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通天之路
繁体版

第三章 梨香屋中爷孙对,考验过代善震惊

    贾赦想到:不管是否要请求父亲帮助,此事都应该让父亲知晓,也好有应对之策。于是他直截了当地对贾代善交代了张嬷嬷的发现以及贾琮的请求。

    听完贾赦的诉说,贾代善并没有什么意外,他早就知道了。

    他面上毫无表情,只是看着贾赦,语气平淡地问道:“赦儿你是怎么想的?”

    “孩儿,孩儿······”贾赦张了张口,但是想到之前父亲疲惫的声音,他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了。

    见贾赦说不出话来,贾代善转头看向了贾琮:“那你呢,琮儿?你是怎么想的?”

    贾琮跪地拜道:“徒沐之子徒贤求贾爷爷救命!孙儿贾琮求爷爷救命!”

    贾代善眯了眯眼:“为何不向陛下求救?陛下肯定会保护好你的。”

    贾代善话里的陛下指的是宁泰帝,而永正并不被他放在眼里。

    贾琮没有起身:“就算孙儿见到了太上皇,那最多也只会是第二个义忠郡王罢了。而且义忠郡王是先太子的嫡长子,孙儿就算回复身份也不会得到多少人的认可与看好,只能成为一个闲王,甚至还可能被义忠郡王视作敌人。

    孙儿不敢去赌他们的善心,只能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一旦等到太上皇归天,不管最后皇位上坐着的是谁孙儿怕是都要凶多吉少。孙儿不想死,只好寻求自保,来求到爷爷身前。”

    看到这一幕,贾赦一阵恍惚,回忆起了两年前在贾代善书房的一幕,又想到了恬儿。贾赦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做了一次深呼吸,跪了下来,然后抬头直视贾代善:“父亲,孩儿求父亲就贤,琮儿一命!”

    房里忽然安静下来,仿佛能听见一根针落地的声音,贾赦的额头冒出微微细汗。然后,贾赦看到贾代善露出来欣慰的笑容。

    “很好!沐儿托妻献子,赦儿你能一诺千金。虽然站在家族的立场上,你这会害了我贾家。但是,这才是我贾代善的儿子!都起来吧。”

    没错,对于贾代善来说,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贾恩侯才是他最骄傲的继承人,即便贾赦拖累了家族。甚至可以说,在贾家贾代善眼里看重的只有贾赦一人。至于贾家的其他人则更是在数十年的富贵中早已迷失了双眼,沦为毫无用处的米虫。

    原先还有个东府的贾敬的,但是自从贾敬带着东府一起投效了义忠郡王徒贞后,贾代善就不再搭理东府了,甚至隐隐间想要划清荣国府与宁国府的界限。

    因此对于贾赦的颓废,贾代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现在为了贾琮,贾赦终于振作了起来。贾代善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同样的,贾代善认为或许看好的名单上可以再加上贾琮/徒贤了。

    此外,等贾代善去世后,贾赦只能袭个一等将军爵,又没了兵权,隔壁的东府则更是不堪。(这是贾家从废太子事变中全身而退的代价)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贾家会就此衰落下去,更严重一点甚至会在仇敌的攻击下被抄家灭族。因此,对贾代善来说贾家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舍弃的,包括他的正妻、荣国公府的超品国公夫人贾史氏,毕竟大丈夫何患无妻,更何况自己也没多久可活了。

    一旦成功,贾家的地位自然会稳固,而退一万步讲,即使失败了也只不过是让贾家提前十多年结束贾家的富贵罢了。

    既然如此,何不放手一搏呢?

    ------分割线------

    从宁泰四十年起,荣国公贾代善其实在朝中已经处于半隐退的状态了,就连西山大营都不怎么去了,一心待在家中总结自己一生的兵法。

    宁泰四十四年,在总结了自己一生所学后,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著作——《代善兵法》。

    从那以后,荣国公贾代善就一心在府中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直到宁泰四十五年的那个夜晚,荣国公贾代善再次穿上了战甲,带兵冲进了神武门平定叛乱。

    到了永正元年,再次从皇宫回来的贾代善满脸疲惫,对族人和妻儿一概置之不理,只是带着一本《道德经》搬到了梨香院。

    他对外称不再问世事,书房包括书房中的一大堆兵书则是留给了二子贾政。

    而贾政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转了一圈书房后就搬来了一堆的四书五经相关的书籍,打算换下书房中的兵书、刀剑战旗等物。

    贾赦知道后连忙赶来,连搬带抢地把这些贾政看不上眼的“物什”全部带到了自己的外书房中。对此贾政也不在意,只是满心欢喜地在书房中布置好书籍字画,还给书房取了个名:“梦坡斋”。

    ------分割线------

    本来贾代善一直在思考如何为贾家破局。

    但现在的贾家文字辈已经废了,玉字辈包括二房的贾珠都一直没一个能看得上眼的,唯一被贾代善视作希望的贾瑚也死于后宅。至于草字辈,贾代善心知八成是等不到草字辈的诞生了。

    是的,贾代善知道贾瑚是怎么死的,死于二儿媳王氏和妻子贾史氏之手。

    但是他不能去救,因为即便救了下来皇家也会在自己死后处死贾瑚。皇家现在需要的是废掉的玉字辈,而贾瑚已经向各大势力展露出自己的聪慧了。

    一直没能给贾家找到出路,贾代善愈发绝望,烦躁之下平日里只能不断翻看《道德经》静心。直到今晚看到贾琮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贾代善想法已定,但面上不显,只是问贾琮道:“古语有云:自助者天助之。琮儿你自己可有什么破局的想法?”

    虽然贾琮还不满四岁,但是听贾赦的话以及刚刚他的表现来看,聪慧已显,未来可期。

    因此贾代善决定考考贾琮,如果贾琮能够顺利通过,那么贾家或许能有一条复兴的道路。

    贾琮从容应对,这些话在晚饭后已经琢磨过了:“孙儿以为,不论他们是否会查到贾家,孙儿最好还是要离开神京。但是孙儿若是想要光明正大地活着,最后还是要有权力。只是文臣的路线孙儿决计是不走的,因为时间太长,不确定性太大。

    所以孙儿的想法是进入军队、掌握兵权。

    一方面是贾家是军队起家,在兵事上家学渊源,同时贾家在军中尚有威望,孙儿参军也可以如鱼得水。另一方面则是现今双日同天,再往后各方争斗只会更加激烈。到时只有手上有了足够的兵权才能自保,甚至将来若是有事也能够进退自如。”

    贾琮说得略显隐晦,但是屋中两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贾赦当即赞同道:“琮儿此言有理。爹,咱们是该做些准备了。”

    贾代善没理贾赦,只感兴趣地问贾琮道:“这些话,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贾琮如实回答:“孙儿从晚饭后开始思考将来的出路以及爷爷可能会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