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燃明
繁体版

第二百四十四章 徽商

    “诶呦,这不是程掌柜吗?还以为程掌柜今年过年就不回来了。听说程掌柜最近生意越发兴隆啊?”

    天启七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眼看着离华夏正旦春节没几天了,徽州渔梁镇镇南,横跨练江的高大石拱桥上人来人往。石拱桥头,远比北方要温暖的风中,一位富态的商人眼尖,看到驶过来的一架从未见过的四轮大马车,后面还跟着一溜同样大小的马车,只是没有车窗,而第一辆车上窗口之人就是自己急欲见到的人,立刻遥遥问候。

    其人未到,其笑容已经送到,边说边紧走几步凑到了车旁,让被问候之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情。

    “诶呀,赵掌柜好,托赵掌柜的福,生意还好。”车上之人看到打招呼的人,连忙回礼,十分客气的从车上下来。后面的车队随之停了下来。

    周围的人流也随之减缓,看着从未见过的大马车指指点点。

    粗大结实的车体骨架,宽大的车厢长短宽窄分毫不差,一模一样的样式,关键是每辆车都是四个车轮,前两个车轮的安装方式从未见过,这样的车队,不可能不引起驻足观看。

    “程掌柜,你说还好可是过谦了,我听说程掌柜帮皇上经营商行,还......弄到了皇上的水晶琉璃板?传言还说你在京城过年了,今年不回来了。这是拉了一车队年货?”

    说这话时,富态的赵掌柜笑眯眯的双眼眼巴巴地看着程掌柜,眼珠都不肯错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问话中,略略带着一丝打探的语气。

    他所探询相问的程掌柜,正是去京城求见皇帝、也确实见到了皇帝的徽商程建茂。

    寒暄之间,程建茂身后停住的车队引起了周围一阵阵越来越大声的议论。

    “哪里用得了这许多年货,年货是有一些,其他的都是京城的特产,准备继续贩运向南边,水晶琉璃只是其中最珍贵的。”程建茂微笑着说道。

    “哦?这京城出产......”赵掌柜的语气越发的透出探寻。

    “都是当今圣上的工坊所出,水晶琉璃,香皂,陶瓷冲水夜桶和配套的水箱、铜管、粗瓷管,皆是前所未见的好东西。听说皇后娘娘还开了一间国色侍女成衣坊,专为女子制衣,在京城贵女中颇为有名,只是我此次去京城身边没有女眷,没好意思探问。”程建茂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就把皇帝工坊的特产都告诉了面前的赵掌柜。

    “哦?这些货品都是圣上工坊所产?程兄......与圣上的工坊打交道,可是见到了皇上?”赵掌柜闻言大是兴奋,小眼睛一瞬间都变大不少,话语中探问之意更浓。

    “呵呵呵呵......什么特产都是次要,赵兄不就是想知道这个吗?”程建茂呵呵一笑,笑看着赵掌柜。

    “啊.....啊......哈哈哈,这不是听说程掌柜进京了吗,哪能不在意?”赵掌柜打了个哈哈,迅速略去了小小尴尬。

    “不瞒赵兄,不才确是见到了皇上。”说着,程建茂望空拱了拱手,“经商不好说,若说匠作,圣上实乃千古奇才。这些货品,都是圣上所发明。”

    “哦?程兄竟然真见到了皇上,快与我说说。”听说程建茂竟然真的见到了皇帝,赵掌柜激动不已,两眼放光。

    “这样吧赵兄,我这车队久驻桥头也不好,不如这样,我做东,中午赵兄来家里。春节在即,想必其他人也都回来了,我再请上几位兄长,赵兄有相熟之人也可一并请来,咱们一起坐坐。咱们乡里乡亲,我正有些消息要告诉大家,也省得大家伙一个个来问。如此可好?”程建茂微笑相邀,话语中透露的讯息令赵掌柜大为心动,一时心头猛跳了几下。

    “好啊,好啊,那就中午。”赵掌柜自然是欣然应允,连连答应。

    “如此,赵兄请上车,我送赵兄回去更衣。”程建茂伸手相邀。

    “正要坐坐这圣上......呃......设计的车辆。”

    “请。”

    赵掌柜撩衣踩上可收放的精巧又坚固的脚踏,坐上了车,与程建茂一起向渔梁镇内驶去。

    渔梁镇两头小、中间大,而且在地形地势上是两头的鱼头鱼尾低,中间鱼肚高,真就像一条侧卧在陆地上的鱼,是以便名为渔梁镇。

    于二人所在之桥上北望,镇内街道并不十分宽阔,只因渔梁镇本身就不大。地处安徽歙县的渔梁镇,背靠新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练江,长不过二里长,宽不过一里宽。

    但如此小的一块地方,却因其水上交通方便,成为了徽商的风水宝地。

    渔梁镇所靠之练江又名练溪、徽溪或西溪,由上游的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和杨之水在歙县汇合而成,向下流淌到浦口,汇入新安江。

    渔梁镇边的渔梁坝是歙县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一条横截练江的拦河滚水坝,始建于唐,弘治十四年朝廷以大石替换掉坝心的灰沙,使整个坝成为了纯石头的大坝。

    渔梁坝跨江而设,南接龙井山,北端至岸边后拾级而上,直通渔梁镇内的石板路,路旁便是典型的白墙黛瓦、高墙重楼的徽派建筑。建筑高处的马头墙檐角轻盈欲飞,低处的砖雕则雅致精美,忠臣义士、千古佳话皆成为门头上的砖雕内容。

    构成渔梁坝的大石垒砌十分精妙,每层大石之间皆如石锁互相咬合,且在大石间每隔十块青石便设立一根石柱,上下段石柱间以凹槽和石钉相连。工匠从专业眼光出发,将石钉称为“稳钉”,而在商业繁盛的氛围下,大小店铺的主人满怀美好的希望,称石钉为“元宝钉”。

    石锁、石柱、元宝钉使整个坝体上下左右凝为一体,千年不散,千年不朽。

    渔梁坝建成后,坝上练江积水成为平湖,湖水积满后顺坝面缓缓而下。坝上水位的提高使得原本得不到灌溉的田地得到了灌溉,成为一块又一块不算大的鱼米之乡;而坝下练江水流亦因此坝而舒缓,从此以渔梁镇为中心,上下游皆通航便利。凭此便利,向上,商贾可辐射四条支流所滋养的流域,笼罩周边数百里方圆;向下,可衔接新安江这条安徽的主要大河,由此直下苏杭。由此,背靠练江的渔梁镇在耕地资源匮乏、陆路交通不便的安徽,于群山之中独辟蹊径,成为了水陆码头俱全、以水为主、四方商贾游走的商机鼎盛之地。

    徽州山多地少,依靠天地所产根本难以活人,于是徽州百姓无论衣不蔽体的贫民还是稍有家资的富户,大部分都成为了手艺人和商人,出外行走四方,寻求致富门路。也因此,民谚有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而这往外一丢的起点就是渔梁坝。自从有了渔梁坝,这里每日停靠的商船就越来越多,到了现在,每日大大小小已经多达数百艘,日日如此繁盛,天天穿梭不休,多如过江之鲫。

    在家家经商、世代经商的主观氛围下,可以说,正是渔梁坝所带来的客观通航便利助力诸多徽商大族由此起步。

    现时,歙县和绩溪的徽商可谓最多也最富,而这两地的徽商前往苏杭也都是从渔梁坝乘船出发,行经坝南不远的方才二人所站的石拱桥下,直下新安江,然后驶向苏杭。

    方才对话的程赵二人所站之石拱桥亦是颇为有名,乃是万历年间歙县巨富郑玄牵头捐资所建,因背靠紫阳山而名为紫阳桥。此桥为使来往商船顺利通行,至此不必落帆,故而桥身造得颇为高大,每一桥孔,宽高皆达四丈,是石拱桥中少有之景象,亦为整个徽州最高大之石拱桥。

    桥头北望便是渔梁镇鳞次栉比的徽派楼阁。楼阁群中,小镇中每一条街巷、每一座门面之中,各有特色的南北货物,如苏浙的茶叶、丝绸、棉布,西南大山里的珍惜木材,北方大宗的雪松,比较少见的乳酪、筋角皮毛,本地的纸墨砚台,只要客人想找就总能找到,运货的伙计和力夫都在忙碌不休。

    而除了这些店铺门面,街上还有不少小商小贩高声叫卖着,他们在为将来自己能有一座店铺而奔波努力。

    千行百业之中,扬州与四川的盐,江浙的茶,西南的珍惜硬木,还有本地的典当,在这里尤其著名,经过这里的石板路和码头,令天南海北互通有无。

    程家车队行进在石板路上,横穿小镇,一路上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赵掌柜一边与程建茂聊天,一边眼睛不停地看着车内的布置,屁股底下也细细体味着这四轮马车相比普通马车大为减轻的震动——在这石板路上,已经不只是大为减轻,而是有了一种坐在蜀地滑竿上的感觉,上下微微颤悠,毫无生硬之颠簸。

    “程忠,记得多雇佣几个工匠,那陶瓷冲水夜桶一定要在年前安好,再多雇几个力夫,配套的瓷管、沉井也要弄好。”与赵掌柜闲谈中,程建茂猛然想起一事,马上向多年的长随吩咐下去。

    一旁的赵掌柜升起几分疑惑:什么夜桶值得这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