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起创立千年道统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王者师与大丈夫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又是上百年时间。

    话说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原先邦周的300诸侯变成了如今的十几个国家。

    这十几个国家中,最强大的要数七雄。

    七雄中最强大的呢,要数魏国。

    这社会上啊,也是兴起了一种新的阶级,叫做士,这士人呢,往往是没落的贵族子弟。

    他们学识渊博,能力突出,奔走于诸侯之间,希望能够得到一份不错的收入。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嘛,你再有本事,没人用也不成啊。

    因此呢,这士人,也要学习很多唇舌的功夫,来游说诸侯,你想在人家那儿工作,就得先哄人家开心嘛。

    可咱们今天讲的这位士,他就不一样。

    这天,一个峨冠博带的中年人来到了这魏国,他便是我们所说的士的一员。

    这魏国也很有礼貌啊,也是派了专门的官员接待。

    毕竟眼前这位呢,也是方圆数千里有名的大儒。

    这官员也很尽责,他就告诉眼前这位,魏王下午有空,这言下之意呢,就是说请您等一等,下午就能去拜见他了。

    嘿,谁知道,这位士,他不按套路出牌。

    “嗯,我知道了,你就让魏王下午来拜见我吧!”

    这官员傻眼了,您咋不按套路出牌呢,您是来求职的,咋还要人家拜见您?您以为您是谁啊,天王老子吗?

    就是天王,来到魏国,少不得也得唯唯诺诺的。

    这周人习惯把天子叫做天王,天王老子也就是周天子了。

    我们都知道,天子势微,就算是真来这中原最强大的国家,也不敢这个态度,让人家拜见他。

    人家接待的官员就说了:“您是来干谒诸侯的,怎么能让大王拜见您呢?”

    是吧,合情合理,说的也没错儿。

    结果您猜怎么着,这大儒就说了:“受人敬之有三,一曰年长,一曰德高,三曰势大。今魏王有一,而我得二,此王见我之故也。”

    翻译过来这意思就是,受人尊敬啊,有三点,第一点是年龄长,第二点呢是品德高,第三点呢,是势力大,现在魏王占了一点,也就是他势力大,而我呢,占了两点,我年龄长,道德还高,这就是大王拜见我的道理啊。

    说到这儿,各位看官,您应该也知道这大儒是谁了吧。

    没错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子,孟轲。

    且说孟轲这位爷,让人家大魏王拜见他。

    接待的官员没辙儿,也就把话儿传递过去了。

    这大魏王一听啊,人家说的确实也有道理。

    他是个求贤若渴的人,要不然也不能够把魏国治理的天下第一啊。

    所以他也就在下午,恭恭敬敬的去拜见人家孟子。

    那大魏王就问了:“敢问先生,怎么样才能统一天下呢?”

    人家魏王,一心想统一天下,是个雄才大略的有为之君。

    那咱们孟老先生就淡淡的说了俩字:“王道。”

    那啥是王道啊?

    这大魏王也就问了。

    “施行仁政,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那实行仁政就能统一天下吗?”这大魏王就问了。

    合着实行仁政,其他那些凶残的国家,什么秦国楚国赵国燕国中山国就能倒戈相向,以礼来降吗?

    那孟子就给他坚定了自信。

    “当年文王征战四方的时候,他讨伐西面的蛮夷,东面的蛮夷就抱怨。讨伐北面的蛮夷,南面的蛮夷就抱怨。说,为什么把我放在后面?”

    “这就是仁政的威力。”

    这一番话下来,大魏王被说的一愣一愣的。

    好家伙,这王道可真厉害啊。

    不用打,人家蛮夷自己就投降了,还紧赶慢赶的,生怕晚一步加入邦周和谐有爱的大家庭。

    “那谁能帮助我实行王道呢?”人家大魏王就接着问了。

    是吧,这美好的前景得有人有办法具体落实啊。

    要说他这问也白问,您说说,他面前这位爷,就是王道的创始人,他肯定最懂王道啊。

    咱们孟老先生那是一点儿也不客气,他也不谦虚,张口就来。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方今之世,舍我其谁哉?”

    意思就是说啊,五百年就一定有王者出现,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能施行王道?

    这大魏王也被他这种舍我其谁的自信感染了。

    他就更加热切了。

    “敢问先生,那您要怎么施行王道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好嘛,人家孟子一句话,就把大魏王摆在很低的位置了。

    这大魏王就嘀咕了。

    这要是让孟老先生执政,那我这魏国还是不是我说了算啊。

    那些平头老百姓,都能骑我头上了?

    “能不能稍微更改一下您的主张?”

    大魏王问出了一百多年前,子路在孔子厄于陈蔡的时候同样问出的话。

    当时孔子就让子路出去了。

    然后把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叫进来。

    人家颜回是这么答的:“夫子之道至大,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就是说啊,您的道是最棒的,就算不被人接受又怎么了?这样才显示出咱们是君子呢。

    所以号称是孔门嫡传的孟轲,怎么回答,咱们心里也应该都有数了。

    “那肯定不行。”孟轲毫不客气的拒绝了他。

    从大魏王进门一开始,一直都是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可咱们孟老先生一点都不给他面子。

    那是因为他的主张是认为,咱们读书人啊,应该是王者师,也就是王者的老师。

    这老师训学生,肯定是不留情面的。

    不光如此啊,他还认为,那些顺从君王,屈民而伸君的,都是妾妇。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所以呢,他老人家战斗力极强,把那些法家骂的是狗血淋头。

    咱们大魏王也不想再挨训了。

    也就悻悻然的回到了王宫。

    这老先生杀又杀不得,留又留不得。

    哦,你把他杀咯,以后还有人敢投奔你吗?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留着呢,他老人家又天天给你找不痛快,拿起碗筷吃饭,放下碗筷就要骂娘。

    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做一个打工的。

    所以咱们大魏王也只好赠与他数百金,礼送出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