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少年行
繁体版

第五回 天下为怀

    李左车听闻陈平尚有一计未施,不免心道:“难道这番谋划之下,还有什么后招?可见其谋略之深远。”便道:“愿闻其详。”

    却见陈平拱手深深一辑,李左车师徒颇惊道:“这是作甚?”

    陈平郑重道:“事成于密,而败于泄。”

    李左车明白陈平之意,便保证此事师徒二人绝不对外人提起。

    陈平点头道:“有劳了。”当下继续说道:“范增既走,议和之事便好进展,蛀蠕蚀木,最快年内迟则来年可见分晓,到时必可约和,中分天下。”

    李左车师徒喜道:“此乃好事。”

    “而我要托先生之事,”陈平却顿了顿,凝视着李左车,道:“乃是约和之后,请韩将军立即发兵,合击项羽。”

    李左车师徒大惊,道:“既然讲和,为何再战?”

    “就是要趁其不备。”

    “天下纷争,百姓苦此久矣,好容易讲和,这又是何苦啊?”

    “讲和只是暂时休战,若想永得安宁,势必天下一统。”

    李左车哑然。

    陈平微微笑道:“广武先生不必一时答复,有一个人,先生见了便可下定决心。”

    ……

    转过天来,汉王便召见李左车师徒。林立心道:“难道陈中尉所说之人便是汉王?但若非师父甘愿,恐怕汉王指令也难遵从。”

    李左车师徒随入大殿行跪拜礼,道:“末将李左车参见大王。”

    刘邦应了一声,道:“起来吧。寡人素知广武先生善用兵,懂谋略,为人又刚正,这很好啊。”

    李左车拱手道:“大王过奖了。”

    刘邦又道:“听说是你的徒儿救了寡人的孩儿呀。”

    李左车道:“小徒林立,偶然之为。”便叫林立上前参拜。

    刘邦道:“近前来。”

    林立听闻上前几步,刘邦见林立少年英姿,眼神坚毅,动作干净利落,便已心生欢喜,拍了拍林立肩膀道:“好孩子,难怪滕公总夸你,是个好苗子。”

    那滕公便是夏侯婴。夏侯婴在旁笑道:“多亏林儿。”

    刘邦站起身来,对李左车道:“好。从今日起,就请先生教习世子,叫他也多一些英雄气概,你意下如何?”

    李左车有些意外,恭然从命。

    刘邦便对夏侯婴道:“阿婴啊,这回你可满意?”

    夏侯婴嘿嘿一笑,道:“满意满意,盈儿样样都好,就是少一个像样儿的先生。”夏侯婴几次到李左车处攀谈,早已认准了他和刘盈是同路人,回来一有机会便与刘邦念个不休,今日刘邦终于答允,夏侯婴喜得比封赏自己还要高兴,又悄悄对林立道:“他总盼着你呐,这回好啦。”

    刘邦高兴,重赏了李左车师徒,又赏了林立龙骨弓和凤翼箭,便叫夏侯婴带二人去刘盈处。相传这副弓箭乃当年黄帝大战蚩尤传下来的古物,推翻秦王朝时在咸阳城内所得,林立得此弓箭,更为意气风发。

    ……

    李左车师徒刚一入殿,刘盈便立即起身,夏侯婴兴冲冲道:“成啦。”

    刘盈喜道:“太好啦。夏侯叔叔、广武先生、林立大哥,快请坐下说话。”

    有侍者按世子吩咐请李左车面东而坐,以示师礼相待。刘盈一袭黑衣,年龄虽小,却生得谦谦君子模样,面容和煦,与李左车请教良久。李左车是首次见到刘盈,见他不过八九岁的样子,帝王之后而无甚戾气,却在意料之外。

    那刘盈是刘邦与吕雉的嫡长子。幼时家境清贫,汉王刘邦与楚王项羽逐鹿天下时,每每战局形式突变,家人处境便是险象环生。何况乱世之中悍盗横生,刘邦又常年征战在外,一家老小几次陷入危机。

    彭城之战后,祖父刘老太公和娘亲吕雉为楚军所获,刘乐、刘盈姐弟沦落成了流民,却幸在逃难途中遇到刘邦,二人才终于活命。可谁想,刘邦却嫌姐弟二人累车马负重,数次将刘乐、刘盈从车上踢下丢弃,危急关头,夏侯婴不顾违逆刘邦,拼了老命才在乱军之中抢回二子。因此刘盈小小年纪便已深知民苦,心疼天下颠沛流离的苦难百姓,有朝一日若天下太平,绝不愿再起战争。

    刘盈道:“《孙子兵法》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广武先生如何做到不战自胜?请先生赐教。”

    李左车见刘盈年纪尚幼,却勤勉好学,请教兵法之时,始终未提韩信背水一战大破十倍赵军从而灭赵之事,单只挑了不伐而胜燕之事来问,心下颇为感怀,于是点了点头坦然道:“世子宅心仁厚,实我辈之福。当日韩将军率三万兵马大破赵二十万军,当真威名大震,但若立即攻燕,则恐主骄而兵疲,燕则以逸而待劳,过于冒险。按甲休兵、镇赵安民,不但可以助汉站稳根基,也更得民心,民心所向便已胜了一半,加以兵威说降,则燕可定。”

    刘盈大悦,连赞李左车,道:“先生所言极是,百战百胜则主骄而民疲,以骄主而使疲民,非善者所为,先生如此远见,教人佩服。”

    从此以后,刘盈时常与李左车探讨如何以德政安人心,恩威并举,以感召敌人不伐自降。

    ……

    当晚,李左车师徒回房歇息,林立将师父惯常所用之物,一一铺设放置妥当,见师父已换下外衫,便道:“师父,林儿今日头一回见到大王。”

    李左车听了,笑道:“师父今日也是头一回见到世子呀。”

    林立嘿嘿一笑道:“想不到大王狂放不羁,盈儿却天性仁善,两人真不一样。”

    李左车看了看窗外,此处建在敖山高地,更有山林纵横,皓月高悬将层林尽染成银色格外清辉。想起汉王夜斩白蛇的传言,近年来更有韩信等名将追随其扫灭爆秦、诛杀不义,其雄心豪志可见一斑。而今日所见这位温婉仁慈的小世子,毕竟少了汉王之雄风……

    李左车想着,竟浮现乱世之下,羊羔待宰群狼环伺的景象,不禁打了个寒颤。林立见了,只道师父在窗边受了寒,便拿了件衣衫给师父披了。李左车撇见林立,心道:“林儿初来时也不过小世子这般大小,这些年来随军历练也颇有长进……不错,世子仁善总非坏事,我自当悉心调教,假以时日必可另汉王和群臣刮目相看。”

    ……

    原来,林立是李左车五年前收的徒弟。那天李左车带小队人马在赵国边境勘察地形,忽觉矮树丛里似有动静,军卒恐有敌兵埋伏立马警觉,执了兵刃在手,慢慢靠近,待到近处举枪便刺,突然从树上掉落一物,仔细看时却是一只梨核。李左车抬头看去,原来是个孩童所掷,不过十岁上下,小孩见已被发现,便索性坐在树枝上荡着玩儿,众兵再看矮树丛里躲着的原来是个老太。

    李左车立马叫停,问道:“何人在此?”

    那老太哆哆嗦嗦的不敢说话,只是不住的流泪。

    军卒早捉了那孩子,喝道:“说!”

    那孩子道:“军爷饶命!有话好说。”

    军卒将他提到李左车面前发落,李左车问道:“荒山野岭,你一个孩童在此处作甚?”

    小孩见李左车面善,便笑笑答道:“这里有果子吃呀,你吃么?”

    李左车又问:“何人教你上这里来?”

    小孩摇了摇头,好似听不懂。

    李左车又问:“这老太是你何人?”

    小孩道:“我们一起找吃的,我去上边摘,扔给她接着。”

    李左车看小孩和老太只是普通流民,便道:“你方才掷下果子救人,自己就暴露了,不怕吗?”

    小孩道:“怎么不怕?他要杀这老太,我怕得很。”

    李左车心想:“小小年纪,难得懂得舍己为人。”便道:“我们还道是有坏人埋伏,幸而你提醒的及时。”

    小孩道:“我们不是坏人,那些强盗土匪才是!”说着狠狠地撅起小嘴。

    李左车点点头,道:“这里天黑了不安全,我带你们进城里去。”便吩咐军卒带了两人入城。

    到了城里,老太不住道谢“老天保佑”的念个不停,小孩却跟着李左车的马一路小跑,李左车每每回头看时,小孩都追在不远处,李左车笑了笑,最后在一处府邸门口下马入府去了。到了晚上,竟有仆人来唤小孩进府。

    小孩随人到了正厅,见李左车已换了衣衫坐在内里,李左车问他叫什么名字,小孩道:“我叫林儿。”

    李左车问道:“那么你是姓林,还是名叫林儿?”

    林儿摇摇头,道:“以前爹娘这样叫我……”

    李左车又问:“那你爹娘呢?”

    林儿便红了眼眶:“我也不知道……几年前,家里来了一群土匪,他们什么都抢,把我们的家也抢去了,后来我们逃到路上又有好多人杀来杀去……等我醒了,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李左车听罢叹口气,道:“唉,你今后就在这府上吧。”

    李左车以“林”字作为林儿的姓氏,给他起了名字为“立”,意为乱世当中安身立命之意,仍旧唤他林儿。后来李左车见林儿虽然年幼却颇有仁义之心,办事也灵敏,便慢慢收了他做徒儿。

    李左车此时才忽然发觉林立已随自己五年之久,早已把他当做了亲儿子般看待,不由得出了神。

    ……

    春去秋来,楚汉半年内在荥阳、成皋一带经历了多番征战,始终难分高下,期间魏从汉、齐从楚,刘邦遂遣韩信攻齐。楚、汉复归于敖山一带对峙驻兵,汉高垒不战。

    这日,陈平自敖山山顶向下遥望已是满山枯黄,一片萧瑟,再看黄河之上烟波浩渺,感慨道:“树树皆秋色,经冬复历春……”

    李左车在旁,道:“这山色树木始终如此往复,天下大事却风云际会。”

    “广武先生,”陈平道:“半年之前也是在此处,陈某与先生的对话,可还记得?”

    李左车道:“当然。”

    陈平笑道:“当日陈某曾说,先生得见一人,便可助我成此大事,想来没有负先生所望吧?”

    李左车当日见了刘盈,方知陈平所说之人,原来是这位小世子。这半年来,李左车与刘盈相处,深感这位小世子为人仁慈,待人宽厚,颇有明主风范,与李左车意志相投,将来刘邦称帝,必立刘盈为太子。倘若刘盈当真有一朝君王之命,自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实乃百姓之福,心下便已暗自决定辅佐刘盈。

    李左车点头笑道:“陈中尉料事如神,在下所思所想早在中尉意料之中。”

    陈平便笑道:“先生乃贤良之后,深受百姓爱戴,自然凡事以百姓为重。”

    李左车叹息道:“战争使苍生苦难,李某唯愿和平久安。”

    陈平便拱手道:“那么重任便托付先生了。”又道:“现下韩将军奉命攻齐,待功成取齐之日,先生可将此事告之,务必前来会战。”

    李左车道:“是。我即日赴齐,助韩将军功成。”

    二人计议已定,互道保重,辞别山间。

    ……

    刘盈正在宫内研习,夏侯婴忽然跑来,道:“不好啦不好啦。”

    刘盈道:“何事惊慌?”

    夏侯婴道:“大王令广武先生师徒即日赴齐,助韩将军去啦。”

    刘盈“啊”了一声,忙道:“怎么如此突然?”

    “是啊,”夏侯婴道:“快和他们道个别吧,我赶紧去告诉乐儿,她不定怎样伤心呢,唉。”说罢忙跑去寻刘乐通信,刘盈便即刻召见李左车师徒。

    这些日来李左车与刘盈相伴,如同父亲般言传身教,刘盈受益良多。刘邦总嫌刘盈性格温润,不似自己这般英武,故而不悦。夏侯婴虽然照顾周到,却毕竟学识粗浅。只有李左车对刘盈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良师益友,极受刘盈敬重,现下即将分别,刘盈心里颇为难过。

    李左车见了刘盈也十分不舍,道:“盈儿,这是我著的兵书,日后自己多研习吧,不明之处,待我回来再与你解说。”刘盈接了,见是一卷《广武君略》,便爱护有加,时常研读。

    林立不忍打扰二人分别,便到殿外等候。刚出正殿,便听闻娇滴滴的一声“林立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