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哩海
繁体版

第十九章 故人相见

    也是在不久之后,陈念在夏女士事务所楼下见到了那个苦命的姑娘;身后跟着一个小男孩,战战兢兢躲在妈妈后面不敢看人。

    这姑娘皮肤很白,圆圆的脸蛋不加妆饰,干净素雅,眼神坚毅,比同龄人看上去成熟的多。夏女士正拉着她的手,眼神充满关爱,不知在说些什么。

    这个案子最终并没有上法庭。对方选择了庭外和解,要求是女方支付过去三年小孩在家里的生活费用合计十万块。不是一笔小数目,还透着利用母亲对孩子的爱做交易的丑恶之心。但那姑娘想得很开,钱可以赚,孩子回到身边就行。

    夏女士号召律所进行了一次募捐,凑到了八万块,最后又自掏腰包补齐十万块。喊她拿钱的时候对方怎么也不肯收,说自己有胳膊有腿还不需要接受别人的救济。最后夏女士好说歹说,提到孩子吃饭也要花钱,对方才肯收下,还不忘写了个借条。

    今天是特意来上门感谢,并保证一定会努力赚钱还那笔巨款。她婆家倒也算守信用,把孩子还回来了。

    只是她不知道,夏女士这段时间多次带人去她婆家登门拜访,好说歹说甚至夸大了一点收到钱若不执行会带来的法律后果才把这些人唬住。

    陈念并没有走上前打扰,只是等那女生带着孩子离开之后才一把上前抱住了情绪仍有点激动地夏女士。“妈妈你真棒,我好崇拜你。”

    夏女士揉揉她的脑袋。

    都说孩子的心是妈妈给的,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受苦多少都会联想到自家孩子身上来,希望这个世界能对自己的孩子温柔宽容一点。

    好在这件事总算尘埃落定有了完美的结局,不负夏女士那几个奔波的日夜,熬红的双眼。

    周六和林依下午茶提及这些,陈念依然有点动容。我们每个人都坐在生活这个巨大的牌桌上,没有人可以左右发牌人的顺序,好牌烂牌纯靠运气。有人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有人手拿烂牌却有着逆风翻盘的决心和勇气。

    她说“希望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好好活着。”

    林依拿起一块小点心递到她嘴边,“也要记得苦的时候多吃点甜的”。

    临近傍晚,Neo开车来接她们一起吃饭。陈念本无意做电灯泡,只是无奈Neo选的那家黑珍珠餐厅在她收藏单里躺了太久一直没来得及打卡。美食当前,顾不上许多。

    第二次见面Neo整个人明显放松了不少。时不时还会分享点工作中的趣事;陈念发现Neo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对待工作认真,对待感情认真,连对待一杯香草拿铁都会认真。

    聊及公司同事们对他俩恋情的看法,Neo倒也答得自然。审计不是固定不变一对一的上下级模式。大家的组都跟着客户一直在换,人员流动大,只要尽量规避在一个项目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我级别这么低,不大有机会能直接跟他工作。更何况我真做错啥,他也不会留情面。”林依摇头晃脑地补充了一句。

    “不怕风言风语?”这样的上下级恋爱多少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管是对林依还是对Neo。

    “害,我们没有刻意回避也没有不顾影响在工作场合频繁接触。知道就知道,没啥好藏着掖着的,有人来问就说实话,毕竟是正儿八经谈恋爱又不是地下情。当然,背地里怎么说是别人的事,管他呢。”Neo的这番话颇像林依的语气,果然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会被同化。

    “再说,我毕业了也不会留用,去别的所,也算避嫌。”林依调皮地眨巴着眼。

    成年人的世界多的是繁杂琐屑的事情,大家无意袒露生活的方方面面于世人眼前,却又不得不面对外人的指指点点。感情上是,工作上也是。陈念欠缺的就是Neo这种内心坦荡无惧于流言的豁达。

    “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二者不可以混淆,但也不能为了省心二选一。”Neo慢慢的吐出这句话,可见也是费了不少心神才有的领悟。

    人跟人是真的不一样,同样的抉择下,陈念是那个被舍弃的一方,甚至都没有资格进入韩志的决赛圈。在这一点上,林依比她幸运很多。

    前阵子有个陌生号码发来短信,内容很简单“我到新加坡了,祝好。”不用猜都知道是谁。陈念也很有礼貌的回复了一个“祝好。”左划删除对话框,连号码都不想保存。

    她觉得分手了还做朋友的人多少有点矫情,这么缺朋友?有什么好问候的?可对方似乎拎不太清,把这个回复当成了某种积极的信号,时不时发来图片,新实验室,新宿舍,早饭,午饭和晚饭。

    “我希望你明白,你现在对于我,只是个陌生人。”编辑,发送。断了对方最后一点念想。

    盛夏里的故事似乎总是多一些,比如今天,陈念又收到了陌生号码的短信,“陈念,近来可好?”署名李焜励。

    如果韩志是陈念真正意义上的初恋,那李焜励就是她青春年少情窦初开时第一个暗恋的人,初中时代的班长。

    那个年代还鲜少有男生穿红色,他有一件大红色的外套,因为人皮肤白,穿起来非常好看。陈念无数次托腮坐在书桌前盯着窗外,看他单肩背着书包,风风火火目不斜视的穿过走廊。引来后排女生尖叫声一片。

    两个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的人时不时会因为一道小题争论的面红耳赤。李焜励对待学习极其认真,可每次看到陈念那因为争论急红的脸,又忍不住放缓语气。

    他字写的好看,陈念又是个画画小能手,两人组合搭档的黑板报总是能获得年级第一;而每次板报完陈念都会红着脸帮他掸去散落在外套上的粉笔灰。

    少女时代的暗恋能单纯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数学题的辅助线永远用他名字首字母来命名,甚至用圆规悄悄在那个木头的小课桌上一遍一遍写着那三个字母,直到刻下,LKL。

    偶尔放学遇到便一同骑车回家,碰上陈念没骑车的日子,他也会推着车子陪着一起走。

    一上体育课,陈念便拉着小姐妹一圈一圈不厌其烦地绕着操场看他踢球;看他对着队友喊,看他不经意的扫过来一眼,自己再紧张的把头转到一边去。

    陈念这明晃晃的暗恋落在了全班人眼里,大家经常拿她打趣,她倒也无所谓,却也没想过找时机去表达自己这一份喜欢。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有任何目的性也不需要有回应。

    只是也会忍不住猜,他知道么,会不会也喜欢我。猜累了就睡觉,不需要答案。

    年少时期的爱慕多半无需像成年人一样求个结果,只要每天上学能看到这个人就够了。那个一抬头就能看见的侧脸,那个落日徐辉下对她笑的红衣少年,惊艳了陈念的整个初中生涯。

    中考后两个人读了不同的高中,偶尔还能在小区门口看见他的身影。可两人总是远远地打个招呼,不敢上前多说几句。

    再后来就断了联系,隐约听说他高中毕业直接去了国外读本科。今天猛的一下发来一条短信,记忆的阀门瞬间打开,陈念斟酌了半天才回复了一条“我挺好,你怎么知道我号码的?”

    对方回的也很快,“我今年恰巧回来过暑假,昨天见了张鹏他们,给了我你的手机号。”

    紧接又来了一条“这周有时间吃个饭?好久没见了。我下周又要回美国了。”

    “周末?”

    “行,地点时间你定。”

    最后定在了周六的中午,离陈念家不太远的火锅店。

    心里倒也没有太多异样的感觉,只是在记忆里尘封已久的人突然出现,有点打乱了她的节奏。等到了周六这天早上,内心竟然莫名多了点忐忑。

    林依恰到好处的发来信息,“旧情人见面,给姐打扮的越花枝招展越好”。

    “什么旧情人,老同学罢了。”

    对面的李焜励正略带拘谨的对陈念介绍自己的近况。宛如工作汇报,有趣的很。印象中他好像小时候就这样,做起事来一板一眼。

    高中毕业之后,他去了纽约大学医学院读本科,毕业之后继续留校攻读分子肿瘤和免疫肿瘤学博士,算起来还要好几年才能毕业。今年老板大发慈悲批了他一个月的假期,这才有空回来过个暑假见见老同学。

    陈念也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最后加了一句“我们俩好像相亲一样,上来就是自我介绍学历背景。”这句话瞬间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拘谨。多年未见,可毕竟有旧同学的感情基础在,熟络起来不会太难。

    好像什么也没变,大部分时间陈念都是一个安静的听众,就像当年听他讲解不懂的物理题一样。今天的他坐在对面,说着自己的研究,娓娓道来,肿瘤对于陈念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接触过。听得倒也津津有味。

    对方约莫觉得自己说的有点多,停了下来,看着陈念“你呢,还是继续追逐你的文学梦?”

    陈念笑笑,“是啊,虽然和你的比起来并不能造福人类。”

    “我不这么觉得,文学可以在精神上疗愈人类。”

    本来是怕冷场才选的火锅,没成想聊的还挺开心。

    只是两人很默契的没有提少年时代的那段爱恋,没有必要也不想引来尴尬。但陈念想他应该是知道的,只是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

    唯一欣慰的是,自己年幼时光爱慕的这个少年长大了依然优秀,坐在那谈吐不凡。

    那天深夜,陈念入睡之后,李焜励发来一条很长的信息,算是对那段少年时光有了一个交代。

    “其实今天见面还有别的话想说,但不知道怎么开口。这些年我一直都对你有一种愧疚感。初中的你勇敢开朗,总是坦坦荡荡的把那份喜欢放在眼里,放在行动里。是你让我知道,喜欢了就是喜欢了,没什么丢人的,也没什么大不了。和你相比,我似乎是个懦夫,从来不敢正视自己的情感给你一丝回应。我想我多半还是有伤害到你的吧,很感激有这个机会再次相见,也想说如果年少时候的我让你受了委屈,对不起。”

    “过去的事就不提了,过好当下吧!”

    这条姗姗来迟的短信终于解答了自己少女时代无数次的猜想,也给自己的那段暗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