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繁体版

第0023章:知州心动,孔方献良策(求月票)

    少顷。

    孔方与齐州知州李载来到佑德观的一间静室内。

    两名护卫站于门口,面色严肃。

    孔方脱去道士袍,拱手道:“小民孔方,参见李知州。因有事要寻官人,故而耍了个小聪明,望知州见谅!”

    听到此话,李载顿时笑了。

    “没想到本官竟被一个年轻小子诓骗了,你叫孔方?可是孔家超级市场和孔家饮子铺的那个孔?”

    孔方点了点头。

    孔家的买卖,全城皆知,知州李载自然有所耳闻。

    “你是有冤情要诉?还是真有齐州升府之策?”李载笑问道。

    孔方没想到这位知州的说话语气如此柔善,当即郑重拱手道:“小民确有齐州升府之策,或者说,小民打算与知州大人做一笔不涉及金钱来往的买卖?”

    “哦?不涉及金钱来往的买卖?”

    李载顿时来了兴致,伸手示意孔方坐在一旁。

    孔方坐下后,开口说道:“齐州若要升府,首先要成为节度州,而成为节度州,至少有三项政务须与青、郓两州齐平。其一,商税;其二,民政;其三,教化。至于人口多寡、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只是参考项罢了!”

    李载认可地点了点头。

    商税数量体现着一州穷富,民政优劣代表着一州潜力,教化则彰显着一州的文化底蕴。

    这三项,乃是重中之重。

    也是朝廷考察地方州官升迁贬谪的主要依据。

    “但是,依照当下齐州的发展势头,莫说三年,恐怕五年、十年也追赶不上青郓二州,若要成为节度州,必须求变。”

    孔方看向李载,问道:“敢问知州大人,外地人对齐州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李载想了想,非常笃定地说道:“泉。”

    泉乃是齐州的特色。

    齐州境内,千泉争涌,乃是一道颇为独特的风景线。

    “在小民眼里,泉就是钱,就是商税,就是百姓还未放进口袋里的钱。”孔方缓了缓,接着说道:“以药富州,其实并不算庸策,只是齐州的位置导致其不能大量种植药材。”

    “而若以泉富州,我有把握迅速提升齐州商税,且能达到富民作用!”

    “以泉富州?如何富?”李载问道。

    他曾经也考虑过,但泉无法用来买卖,不像药材那般可以流通到各地。

    孔方自信一笑,吐出两个词。

    “香水行,旅游。”

    香水行,便是澡堂子。

    而旅游,在大宋并不算个行业,乃是达官贵人的专属。

    很多百姓穷其一生都没有去过百里外的地方。

    “泉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之效,最能将其作用催发出来的,便是香水行,我准备将香水行开遍齐州!”

    “香水行的客人,仅仅是本地人显然不够,我要让大宋各州的贵族、官员、文人、商人等都慕名而来,千里迢迢来我齐州,只为泡上一次澡!”

    “只要他们来,就会花钱,齐州的酒楼、客栈、饭馆、茶舍等都会有生意,商税和百姓收入自然而然就会提升!”

    千里迢迢至齐州,只为泡上一次澡。

    这话相当提劲!

    李载心情激动,孔方那股年轻人的血性,将他如杜甫那般“致君尧舜上”的仕途抱负也激发了出来。

    但他还是理性的。

    他说道:“知易行难,齐州虽然是水陆要塞,但大多数人都不曾停留,要引外地人来旅游恐怕不易!”

    孔方朝着胸膛一拍,道:“如何引客来我齐州,我心中早有策略,只是过于繁复,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便先不赘述了,知州大人看日后我的行动即可。”

    李载甚是欣赏孔方这份自信。

    并且,孔方的这个策略,不是为一己之利,而是想将齐州的商贸全部带起来。

    此等格局,在他见过的商人中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既然是买卖,那需要本官出什么力?尽管说!”此话意味着李载认可了孔方的想法。

    孔方当即说道:“其一,希望知州大人接下来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改善齐州的环境上,咱们有这个好底子,且不能荒废了!”

    “如果能将齐州打造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风景之城,那必然会有很多慕名者而来。”

    听到此句形容,李载不由得眼前一亮,道:“好句好句,这也是我理想中的齐州。没问题!”

    “其二,希望州衙能多出一些对商人有利的策略,州衙一策,抵得过小民千日努力!”

    “没问题,这个也没问题!”

    李载对孔方愈加欣赏,他本以为对方会提一些利己的要求,没想到全都是为了齐州。

    这些想法在孔方的脑海中早已成形,故而今日表达得甚是顺畅。

    紧接着。

    孔方又开口道:“以泉富州之策,可增加商税、亦可优化民政。但即使成功,也仅仅能让齐州晋升为节度州,想要升府,可能还不够资格。”

    “能晋升节度州,本官已经很满足了!”李载笑着说道。

    “此策能改变齐州,却改变不了大宋。我还有一策,但需知州大人出大力,若能成,不但能助齐州升府,还能为朝廷变法贡献出一份力量!”

    “唉!”

    李载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你可能还不知,因私党之争,自六月份起,范相公、富相公、欧阳相公,相继外放巡边,新政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

    孔方没想到庆历新政这么快就烂尾了。

    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朝廷新法未成,不代表我们齐州的新法不成,我这一策,没准儿能让朝廷新政起死回生,知州大人愿不愿挑战一番?”

    “真的?快讲!快讲!”李载激动地两眼泛光。

    孔方略微一想,道:“刚才我们说了赋税和民政,接下来,就解决教化问题。”

    “其实,教化比赋税和民政更重要,知州大人可认可?”

    李载点了点头。

    教化优劣决定着齐州学子能出多少官员。

    若现在有两个齐州人是当朝相公,那齐州晋升节度州的难度绝对会小很多,李载在齐州施行各种利民举措也会轻松许多。

    这是一个人人皆知却又无法放到台面的隐形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