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伊人,在水一方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我为之奋斗者,视我为砧板鱼肉

    赵弗在未央宫与皇帝短暂的交谈后,感到热血沸腾,恨不得下一刻便到云中郡抗击匈奴,一口气解决了皇帝心头的常年忧患。

    赵弗踏出了宫门,心绪不得不回到与家人的柴米油盐中。

    朱桃夭看中了长安城中心的一座不大不小的宅子,准备举家安置在这儿,但一问,竟然要五千钱。朱桃夭被吓了一跳,京城到底是富庶之地,之前在临洮的各种日常开支,看来要重新精打细算了。

    赵家在临洮时,有家远房亲戚钟氏,尽管血缘关系有些偏远,但两家的情谊却是深厚。钟家家主钟堂忱精通药材,便开了一家药材店铺,生意有些起色了,钟堂忱就想着趁热打铁,再开几家酒肆客栈。正逢赵弗升官至京城,赵弗大笔一挥,挪出了两千钱来,钟堂忱才能顺利开店做生意。

    赵弗扳着指头数了又数,就算是掏空了家底,还是凑不出五千钱来。赵弗想着来日方长,就看了看郊外的一处住宅,宅子很大,只是位置偏了些,只需要一千钱。

    如今,赵弗回想起来,还真是庆幸。当初若是在京城安家,石炳杨带着羽林军,不过片刻便能赶到赵家,鳞次栉比的长安也没有大片大片的芦苇丛能够为赵墨苏遮风挡雨。也是老天可怜,石炳杨杀来时,赵墨苏碰巧爬上院子里那颗大树,才能先出家门。

    我一心效忠的皇帝啊,为什么不能再派人核实事情的前因后果呢?我率领两万将士,在那扪参历井的白昆山谷坚持了三天,我向总兵营发了二十九份求援信啊!我苦苦祈盼的援军杳无音信,我忠君报国,我还是想能和家人再次团聚。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想着即使投降了,只要人还活着,就有反杀的希望啊!

    时至今日,赵弗再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曾经满腔的报国热血全部燃为灰烬。但是,赵弗还是勉强振作起来,他要让天边的皇帝知道真相,他赵弗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降敌实在是迫不得己。

    车马已经出了长安城门,李辰忍不住打开轩窗,探头回首渐行渐远的长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前,李辰无法理解“采薇”中的人物心境,何来“靡室靡家”,又何来“不遑启居”呢?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年年采着薇菜,年年盼着回家,经年与玁狁交战,老来终得解甲归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种切肤的感受,自己细细品味了,才真正懂得了“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爹,你写的什么信啊?”赵墨苏晃晃脑袋。

    “这跟你没关系。”赵弗似乎有些不耐烦。

    “爹,你不会是想写信给李坚,跟他说你是被迫降敌的吧?”赵峪一眼看穿了父亲的心思,不以为然,“李坚可没念着半分君臣之情,你又何必对他心存幻想呢?”

    “什么幻想?我是要让他知道真相,当初若有一丝转机,我绝不会投降匈奴。”赵弗反驳道。

    “我还以为,你还想着回中原呢?”

    “怎么回?中原已经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处了,好在比莫单于待我不薄,我这下半辈子啊,就在这所谓的蛮荒之地了。”赵弗叹口气,似乎是在惋惜,又似乎是在诀别。

    “那这信,怎么交到他手上啊?”赵墨苏问。

    “我去,单枪匹马,来去如梭,一定把信送到李坚手上。”赵峪拍拍胸脯向父亲保证。

    “那得多危险啊!我跟你一起去。”赵墨苏很是担心。

    “不怕,你哥哥我身手了得,行走江湖,保证来无影去无踪。”

    “就让苏儿跟你一起去吧。”赵弗想了想,说,“苏儿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该跟着你,长长见识,多学点武艺。”

    “爹爹说得对。”赵墨苏娇嗔地说。

    “行,我带着你,一路上要听我的话啊。”

    “知道了,我保证听话。”

    赵弗想起了武太子李榆,又叮嘱赵峪:“这次去长安,只送信,不可弑君。”

    赵峪暗暗翻了个白眼,嘴里还是应承下父亲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