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修
繁体版

第六百二十五章 静坐罗汉

    沧澜仙都。

    这座仙城已经被十二家道门修仙家族联手封锁了二十八年之久。

    占据这座仙城的李水道依旧半点不肯松口,仙城中的人口已经膨胀到接近一万,若再拖下去,只怕这座仙城就会因为自然繁衍的人口,成为一座真正佛都。

    十二家道门家族终究是坐不住了,决定将这里的事捅出去,毕竟涉及佛道两家之间的纠纷,需要更高阶的修士来解决。

    一日,仙都之外,一道长虹划过天际,伴随着阵阵仙乐,缓缓降落在仙城之外。长虹消散,露出两道身影。其中一位,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另一位,则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女修。她身披一袭白衣,宛如仙子下凡。她的面容清丽脱俗,眉宇间带着一丝慈悲与宁静。

    两人相视一笑,老者率先开口:“菩萨,这里就是沧澜仙都。”

    静慈菩萨的目光扫过沧澜仙都,只见仙都内仙雾弥漫,佛光隐现,隐约间还能听到诵经之声。她微微一怔,随即赞叹道:“这法海,果然是个奇才。在道门遍布的沧澜界,他竟能独树一帜,建立这佛门仙都,真是颇有手段。”

    “不如我们进城一观?”云虚子微笑说道。

    两人身上灵光一闪,转眼间便换了一副装扮。云虚子化作了一位富态的商贾,手持算盘,脸上堆满商人特有的精明与圆滑;而静慈菩萨则化身为一位温婉的民妇,身着素雅裙裳,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邻家大姐般亲切。

    沧澜仙都的炼虚级别阵法,丝毫没有查出两人的异样。

    两人并肩走在沧澜仙都的街头,云虚子化作的商贾手持算盘,与商贩们讨价还价,而静慈菩萨则化身为温婉的民妇,轻声与路旁的居民交谈。他们的打扮让他们轻易地融入了这片土地。

    沧澜仙都的街头热闹非凡,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里的人口希少。这座原本可容纳数百万人口的仙都,如今却只有不足一万人居住。他们被限制在仙都边缘的角落,然而,他们的生活却井然有序。

    “这里的人们虽然被限制在仙都的一角,但他们却丝毫不见痛苦。”静慈菩萨低声对云虚子说道。

    云虚子点头:“哪里有痛苦?分明乐在其中,道门之地民风淳朴,正是如此啊。”

    他们看到一位老者在家中劳作,脸上满是汗水,但眼中却闪烁着满足的光芒。又看到一群年轻人前往寺庙祈祷,他们的步伐坚定,脸上写满了虔诚。

    静慈菩萨缓缓走到一个正在摆摊的妇人面前,她面前的小摊上摆放着各种精致的手串,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她轻声问道:“大娘,请问这里的生活如何?”

    那妇人抬起头,笑容却如春日阳光般温暖:“这里的生活挺好的。姑娘,买串手串吧,都是我自己做的,保平安。”

    静慈菩萨微笑着低头看了看那些手串,每一串都编织得精细而别致,她轻轻拿起一串:“那就这一串吧。”

    妇人笑道:“姑娘,你可真是好眼光,这手串只要两块灵石。”

    云虚子在一旁听着,不禁皱了皱眉,他插话道:“这么一件凡物,你居然敢要两块灵石?”

    妇人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不悦之色:“两块灵石怎么了?以前两块灵石能够买两石米,现在两块灵石,半袋米都买不到。”

    云虚子:“”

    静慈菩萨嘴角微笑,她已经明白了,沧澜仙都被道门封锁。故而这里流通的就只有灵石,而且似乎灵石的价值会越来越低。她掏出一块中品灵石,递给了妇人:“大娘,这串手串我很喜欢,谢谢你。”

    妇人接过灵石,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姑娘,谢谢你才对。愿这手串能给你带来平安和好运。”

    静慈菩萨接过手串,轻轻戴在手腕上,继续观察着这座佛都。

    “这里的百姓,靠自己的双手劳作,但有空闲就去寺庙祈祷,一切都井井有条。没有官吏管理,也没有佛兵维持秩序,若我佛门管辖之地,都如此安宁,我们也不会与道门有那么多的矛盾。”静慈菩萨叹了一口气说道。

    云虚子摇了摇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质疑:“这里的百姓确实淳朴,但人数毕竟有限,只有一万人不到。若是在人口众多、繁华复杂的地方,没有官吏和佛兵的维持,恐怕很难保持这样的安宁。”

    静慈菩萨点了点头,她明白云虚子所言不虚。她看向了寺庙中那座金光闪闪的佛像,那是法海的形象,他自称为佛祖,在这样的小地方或许无伤大雅,可若是在天梵佛国那可就是逾矩,其罪当诛。

    “是时候提点一下法海了。”静慈菩萨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下一瞬间。

    静慈菩萨的身影便在云霄仙台上缓缓显现,佛光自她体内迸发而出,直冲云霄,仿佛要将整个天空都染上金色。那佛光如同深海一般浩渺无边,深邃而神秘,让人无法窥视其底。

    仙台上,李水道、青冥、紫烟和墨裳四人原本正在潜心修炼,感受到这股突如其来的强大气息,他们纷纷睁开眼睛,望向那佛光冲天的方向。只见一位面容端庄的女菩萨踏着金光缓缓而来,她的一双眼眸宛如秋水,明亮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

    一道青色遁光飞来,正是道门的云虚子,他一甩拂尘介绍道:“法海!你福缘深厚,这位就是来自天梵佛国的静慈菩萨,她特地前来提点尔等。”

    四人闻言,心中皆是一惊。李水道等人虽然久居仙台,但对于天梵佛国的传说也是有所耳闻的。那里的佛陀皆是修行高深、神通广大之辈,如今能亲眼见到一位来自天梵佛国的菩萨,他们自然是倍感荣幸。

    静慈菩萨的目光在仙台上盘膝而坐的四人身上一一扫过,最终定格在了李水道那俊逸的面容上。她微微颔首,声音清亮如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就是法海?”

    李水道感受到那如重锤般落下的目光,心中一凛,连忙站起身,双手合十,恭敬地回答:“弟子正是法海。”

    静慈菩萨轻轻一叹,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无奈,她继续问道:“普渡经天卷是何人传给你的?”

    李水道不敢有丝毫隐瞒,回答道:“是行云行者前辈。”

    静慈菩萨的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对行云行者这个名字有些印象,她再次问道:“你为何自称佛祖?”

    李水道心中一紧,暗道一声闯祸了,便如实回答:“弟子为了收集信仰,弘扬佛法,才不得不以佛祖自居。”

    静慈菩萨摇了摇头:“那也不应该自称佛祖。天梵佛国每一届佛祖更替,都会掀起无边杀戮,上至佛陀,下至凡人,死伤何止亿万。这因果之重,你如何能担得起?”

    李水道听到这里,心中一阵惶恐,连忙跪拜在地,道:“弟子知错了,还请菩萨指点迷津。”

    静慈菩萨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她扶起李水道,柔声道:“你既然知错,便还有挽回的余地。如今燃灯佛祖修为以至大乘巅峰,云游万界渡劫,佛祖之位空悬,你可愿意跟我一起共谋一番大事,功成之时,大雷音寺中自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李水道当然知道这是招揽,这种情况有且只能有一个答案,否则那就是不识时务,不知好歹,若敢拒绝,当场被打杀了都是轻的。只见李水道面露激动,再次拜倒在地:“弟子当然愿意!弟子愿追随菩萨左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静慈菩萨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仿佛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她轻轻拍了拍李水道的肩膀,道:“起来吧,这沧澜仙都,毕竟是道门的地界,佛门之众不宜在此建立佛都,我已与云虚子道长有过深谈,此地还需重新交还给道门,你可愿意随我离去,另寻他处建立佛门根基?”

    李水道恭敬道:“弟子愿意,一切听从菩萨安排。”

    静慈菩萨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转身对青冥、紫烟和墨裳三人道:“你们三人,也随法海一同离去。在佛门中,你们将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深的修行。”

    三人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之色。她们齐齐躬身,表示愿意跟随李水道,共赴天梵佛国。

    静慈菩萨微微一笑,一朵巨大的浮云从他们脚下凭空出现,那云朵洁白无瑕,仿佛承载了无尽的智慧与慈悲。静慈菩萨带着李水道、青冥、紫烟和墨裳四人,踏上了这朵浮云,瞬间便消失在原地。

    云朵在天空中疾驰,速度极快,几乎让人无法看清周围的景色,仿佛踩在扭转的星河之上。

    约莫两三个时辰之后,白云的速度放缓,李水道等人甚至可以透过云层的间隙,看到云下的景色。

    仅仅两三个时辰,他们便已经来到了天梵佛国。

    这是一个繁华的世界,庙宇林立,香火鼎盛。

    然而安宁的城外同样也有战火与杀戮,只见无数军队在厮杀,金戈铁马,血流成河,血流漂橹,一片惨烈。这与他们心中所想象的安宁祥和的佛国景象,简直判若云泥。

    李水道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生出了疑惑,他转向静慈菩萨,问道:“菩萨,既然佛陀依靠信仰修炼,为何还要让这些凡人互相消耗?”

    静慈菩萨沉默了良久,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她缓缓开口,声音柔和而庄重:“法海,两军交战,混乱不堪,你没有看清,其实是僧兵在灭杀无信者和辱佛者。”

    当静慈菩萨开口提到“僧兵”两个字的时候,李水道瞬间变明悟其中因果。

    他管理虚境内外十几万百姓二十八年,自然知道要管百姓必须设立官员。

    往大了说维持秩序,推动发展,往小了说建造寺庙,修桥铺路,哪一样不要官员?

    李水道推行无为而治,尽量去官,最终都还保留了十几名官员。

    想完全做到“无官”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原始社会也要有个部落酋长;就算是一群狼,也要有个狼王;就算是一家人,那也要有个说话算数的家长。

    正所谓:无官百事不兴。

    可是官多了也不行,人性本贪,优亲厚友乃是人之常情。只要有人掌握权力,进行资源的分配,就难以避免不公。

    这种不公,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盛,最终演变成无法调和的斗争。

    佛陀为了守护自己的道行,必然站在了僧人群体的一方。而那些与僧人群体对立的,自然会被被冠以“辱佛者”和“不信者”之名然后进行屠杀,实则并非真的如此。他们并非想要冒犯佛门,更非缺乏信仰,而是被生活逼到了绝路,只能以死相抗,最终却走向了毁灭。

    李水道早就听闻,在那灵山之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当初原本以为是有妖魔肆虐,如今才明白,皆是人性之恶在作祟。

    我佛慈悲,普渡众生。

    佛陀对僧人越慈悲,便意味着他们对百姓越残忍。

    或许道门修士不许佛门在道门管理的地界大规模传播信仰,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白云如同飘渺的丝带,轻轻飘落在琉璃山上。

    琉璃山,山势险峻,山体犹如一块巨大的琉璃宝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神秘的光辉。

    这里便是静慈菩萨修行的道场。

    琉璃山中有一座寺庙,寺庙内,香烟缭绕,钟磬悠扬。

    李水道跪在菩萨面前,静慈菩萨手持剃刀,轻轻一挥,李水道那浓密的发丝便纷纷落下,仿佛卸下了尘世的束缚。

    “从今往后,你便是琉璃山的静坐罗汉,法号法海。”静慈菩萨的声音柔和而庄严,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

    李水道心中一震,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庄严与神圣。他深深地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身来,望向了那巍峨的琉璃山。

    成为静坐罗汉后,李水道自然感受到了一个庞大的体系,那是一个恢宏的信仰体系。

    这种感觉很清晰,因为已经有信仰愿力流入了他的身体,促进他的修为增长,大约只相当于两三万虔诚的信民。

    李水道只是这个体系中的末端,就像是一颗大树上的小枝叶,虽然微不足道,但却与整个大树紧密相连。

    这个体系,是由无数信仰之力汇聚而成。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信徒前来琉璃山朝拜,他们的信仰之力如同涓涓细流,与其他地方的信仰之力汇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滋养着整个体系。

    以前他是鸡头,现在他是凤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