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科技帝国
繁体版

第二章 异星港口(修)

    如果说人在来到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生态环境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那么微生物带来的疾病应该排在第一位。

    不过,杨新星还是不打算穿戴全封闭的三防宇航服。动力外骨骼的面罩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毒气、烟尘进行防护,但还是有一定过滤微生物的作用。除此之外,他体内的医疗型纳米机器人也不是吃干饭的。

    步入森林,杨新星观察起了这些动植物。有些动植物的外观和地球的植物品种十分相似,但这毕竟不是地球,不能随便确定这些动植物的价值。但总的来说,这片森林与地球的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惊人的相似。

    这颗星球和地球一样有偶极型磁场,指南针可以正常使用,“太阳”也是东升西落。要不是杨新星出来前看了看逃生艇迫降前拍摄的这颗星球的图像,海陆形状与地球完全不一样,否则他大概真的要怀疑自己就在地球上。

    行进了大概两公里,新奇的动物植物不少,但没有发现任何文明的痕迹。杨新星决定原路返回。

    他的逃生艇,虽然用的是个“艇”字,但也是相对于当时的人类飞船来说的。

    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空间跃迁仪的体积相当庞大,特殊星体运输舰半个月球大的船体里,就有三分之一被它所占据,所以人类文明的飞船只要装备了空间跃迁仪,就不可能太小。几百米长还能空间跃迁的飞船更是只能在联盟那些比较强大的文明里见到。所以,这艘足足四百七十五米长的瓜子型逃生艇确实担得上“艇”的称呼。

    回到逃生艇,在虚拟世界里玩过不知道多少次穿越流剧情的杨新星已经接受了他“穿越”的现实,开始研究他自己现在的处境。

    位于后部的等离子引擎和主核聚变反应堆同艇首的小型曲率引擎一起占据了他的逃生艇近一半的空间,不过它们已经被空间裂缝基本削没了,还有顶部的360mm双联装电磁炮台去给它们陪葬,只留下了它的弹药仓在船体内孤独终老。

    到这,杨新星暗自庆幸,如果不是那座副核聚变反应堆和四个反重力阵列中的三个还能正常运转的话,他这次恐怕就不是迫降异星,而是直接坠毁异星了。

    不过,位于船体中部的储存舱和、生活区和制造区,以及飞船中央电脑包括其数据库都基本完好,这就让杨新星有了长期活下去的可能。

    逃生艇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联邦舰队和三角座联盟盟友文明都无法及时救援的情况,所以逃生艇会配备不少小型工业设备和一些材料,配合3D打印机和飞船数据库中储存的海量人类文明的技术与图纸,可以生产不少设备,让生还者能活下去。

    而且,联邦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的模拟显示,在各种资源比较丰富的星球上,一名普通人类凭一艘逃生艇造出早期的大气层内飞行器都没有太大困难。

    不过现在杨新星对造飞机没啥兴趣。他启动了飞船的雷达,确定周边空域没有疑似人造飞行器后,便放出了三架大气层内侦查无人机。

    其中两架分别向东、西方向,沿海岸线探索,一架一路向南深入森林,它们会绘制详细地图顺便搜索文明的痕迹。

    让无人机去忙碌的同时,他自己也没闲着。

    他先是让体内一半的纳米机器人脱离自己的身体,并在储存的金属材料上进行自我复制。这些医疗型纳米机器人是自己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复制多少都不嫌多。

    这种极其智能,用处多多的高科技玩意儿不是人类能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来自三角座联盟中强大文明的援助。

    由于它们能自我复制,而且技术含量太高,所以他们没给人类制造纳米机器人的全套技术,而是直接给了成品。

    而联邦政府为保证安全,所有人体内的医疗型纳米机器人都被设定为不会再自我复制,而且这些纳米机器人会自动拒绝为主人制造一些高危险性武器,杨新星通过大脑中的控制器怎么给它们命令都不行。

    但是根据《协议》,杨新星现在的处境符合恢复纳米机器人这些功能的要求,然后,他就看到了现在一小撮黑色粉末在蚕食仓储区里的一块合金。

    而他也深知这些纳米机器人的复制速度:这五十克机器人想完成一次倍增大概要一个月。

    其实不是它们不能更快地复制,而是将它们给予人类的那个上位文明设下的限制,连联邦政府也完全无法解除。毕竟这玩意儿如果不加这个限制,全速复制的话,是足以作为武器使用的。

    接着,他开始控制逃生艇的工业系统制造无线基站的构建等待以后架设。虽然那三架无人机都配备量子通信器,但凭借逃生艇这阉割版工业体系,他短时间内很难再造出新的量子通信器了,所以后面通过逃生艇制造的设备除非从现有设备上拆量子通信器,否则只能用无线电通讯。

    而在这异国…啊不,应该是异星他乡,既没有卫星,又没有光缆,那就只能靠基站来扩展通讯范围。

    正当他在机器人的辅助下造基站造得起劲儿时,向东沿海岸线飞行的无人机突然发出提示,表示其发现了疑似智慧文明的存在的线索!

    杨新星立刻让逃生艇把无人机的视频信号通过脑机接口传入自己的大脑。传入接口后的电信号会传导至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一带,在视觉中枢直接给杨新星呈现出无人机观测到的画面。

    虽然没了纳米机器人的协助,呈现在他视觉中枢的画面有些模糊,让他有点不太适应,但他已经顾不上这个了。

    因为画面中,是一个十分原始的港口城市和村庄农田,海上还有几艘帆船,如果不是城中一座二三十米高的白色高塔,那这就是一副非常标准的地球中世纪欧洲港口城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