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祁山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告别

    五丈原之上大雨滂沱,天空阴沉。

    众将领开始组织撤退,士卒虽不知为何,但依旧听从命令而行,将地上印出凌乱的马蹄印,又将旗帜倒伏在泥地之中,熄灭篝火,依次向后退去。

    秦统带领自己的中虎步兵做着战斗准备,一整日他都在不停地做事,仿佛稍一停下就会被心中的悲痛卷入深渊。他如今是这只队伍的军事统帅,他答应过丞相,必须把他们一人不差地带回汉中,他不能展现出一点动摇。

    这时,去联系带领前营的魏延的费参军带回了一个消息:魏延不愿意带兵撤回,且命他带回一份对全军的战略安排。

    杨仪拍案大怒:“魏延真是好大胆,凭什么全军要听从他的指挥。”

    秦统道:“杨长史,丞相当时的安排中只是说了让我们中军撤回,并没有要求魏将军,先稍安勿躁。费参军,可否将魏将军书信给我一观。”

    信中说道“岂可因一人而废国家大事,只需安排一队人马护送丞相灵柩南下,我自领兵在前线抗敌”又道“我魏延是何许人,怎可受杨仪小人调遣。”

    秦统看的眉头紧皱,且不说此信中虽有公心,实则已经有夺权抗命之嫌,就说他过于激进的进攻策略,实在是冒险之举。

    秦统问:“那费长史是如何应对的?”

    费祎叹口气道:“魏延拉着我让我帮他草拟出这份文书,我说杨长史乃是文官,由我前来说服,必有效果,才得以脱身。”

    秦统心中暗自赞叹费祎处事真是相当老油条,又思索了一阵,道:“我认为魏将军的战术并不可取,我军新丧主帅,对面的魏军随时都会抓住机会进攻,而且丞相遗诏中也是如此安排的。但是我看就没有必要逼迫魏将军同回汉中了,目前重要的是注意魏军动向,击退追兵,不仅保证我们中军的安全,魏将军的前营也不会被攻击。等我们撤走,魏将军见势单力薄,想必也就回军了。”

    众人也都点头认可,各自散了前去准备。

    等到一日后,只剩了秦统的最后一队与杨仪和王平一同殿后。

    昨天夜里,他派出的侦查兵已经发现了有魏军的人在河对岸开始集结,秦统就知道事情如丞相所料,只是不知魏军准备何时进攻。

    因此秦统将自己的中虎步兵藏在空营寨中,只留杨仪与王平带领的中军作出着急撤离的样子。

    果然,在他们退出营寨时,背后就传来了魏军的喊杀声,中军在王平的带领下溃逃到营区,司马懿的笑容还没收回,两侧空营寨之中传来号角,两队精兵冲出,切断了他们的后路。

    魏国将领大惊失色的同时,又看到原本溃逃的中军队伍严整,旗帜扬起,上书“诸葛”二字。阵前,秦统横刀立马而出,骄傲道:“司马老儿,汝中我丞相之计矣,今日休想全身而退。”

    司马懿本来看到诸葛大旗就已经慌了,心下再一合计,想到诸葛亮最擅长调虎离山,如今自己带大军追击,营中空虚……哪里还敢交战,迅速后撤。

    按照安排,王平与杨仪带领中军去追赶部队,秦统手里的兵力其实并不足以围住魏军,但是为了演的逼真,一直追击魏军到二十里开外,又边骑马边在背后放冷箭。

    司马懿见后军中不断有士卒被射落,吓得俯在马背上只顾一路向西奔逃,一直跑了三十里,身边人提醒说:“蜀军没有再追击了”才敢抬头,心有余悸道:“我头尚在否?”。

    秦统正率领自己的军队追赶中军,却看见马的右前侧那个举着“诸葛”旗的亲兵正埋头向前走,已经哭的浑身颤抖,这时才想起刚刚自己习惯性地说“中我丞相之计”,就如同钝刀子又在心口搅动一般。

    他闭了闭眼,将情绪掩藏起来,对行军的众人说道:“诸位加快步伐,魏军随时有可能回掉头追击,我们在日落前必须要进入斜谷。”

    与杨仪会合不久便到了斜谷口,众人皆傻眼了,栈道之上已经燃起熊熊大火,一截截燃烧着的木板滚落山崖,掉进湍急的水流之中,打了几个旋就无影无踪了。

    秦统飞速思考,但是怎么想魏军都不可能赶在他们之前烧掉栈道。

    这时断口对面的栈道上,魏延勒马站定,一脸气愤,用刀指着大骂道:“你们不听我的安排,表面答应却背地里撤兵。你们一个个都要在成都苟且偷生,我如今断了你们的归路,看你们还如何退去。”

    费祎也没想到魏延会如此做事,又担心后方魏军的追击,只得上前交涉:“魏将军,这次撤兵是奉丞相遗诏而为,并非我等苟且偷生不愿一战,只是我军处于劣势,若强行出战,必伤亡惨重。将军乃是深明大义之人,怎能做出此等荒唐之事。”

    然而魏延并不予理会,杨仪破口大骂:“魏延,你难道要谋反不成,我这就写表章给陛下”

    魏延也气的跳脚:“杨仪你欺人太甚,你个缩头乌龟,也敢说我谋反?”

    骂完,领着手下士卒向谷中而去。

    秦统只觉得头疼,赶紧带领身边士卒修补栈道,其他士卒下到河滩边扎营,取水做饭。他目测烧掉的栈道并不十分长,两日或许能够修缮完毕,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终于,大军赶在魏军追到之前穿过了斜谷,魏延已经提前驻扎在了南谷口处,秦统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发生了:不久之前还在并肩作战的军队,如今在不同人的领导下,对峙于谷口处。

    这时,王平上前问他:“我有个办法,只是不知是否能免去这场争斗,还是需要秦将军准备列队战斗”秦统点头:“只要能争取给我列队的时间就很好了”

    王平站到阵前,对着魏延身边的将士大声道:“尔等跟随丞相北伐多年,如今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灵柩还在这边军中,你们就违抗丞相遗命,烧毁重要栈道,现在又要残害战友,你们的良心何安?”

    对面的士卒将领本就是被迫跟着魏延,听到这一番话,纷纷低头,随即纷纷将武器丢在了地上。魏延见无人可用,气的直咬牙,只能一扬鞭,准备先回到汉中组织自己的军队。但是马岱立即率兵追击,不多时,带着头回来复命。

    秦统认为魏延虽然抗命不尊又阻碍大军行进,但是并未真有反叛的行为,不然只要与魏军约好前后夹击自己不可能安然无恙地出斜谷。

    奈何杨仪和魏延的上书同时寄到朝中,朝中已经为魏延定下了谋反之罪,更兼魏延人缘很差,也没人求情。杨仪素来厌恶魏延,又刻意加重了罪名。

    不过此事总算是平安过去了,蒋琬本来带领禁卫军赶来平叛,半路得知已经解决,也就带领军队返回成都,准备与文武百官一同到汉中参加丧礼。

    出了斜谷谷口,蜀军全体列队,将白幡扬起,众人皆以白布包头,将领下马,将衰衣罩在盔甲之上。不知是谁抽泣一声,顿时传染了一大片人,谷口山崖间,哭声震天动地,四面的士卒都转向中军的棺椁跪下,最后一次告别带领他们,教导他们的丞相。秦统的眼泪已经哭干了,只是默默的牵着马看那面白幡。

    大军向汉中行去,一路之上,有不少百姓听闻消息,穿上赶制的孝服,在路边向灵柩致哀。

    秦统则遇到了一位风尘仆仆的夫人,将几卷书交给他,道:“将军,我是李严的内子,李严听闻丞相去世,对我说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起用他了,随后自尽身亡。他让我把这几卷书转交给你,里面是从前筹措粮草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帮助季汉北定中原。”

    秦统颇为震撼,第二日又听到了李夫人当晚在客栈自尽的消息,吩咐手下厚葬她在汉中城郊。

    等他们到达汉中城外时,文武大臣与刘禅都已经到了。

    汉中城外,道路两旁已经挤满了身着丧服的百姓,哀乐声震天动地,白纸币漫天飞舞,极尽哀恸。

    此时城门大开,为首的是身着重孝的女子,面容十分憔悴,手边牵着一个男孩,只有七八岁的模样,眼中蓄满泪水,捧着一块牌位。秦统知道丞相有个幼子,没想到还如此年幼,便要承受丧亲之痛,心中不忍。后面跟着的是正在大哭,被蒋琬扶着的刘禅,哭喊着:“相父啊,我不能没有相父。”。

    最后,丞相被安葬在了汉中定军山旁,按照他生前的要求,墓穴十分简单,只用青砖砌起,前面摆着牌位。因为此处为荒地,众将便在此种下了不少松柏,绿荫环绕,远又可以眺望汉中全城。

    秦统已经被痛苦折磨了太多次,真的到了离别的时候,却再也不能爆发出强烈的情感了,只是对着这个小小的坟茔,跪了许久。

    明明坟前只有树叶沙沙作响,为何听起来仿佛战鼓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