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
繁体版

第216章、惠求教

    青龙三年,正月末。

    去岁冬季那场席卷全国的大疫,终于消停了。

    而自妻夏侯徽病死后,遵从父命迎娶了已故侍中吴质之女的司马师,以无德为理由,将吴氏废黜了。似是市井传闻,他从父司马孚已然开始频频与太常羊耽饮宴,似是在商议让司马师迎娶羊耽侄女、刚守父丧结束的羊徽瑜的事情。

    此事是王元姬告知夏侯惠的。

    她生母出自泰山羊氏,虽然早早就病故了,但羊氏与王家的关系仍很和睦,有些消息也是很灵通的。

    这让夏侯惠不由想到了在泰山郡任职的四兄夏侯威:也不知道,夙来有识人之名的他,撞见了羊家之人了没有

    咳。

    其实,夏侯惠知道这些话,是王肃借着王元姬之口说的。

    理由是先前司马师迎娶吴氏、王肃赴宴时,还遣人来问他要不要一并过去作贺,但被他寻了个借口推脱了。

    故而,如今他是再次发问,届时司马师与羊徽瑜成亲,夏侯惠要不要结伴过去作贺?

    毕竟王元姬与羊徽瑜的关系也不算很远。

    且王肃与司马孚的关系也挺不错的,先前王元姬出嫁的时候,司马孚也代表着河内司马氏过府贺喜了。

    “我下月便上任了,日后必然军务繁忙,届时便不过去了。”

    无法解释自己早就与司马师分道扬镳的夏侯惠,只能以这个理由回复了妻子。

    也让王元姬眼中有些黯然。

    她有些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夫君屡屡回绝她阿父的好意呢?司马师虽然被禁锢了,但所有人都是奔着司马家去的,饶出半日时间似是也不难啊!

    “唉,太尉乃先帝托孤重臣、名满朝野,而我乃陛下近臣,且甫授予职责,此时不宜与司马家亲近,以免落他人口实,攻讦我结交重臣以求巩固权势。外舅醉心学术,故而无需在意这些,但我不可不慎。细君可明了与否?”

    看着她神色有些怏怏,夏侯惠又不由另寻了一个理由。

    “哦~”

    闻言,王元姬点了点头,眼珠转了转便巧笑倩兮的问道,“那,夫君,下个月我阿父生辰,夫君应能抽出时间赴宴吧?只需半日哦不,申时过去就好。”

    吔?

    合着,你是在这里等着我呢?

    夏侯惠侧头过去,虎起了脸故意作不快。

    只可惜没有什么用,且还在对方嘻嘻的笑声与不停轻轻拉扯衣袖的请求下,应下了届时去给王肃贺生辰之事。

    一半是不想拂了自家细君的孝心,一半是因为他很快就要离开洛阳了。

    虽然镇护将军的任命已然下来三天了,但他还没有正式上任,这两天都是被天子曹叡召去与卫臻、蒋济辩论去了。

    话题是关乎征伐辽东公孙渊的。

    提出辽东可伐且被天子转去幽州任职的毌丘俭,还没有交接荆州事务完毕、尚未归来洛阳,故而天子让他来替毌丘俭“受过”。

    夏侯惠对此非但毫无怨言,且还颇为欣喜。

    理由是曹叡还私下给他说了句,“稚权先前在淮南时,曾声称愿为国讨不臣辽东公孙,今朕亦不想容公孙恣睢矣。然而,庙堂重臣皆以辽东公孙历经三世,道远而兵盛,难以灭之,力谏朕不可动刀兵。若稚权能驳重臣之言,朕便如你之意,与毌丘仲恭并力讨不臣!”

    如此,哪能不让夏侯惠干劲十足呢!

    要知道,他如今唯一缺乏的,就是堂堂正正之战、攻城拔寨的战事经验了。

    只要能参与辽东之战,且将公孙渊给灭了,朝野上下就再也不会以年纪不大、阅历太浅而质疑他了。

    只不过,卫臻可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尤其是还有看似两不相帮、实则偏向卫臻的蒋济在一旁拉偏架。

    因为蒋济才是最早反对对辽东公孙用兵的人。

    早在太和六年(232),公孙渊与江东孙权媾和之事被魏国探析后,愤懑之下的曹叡便打算让幽州刺史王雄走陆路、时任殄夷将军田豫从青州走海路进军辽东,那时蒋济就以“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为由劝阻过了。

    事实也正如蒋济所料。

    那次伐辽东之议,只是以田豫袭击了江东返航的船队后,便无疾而终。

    故而,现今蒋济仍持有着反对的意见。

    之所以没有在庙堂上反驳毌丘俭的表奏,那是因为卫臻已然反驳了,他无需再多此一举而已。

    也就是说,夏侯惠想去辽东是道险且难啊~

    不管是真实的道路,还是庙堂的言路。

    “好了,细君,我该前去叩阙了。”

    应下了王元姬所请后,夏侯惠将手放在她的发髻上揉了揉,轻声谓之,然后不等她作答,便转身走出了博昌亭侯府。

    少时,至南阙司马门。

    源于天子早有所嘱以及他如今在中军内的身份,值守甲士都不需要通传,便打开城门让他进入。轻车熟路,缓步来到灵芝池的阁道钓台,先将阁道内的火盆燃起,然后在外面站着,静静的等候着卫臻与蒋济过来。

    在前两天里,三人都是在此地辩论的。

    天子曹叡在东堂署政罢了后,也会过来听听。

    就是呆不久。

    每每才呆了不到一刻钟,便觉得短时间内不会有结论,就回去带着近臣往北邙山作乐去了。

    曹叡最近颇为放浪了。

    如在去岁末时,他还与近臣们玩乐通宵达旦,留宿在北邙山,连第二日的署政都缺席了。

    为此,卫臻与陈矫还劝谏过。

    但没有什么用。

    “庙堂诸公皆贤良,朕有何不安心的?”

    他是这么作答的,还让刘放与孙资对一些琐碎之事自决之,莫要拿来扰他心神。

    唉~

    夏侯惠看着从天空飘落下来的细雪,伸出手接住一片晶莹,看着它在手心里瞬间溶化,心中悄然叹了一口气。

    他倏然觉得有些事情,终究是无法改变的。

    更有些担忧,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是不是也会如同落入手心的细雪一般,须臾间便消失不见了。

    “稚权,许久未见了。”

    就在他默然发愣时,一记爽朗之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循声侧头一看,来人竟是数年未见的毌丘俭。

    “仲恭兄竟归来京师了?”

    在脸上堆起笑容,夏侯惠迎过去,“许久未见,仲恭兄英姿勃勃如旧,甚令人倾慕焉。”

    “哈哈哈~稚权真乃妙人也。”

    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毌丘俭,顿时畅怀大笑,径直伸手拉着夏侯惠往来时路走,“走吧,稚权,天子将往崇华后殿。”

    今日不与卫臻、蒋济辩论了?

    夏侯惠迈步而去时,也不由低声发问道,“敢问仲恭兄,崇华后殿那边可还有他人?”

    “我知稚权之意。”

    脚步不停,毌丘俭也压低了声音解释了一番。

    原来,他昨日下午便归来洛阳了,且还拜见过天子曹叡了。

    不可免的,曹叡也将夏侯惠正在与卫臻、蒋济争辩的事情告诉了他,且还定下了今日在崇华后殿召集刘放、孙资、蒋济、陈矫、卫臻一并计议伐辽东之事。

    而他亲自过来告知夏侯惠,就是想着二人先合计几句,好等下反驳卫臻与蒋济,力争将征伐辽东之事给定论下来——虽然天子曹叡早就下了决心将伐之,卫臻与蒋济反对也不会心意有变,但作为提出方略之人,能争取到庙堂重臣的支持也是好的啊!

    “对了,稚权,昨日天子有预与我。”

    解释罢了的毌丘俭,还笑容可掬的对夏侯惠来了句,“我很期待着与稚权并肩作战,破辽东虏公孙贼子,为陛下贺!”

    呃,看来天子也意属我前去辽东了。

    只是,你我谁主谁次呢?

    夏侯惠心中暗忖着,脸上则是喜逐颜开,“哈哈,能与仲恭兄同讨贼,乃我之幸也!”

    少顷,至崇华后殿。

    殿内仍空无一人,连火盆都没有升起。

    值守的甲士显然被叮嘱过,没有让他们在外面候着。

    夏侯惠寻人要来火种,将殿内的火盆逐一升起,然后拉着毌丘俭在殿外候着。

    对此,毌丘俭先是有些诧然,然后赞了句“陛下谓稚权性刚,然而今可知,稚权亦不乏谦逊也”。

    我谦逊什么哦~

    这不是势不如人,就得俯首蛰伏嘛。

    夏侯惠笑了笑,没有回话。

    很快,诸公至,见他们在外候着且发现殿内已然暖和,不由皆赞许点头。

    “仲恭,稚权,进来罢。”

    为首的刘放率先进殿,作声招呼道,“天子尚有琐事,少时方至,令我等先计议。”

    “唯。”

    微微垂首,夏侯惠与毌丘俭待众人皆进入后,才快步走入在左右末席入座。

    只不过,众人皆就坐后,却一时无人出声。

    刘放与孙资直接阖目养神了,陈矫则是侧目看着殿柱不知在想什么,蒋济与卫臻二人也兀自捻须沉吟,丝毫没有作声的意思。

    好嘛~

    你们都是老臣重臣,是该自恃身份

    有些无奈的与毌丘俭对视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夏侯惠率先直身,对着众人作礼。

    “诸公,惠年少,才疏学浅,今奉命与诸公同坐,名为计议,实则求教也。如有贻笑大方之言,还请诸公恕惠愚钝,莫介怀。”

    谦逊作态罢,便将目光落在卫臻身上,拱手而道,“卫侍中,惠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