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外觅封侯
繁体版

第27章 旁门左道(七)

    同一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章铜考中秀才,并且入选“优贡”进京参加甲辰科顺天府乡试,他以此作为转折点,奔向“八千里外觅封侯。”的人生道路。

    当然,他的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步履维艰挫折不断,第二年就在入京会试中落榜。

    但是这次失败并没有击倒李章铜,也丝毫没有动摇久经考场和官场摔打的李文安光宗耀祖的决心和信心。

    李文安想,自己是靠着不畏千辛万苦的精神,坚持勤学苦练才踏上官场的,不能再让孩子们像自己那样瞎折腾、走弯路,应该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于是,李文安投帖湖南大儒曾国藩,让李章铜和大哥李瀚章一起拜他为师学习经世之学。

    李章铜和李瀚章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和曾国藩的栽培。两年后,李章铜考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李瀚章第三十六名。

    事实上,李文安和李氏的后代不仅仅貌美,而且才气超常,六个儿子个个文武兼备。

    因为本书的重点人物是老二李章铜,对其他人只能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大家对这家人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同时,本书记载的是家族口述历史,以讹传讹的情况在所难免,您如果能一边看我的转述,一边把正史和野史进行对比分析,那便是善莫大焉。

    老大李瀚章:早年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立下军功。光绪十五年,调任两广总督。

    老二李鸿章(李章铜):近代中国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老三李鹤章:智略俱全,有胆有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晋三品衔,升知府,赏穿黄马褂。

    老四李蕴章:十二岁得了眼疾,有一只眼睛永久失明。但他天生聪颖,善于理财。

    老五李凤章:早年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立下军功,特旨赏正一品封典。后归家乡经营置业,为李家首富。李凤章热心于慈善事业,屡次捐出巨资赈济多地灾民。

    老六李昭庆:年纪很小就获得了监生的功名。早年在曾国藩湘军、李章铜淮军中都立下了战功。曾国藩称赞他有文武兼资之才。他一生为官清廉,恪尽职守。

    俗话说得好,一代无好妻,三代无好子。我甘愿冒着喧宾夺主而失去读者的风险,就是想以李氏的后代从正面证明:一代有好妻,五代有好子。

    现如今,她的第五代孙大多居住在海外,都是亿万富翁,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三人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如果说科举之路是李章铜的转折点,那么什么才是李以文的转折点呢?他冥冥之中的“更重要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一篇令人心惊肉跳又想入非非的长赋和一位神神叨叨的不速之客。

    故事讲到这里,朋友们应该已经猜到了,那个人该要出场了。

    但在此人出场前,请允许我先花点时间说一说莲花镇新落成的书院。因为此人与李以文结缘,大半是因为这座宏伟气派的大宅子。

    经过大半年的重建,陆大山的书塾已经被改造成一座气派的书院。

    书院坐北朝南,西、北、东三面是高高的马头墙,南边大门朝着繁华的大街。整体宅院飞檐翘角,白墙黛瓦,正门上方悬挂着“栋梁书院”四个鎏金大字。

    前院正房和东西厢房紧紧包围着院落,房多檐高,庭院中是天井,天井下有池子,夏秋季节收集雨水,使其不能在庭院中漫溢。

    前院的东西厢房为课堂,堂屋是供奉孔圣的地方,堂屋旁边有道通向后院的月亮门,后院是全家生活起居之处。

    前院东厢房的正墙上挂着一幅《鸱鸺捉鼠图》。画中乌云遮着半个月牙,一只叼着老鼠的猫头鹰展翅欲飞,锐利的双眼在黑夜中闪烁着金光。

    画中有诗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您一看就知道,这幅画挂在书院不太合适,而且诗情与画意跳跃性太大,有点令人费解。

    您说得没错!但事出有因,让我来解释一下吧:

    在庐州的时候,李章南带着李以文、李以武和李章铜去了一趟衙门。

    李章铜特别欣赏挂在墙上的那幅《鸱鸺捉鼠图》,画中寓意有题诗揭示:金睛铁翅隐林间,夜色难当剑喙寒。宵小苟行无法事,青天一唳送平安。

    从衙门回来后,李章铜凭着记忆画出了那幅《鸱鸺捉鼠图》,但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上面的题诗了,灵机一动便写下了豪气干古的著名诗句。

    李章铜对自己的画和诗都不太满意,但李以文却拍案叫绝,并且希望李章铜让他把画带回梧州。

    “说什么呀,你!我这字画就是送给你的。瞧,我说的‘丈夫’就是你,还有‘八千里外’不是你家是谁?”李章铜笑着说。

    “可是我们家没人想做官呀?”

    “真的不想做官?那干吗要走几千里路来庐州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