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隐山小道士
繁体版

第十八章 意外激活空间

    好在,移进去的这些,品种还算比较齐全,贵重木材里,像豆科、蝶形花科、苏木科、漆树科、使君子科、含羞草科、核桃科、壳斗科、藤黄科、樟科、山榄科之类的,他这多少都有一些。

    贵重药材里,人参、灵芝、何首乌、黄精、藏红花、天麻、肉苁蓉什么的也有不少,甚至还有一株活着的太岁,这玩意简直太稀罕了。

    具老道讲,这玩意已经有好几百年没出世了,他还以为已经绝种了,曾经还无数次的叹息过,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灵药啊,简直药用无穷,可就那么无声无息的灭绝了,心痛啊,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现在竟然看到了一株活的,老道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道隐还往空间里移栽了不少的果树和蔬菜。

    其中有一颗野生山茶树,特别值得一提,这是道隐九岁的时候,无意中,在深山野林里的一处地下溶洞里找到的,那株太岁也是从那里找到的。

    茶树是红茶的一种,不知道活了多少年,都变成灵植了,这是道隐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灵物,连老道看过之后都啧啧称奇。

    树身不大,大腿粗细,高不过两米出头的样子,每年也就产出几斤的茶叶,老道还在的时候,简直宝贝极了。

    这茶的滋味,可比外界那些所谓的名茶强多了,甚至连武夷山那株大红袍的母树也多有不如,道隐睹物思人,所以把它也给移进了空间里。

    晚上,道隐做了满满一大桌子的菜,不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比较常见的鸡鸭鱼肉还真不缺,看那些菜的色泽,也足以让人垂涎欲滴,狂吞口水。

    将老道的牌位放在主座上,添置了一幅碗筷,恭敬的倒上一碗果酒,道隐有些失落的说道:

    “老头子,又过年了啊,今儿我做了不少您爱吃的菜,一会多吃点啊。”

    “我知道,您走的不放心,怕我照顾不好自己,不过,这三年来您也看到了,我过的还是挺滋润的。”

    “所以啊,您老就放心吧,安心的在上面过你的小日子就行了,有空啊,就回来看看我,哪怕托个梦也行,我想你了,很想……”

    说着说着,道隐就说不下去了,喉咙里像是塞进了什么东西一样,两行清泪也早已打湿了眼眶,说到底,即使在外人面前表现的如何坚强,道隐也只不过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而已。

    历经两世,对于老道这个唯一的亲人,即使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可在道隐的内心深处,那道坎,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迈过去的。

    吸溜了下鼻子,道隐略带哽咽的接着说道:

    “您看,这大过年的我说这些干嘛,来,我敬您一碗,今儿咱爷俩好好喝一顿,您也好久没喝过我酿的果酒了,想了吧,今儿不给您限量,您放开了喝,来,老头子,走一个。”

    说着,道隐端起两碗果酒轻轻的碰了一下,一碗洒在了老道的牌位前,一碗自己一饮而下,嘴里说着话,道隐一碗接着一碗的狂饮着,桌子上的菜却是一口都没动。

    不知道喝了多久,此时,道隐已经有点醉眼朦胧的感觉,而地上则是已经扔了两个早已空了的酒坛子,要知道,这一坛可是不小,足有十斤的量啊,也不知道道隐是怎么喝下去的。

    此时,山脚下已经响起了鞭炮的轰隆声,不用看时间,道隐就知道肯定过了十二点了。

    除夕时,人们有守岁的习俗,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华夏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

    古时候的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除夕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主要的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这是“燃灯照岁”,即除夕夜遍燃灯烛,全部的房屋都点上灯烛,也要专门在床下点上灯烛,此谓“照虚耗”,听说这般照岁以后,便会使明年家里財富丰富。

    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炉旁闲聊,通宵守夜。

    守岁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打牌、玩游戏、抢红包等,其乐融融。

    一般来说,过了午夜十二点,就算是守岁成功了,很多人家,就会拿出一挂鞭炮点上,争个新年第一天的好彩头,希望今年一年顺顺利利,家人平安健康。

    道隐没着急着放鞭炮,而是先祭拜了三清和老道一番,才起身把桌子上的菜什么的收拾了一下,换上一套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施施然的拿出一挂鞭炮。

    走到院子里,道隐一手捏着鞭炮尾端,一手点燃鞭炮,拖着炸响的鞭炮,就在院子里跑了起来,跑着跑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道隐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有一年过年时,自己淘气,捏着点燃的鞭炮朝老道的脚下扔了过去,把正在收拾东西的老道吓了一跳,鸡飞狗跳了好一阵。

    大年初一,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在清代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称,辛亥革命以后改称为“春节“。

    早上,大人小孩们都换上新衣服、新鞋袜,趁着天色还没亮,提上一碗自家包的饺子,拿上一些礼品,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