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宋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送信

    江边,宅子中。

    “诶,谁让你进了,给我站住。”王三不耐烦的拦住刚来就受到王奎另眼相待的刘安,嘴里嚼着一根草,不耐烦的说道。

    他还在为上次挨了一脚的事耿耿于怀,本来已经想好了怎么收拾这家伙,没想到刘安摇身一变,就得了王奎的信重。

    王三却是因为挨了一脚,被打发到这里“看门”,二当家说的好听,让他来这里休息两天,不过他还不知道什么个情况吗,心里当然是充满不忿。

    “王当家让我来看看刘公子,有问题吗?”刘安不卑不亢的说道。

    刘安后边还跟着王奎派来的心腹,和他一起,就是怕王三犯浑,闹不对付。于是他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履行了他的使命,也不惯着王三,说道:“我说王三,这是二当家的命令,你赶紧让开,别让我抽你啊。”

    见王奎的心腹发话,王三就怂了,他还只是个小喽啰,不敢和他们叫板,嘴上却是不肯服软:“今天是给你面子,进去吧。”

    心腹和刘安一起走了进去,这是王奎的安排,他虽然是对刘安很是欣赏,但是新投之人,哪里能就这般容易就得到他信任,自然要派心腹看着。

    进来的时候,刘燃灯就如同在自己家一样,跪坐在一个蒲团上,当然,这蒲团也是跟王奎要的,理由是不好诵经,没办法写信。

    他的前边放着一个凳子,手在上边快速的敲着,显然是把凳子当做木鱼了。

    也不知道是习惯了,还是诵经太过专心,刘安进来的时候,刘燃灯居然没听见。

    刘安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轻说道:“公子......公子。”

    刘燃灯转头看去,是刘安,脸上不由有了些喜色。

    “公子,书信可写过了?”刘安一边说着话,一边拼命的给刘燃灯使眼色。

    “唉,我昨天晚上深思熟虑,是想要写的。只是还要诵经告于我佛,求他降下机缘,这才方可啊。”刘燃灯说着不是理由的理由。

    刘安却故意像是找茬一样,问道:“难道佛祖比父母还要重要吗?”

    刘燃灯偷偷看着在不远处的水匪,很配合的说道:“父母是我生我养我之人,如何能不思念呢?只是世人都知我是佛子,入佛门也是我想要的啊!”

    刘安回头对王奎的心腹说:“你看?”

    那心腹也不为难,笑着说道:“刘公子不用着急,我们当家的也说了,一切随刘公子心意,随意便是。”

    说完,刘安和水匪就一同走了出去,屋子又重新响起了诵经的声音。

    “刘兄弟觉得这里和刘家相比如何啊?”两人一边走,水匪一边问道。

    “这里比刘府可逍遥多了,就像回家了一样。”刘安谨慎的回答了他。

    前院的一个屋子中。

    “二当家,信送到了!”一个水匪把禀报道。

    王奎问道:“没有报官吧。”

    来人拍着胸脯说道:“官府外一直有兄弟看着呢,这两天没见一个刘府的人进去,二当家就放心吧。”

    “嗯,办的不错。刘府有什么反应没有。”王奎继续问道。

    “听说刘老头好像差点晕死过去,好不容易才抢过来。”来人用着一种压抑但是音量却很大的诡异声音说道。

    王奎听完,也没说什么,挥了挥手,让他下去了。

    来人走后,刚好心腹和刘安回来复命,只是还没等他们开口,却只听王奎感慨道:“刘府乱了,也是该投第二封信了。”

    等了一会儿又说了一句:“这样,刘兄弟,你和我这兄弟一起到刘府走一趟,一定要把这封信交到刘大山手上。”

    刘安的心中不由咯噔一下,这王奎真是歹毒,这是要把自己逼上绝路啊。

    王奎没去管他的反应,他本来就不是征求刘安的意见,于是继续说道:“我看刘兄弟胆大心细,就由你把信亲手送到吧。”

    两人听了王奎的安排,都是心里一紧。

    刘安是想的,这次去自己怕不是从贼的名声就要做实了,假家投靠变成了真水匪。

    心腹想的却是,以往最多是到城外的大户人家送信,这次江宁城中,肯定是十分凶险。

    不管他们心思如何,两人是领了命令,一起退下往城中而去了。

    还没出宅子,水匪就拿出一块厚厚的黑布,递给刘安,说道:“刘兄弟是新来之人,还是戴上这个安全些。”

    刘安看了看,很自觉的就把眼睛蒙上了。

    刘府,刘大山焦急的踱着步子,不时的看向中堂门口,若是有人进来就会问上一句:“有消息了吗?”

    可进来的下人不是来伺候的,就是说不知道。他这两天真真是茶饭不思,神思不属,连背都比以前更加的佝偻了。

    终于,还是被他等到了,只见看门的小厮急匆匆的跑了进来,也没多话,远远地就开口道:“老爷,刘安回来了!!!”

    “谁?还有谁?”刘安是安排去保护和监视刘燃灯的,他回来了,那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也一起回来了呢。

    “还有......还有一个不认得的,再没有其他人了。”小厮犹豫的说道,他也发现了其中的不对。

    “先把人带进来吧。”

    “是,老爷。”说完小厮又急匆匆出门了。

    不多时,刘安和水匪就被带到了刘大山所在的中堂。

    刘安像愧疚的还是像以前称刘大山为老爷,身旁的水匪却是没有半分的礼节。不需刘大山让座,大喇喇的就自己找个位子坐了,放肆的把脚放在桌子上,完全是目中无人的土匪做派。

    管家一看刘安低着头不敢抬头,又见一起来的做派,便猜到了七八分,于是说道:“刘安,你莫不是从了......?”

    刘安羞愧的把头埋的更低了,算是默认了。

    水匪却是不管那么多,对着刘安不客气的说:“刘兄弟,还等什么,把信交给刘老爷,我们的事儿也就算了完成了。”

    “唉!”刘安更加的羞愤,但也只能从怀中掏出藏着的书信。

    刘大山也看出了刘安的问题,不敢相信的瞪着眼睛,踉跄的退后两步,等终于站定了才去接刘安递给他的书信。

    他没着急看,也没问刘安为什么这样做。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才缓缓开口道:“我儿子没受苦吧。”

    刘安的声音低哑却是没有起伏的说道:“公子过的还好,没有受到欺辱,还是每日诵念佛经,一如在家中一样。”

    刘大山听完心里终于好受了些,终于慢慢打开了书信,信中也没说别的事情,只说把钱财什么时候放在什么地方,最后又警告了一下不许报官。

    刘大山看信的时候,管家悄悄在他耳边说:“不如直接把他们留下,我看刘安还有些忠义之心,不如让他带着官兵去营救。”

    刘大山眼前一亮,自己是关心则乱,管家的话刚好切中要害,把这个水匪扣下,再去报官,到时候直趋匪巢,这不就成了吗?

    水匪见他们说着悄悄话,还不时看向自己这边。知道他们可能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心思一转,慢悠悠的从桌子上拿了一个橘子,冷着脸让刘大山的丫鬟给自己剥了。

    等丫鬟剥好了,水匪才悠悠地道:“我说刘大山,你也别动什么歪心思,也不看看家门口的乞儿是不是多了些,若是一个时辰我没从这里出去,贵公子的小命可就不好说咯!!”

    只吃了一瓣橘子,却忽然重重的把剩下的摔到地上,嫌弃的说道:“你们刘府的橘子可真难吃!!!”

    刘府被他的一番做派搞得鸦雀无声,只剩下他自己表演。

    水匪又对刘安说道:“刘兄弟,走吧,当家的还在等着我们的信儿呢。”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往外走,刘安也只能紧跟其后,到了要出庭院的时候,却又听水匪的声音远远传来:“刘老爷,刘安是蒙着眼睛来的,别指望他能认识路哦!!!”

    话毕,便转过门庭,消失不见了。

    “老爷,我看刘安不像是真从了贼。”中堂中沉默了许久,管家才像是没话找话一般说道。

    “何以见得?”刘大山的精神虽然还是有些委顿,但是知道儿子过得不算委屈,终于放松了一些。

    “刘安是被蒙着面来的。”管家笃定的说道。

    刘大山听完连连点头。

    出了刘府,水匪终于松了一口气,对着刘安说道:“刘兄弟表演的不错啊,只是你要记得,你我以后都是二当家的人了。不要再惦记什么刘府了。”

    水匪心中却是感慨,若不是自己方才看他们神色异常,灵机一动,编了个门外有监视的,不然自己肯定就要交代在这里了,和大户人家打交道还在真是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