马云峰不解问道:“这是为何?”

    谢因书看了自谦一眼,就打趣道:“难道你刚才没闻见,有人在担忧甚么。”

    待说笑几句,自谦见诸多学生,惟悄声谈论着,却再无一人,敢于上前剪辫子,便扯着马云峰道:“走吧,别犹豫了,咱俩带个头去。”

    马云峰笑道:“好。”二人遂毅然上前,但看,只一剪一剃,不过几下就已完事。

    可自谦不明的是,这一剪看似轻松平常,但却是向那近二十年的光阴,所做出的一个了断。只当欲寻新生路,谁知相别已过往,更是牵愁引恨,独自孤舟苦海。正是:

    从此,离肠别怨空回首,

    转身,物是人非独飘零。

    看着彼此一副新的样貌,再摸着还稍有点毛绒的头部,自谦、马云峰皆感好笑。等回到贾以真这边,被他和谢因书上下端量了一番后,只见其点头笑道:“还可以,瞧着也不是很秃,长几日便好了。”

    谢因书也笑道:“只是初看有点陌生,再看确实精神许多,若能去做一身新式衣装,那就更是风度翩翩郎了。”

    马云峰嘿嘿乐道:“我俩本有此意,去做上一身留着过节回家穿,谢先生可有铺子推荐一下?”

    谢因书笑道:“于这始笺街的西首,便有一家裁缝铺子,手工还不错,你们可以去看一下。若是定好尺寸、款式,不过几日的工夫而已。”

    马云峰听后,就迫不及待的对自谦道:“不如趁着现在还未上课,咱们这就过去瞧瞧怎样。”

    却闻贾以真调侃道:“你又不是急着去做新郎官,哪里需要如此着急。”

    自谦也笑道:“是啊,咱们还要回去盥洗一番呢,这衣领里恁多发茬子,实在难受。”

    便这般,等两人回到寝室,刘楚和董琦皆在,果然长辫依旧垂腰,并没有剪去。自谦和马云峰也不多言,只是打过招呼,就自顾去打来了热水。

    待洗头净面之后,那秀气挺拔之姿,再配着一身新式学装,倒惹得董琦尽显羡慕。虽说刘楚不以为是,但仍不免多睨了几眼,如此一会儿,便一同上课去了。

    却说,后午下了学堂,马云峰遂急不可耐的,拉上自谦就往裁缝铺子去了。但等回来时,刚走进大门,竟被金堂给喊住了,两人登时一阵忐忑。

    便听马云峰低声问自谦道:“你说,不会是因为咱俩剪了辫子吧?”

    自谦摇头道:“应是不会,不然午间,谢先生和贾先生就制止咱们了。”

    待两人上前,与金堂施了一礼,自谦便问道:“金先生还未回家呢?”

    金堂笑道:“正想走呢,这不看见你了么?”

    自谦又问道:“金先生可是有事?”

    但金堂却没言语,而是打量了二人一回,才点头笑道:“不错,确实显得利落干净。”

    马云峰顿时松了口气,就拍着胸脯笑道:“可吓死咱了,还以为金先生喊住我俩,是因为俺们剪去辫子了呢。”

    金堂好笑道:“咱们学堂虽有明文禁止,但天朝上下剪辫子的,也不是一处两处了,索性睁一眼闭一眼吧。倒是你,惩治恶奴时,怎不见半点胆怯?”

    马云峰挠了挠头,腼腆笑道:“这不一样,在学堂里须是尊师重道的。”

    金堂点头欣慰一笑,又对自谦说道:“今日后午,门房送来一封你的加急书信,因那时还在上课,便放在了教务处,你等一下,我这就去拿。”

    这般,待自谦收了书信,又谢过金堂一回后,便同马云峰去了。路上,见是静安的笔迹,顿然喜形于色,故还未等到寝室,就迫不及待地拆了开来。

    马云峰遂取笑道:“你俩鸿雁传书可够频繁的,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你们不已是等待彼此千年了••••••”

    正自打趣着,却看自谦脸色煞白的,止步怔住不动,拿着书信的手,连同身子竟不停地颤抖起来,便忙又问道:“怎的了,可是家中生了何事?”

    自谦缓了一会儿,不禁眼眶泛泪,颤声道:“家中长辈病重,我得找谢先生告假去,你先回寝室吧。”遂也不再多言,风也似的跑走了。

    如此,待听得自谦道明来意,谢因书也觉着事情紧急,忙宽慰了几句,也顾不得这种告假,其实应找教务处批准的,遂让其收拾行囊,等次早坐船回牟乳县去,余下之事只管交给他就是。

    自谦赶忙谢过,就匆匆离去。依着打小同步师爷的感情,此时如何不归心似箭,故等回到寝室,遂收拾起行囊,片刻也不想耽误,便欲连夜出城往码头去。

    马云峰忙劝道:“你先别慌,等明日再走也是一样的。何况,这冬季城门关闭的较早,再且能不能顾到人力车,还要两说呢。”

    自谦摇头道:“你是不知,步叔叔待我亲如己出,如今这等状况,我哪里能留得了一刻,就算住过今晚,怕也是难以入眠。倒不如往码头寻一客栈,守到明早吧。”

    马云峰问道:“这位步叔叔可是静安的爹爹?”

    自谦叹道:“是啊,也不知她此时怎样,我这心里竟突然不安,实在挂念的紧。”

    马云峰点首以示理解,便不再多劝,忙帮他收拾起来,又提醒着,莫要落下甚么东西才是。而一旁的董琦、刘楚两个,此时已知晓了事情原由,不免也宽慰了几句。

    这般,待自谦将行囊收拾妥当,无非几件换洗衣服,再将盘缠备好。寻思了一下,又将在老仙山庙会上,买的那只银裹莹洁的白玉发簪,揣进了兜里,遂向马云峰几个告了声,就欲离去。

    刚想出门,却见谢因书走了进来,看其如此样子,又问明情况后,自是理解他的心情,便也不再相劝。只是嘱咐着,路上定要注意安全。

    而后又拿出一个袋子,递给自谦,说道:“眼看已是年关了,想必家里又是用钱之时,这是我几个月的薪俸,并一封书信,你先替我带回,上面自有住址和门号。”

    自谦忙接过来,小心塞进行囊,郑重道:“谢先生放心,我一定给你送到。”

    谢因书笑道:“你不用这般紧张,又不是万贯钱财,”

    待稍作思量,又道:“对了,再过些时候,咱们学堂也要放年假了。既是如此,也不差这点时日,你就等春节后开课再回吧,我自会同金堂教务长去说明情况的。”

    自谦施礼相谢后,便又听谢因书笑道:“还有,你胡先生和你姑姑,就是租赁我家的房子,正好可以顺便探望,想必此时,定能让你惊喜一番。”

    自谦虽感好奇,但这会儿恨不得立时飞往鹰嘴崖,哪里有心思去多问甚么,便点头称是。遂又同几人告了声,就提着行囊匆匆去了。正是:

    誓不弃离岂能轻许,

    一别终究悲痛初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