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魂
繁体版

第二百一十四章名将陨落(上)

    郭绚将军他自身出身于寒门,是从一个底层的士兵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位置的。

    因此,他自然知道寒门之人的不容易,也非常的同情这些寒门的人士。

    在军队之中,没有关系,没有后台的寒门人士很难出人头地。即使他们这些人,每个人都英勇善战,奋勇杀敌,流血流汗建立起了不少的功勋。但是,这些功劳最终都落在了那些有关系有后台的人的手中。他们能够轻松的攫取这些寒门人士的功劳,成为他们加官进爵的资本。

    在郭绚将军领导的通守军,就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对自己军队之中的每一个将士,都如同对待自己的子侄一样,不论他们的出身如何,都会一视同仁。从来就没有任何的特殊化,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整个通守军中,会受到每一个将士的爱戴的根本原因。

    他早年的时候,因为英勇善战,受到了兵部尚书宇文弼的赏识,并且因为他卓越的战功,被宇文弼一步一步提拔,也同样被文帝杨坚所赞赏,最终成为了领军一方的大将军。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隋朝军队之中,武将的最高级别的存在,也是真正的一品大员。除了那几个出生于皇族的御任将军之外,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他比肩。就算他现在没有御任将军的封号,但是他现在的级别以及权利,已经比任何一个御任将军都要高。每一个御任将军的最高级别都是正二品,而他此时的级别却是妥妥的从一品。在整个大隋朝廷之中,就只接受皇帝陛下以及兵部尚书两个人的节制,已经算得上是真正的位极人臣。

    他本来就出自于寒门,出自于底层,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生活的困苦有过深深的体会。对于每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上,而拼命的挣扎的平民百姓,都会深深的同情。然而,毕竟他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平民百姓,都如同他自己的通守军一样的平等。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暗自为他们祈祷,让这些平民百姓生活好起来。

    他知道如今的军队和平民百姓们的生活以及态势,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里面,让他们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

    所以,当朝廷让他来平定高士达和窦建德的叛乱之时,他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意外,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他现在身上的职位还有着青州行营总管这一职,在名义上青州地界上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归属于他的麾下。所有和武装力量相关的事宜,都归属于他管辖。高士达和窦建德他们两个人的叛乱,自然也就在这一个范围之内。

    尽管他也知道窦建德他们的出身都很低微,是属于底层下的老百姓。他们也是因为受到了官府人员的压迫,实在是无法生活下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聚集起和他有同样情况的人手,举起了反抗朝廷的大旗,从而发动了这一场起义叛乱。

    同情归同情,理解归理解。

    但是,却不能让这件事情放任自留的发生和发展下去。

    他的身份首先就是一个军人,是属于朝廷中的军人,而且是一个站在巅峰上的军人。

    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他必须服从朝廷对于他所下达的一切命令。除了正在发生的战斗的战场之上,他可以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运用,从而不必去领会上面所下达的一切无关的命令。在其他任何的情况下,就是属于违背命令,反抗朝廷的表现。

    从情里上来说,一场农民起义,或者是暴动,无论他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产生的,他都会造成朝廷和国家的不安定,甚至有可能引起国家的大乱。这样的情况是必须要杜绝的,也是任何一个统治者或者是统治集团,不允许存在的。

    军队自古以来,就是属于朝廷和统治者手中,用来维护稳定的一种机构.和手段,也是他们用来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种暴力机构。他们的职责自始至终就是为了维护朝廷的长治久安,一切和这相背的事情,全部都是要遭受军队打击的对象。

    自然而然,农民暴动或者是农民起义,以及军队士兵自身引起的哗变,都是不允许存在,也必须要打击的。

    而这样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落在了他们身为朝廷暴力机构的军队的身上。

    接到命令的郭绚将军,他不敢有任何怠慢,为了安全起见,他直接就调动了一万本部所属的人马,朝着河间县城进发。

    他是属于一个战场上的儒将,任何时候他都把情报和消息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场战争成败的保障。所以,在这一路走来的路途之上。他就排出了大量的斥候,全部用来打探消息。

    从石门兵营到达河间县城,虽然要跨越几个州郡的范围,其实真正的距离并没有多远,也才不过1000多里的路程。普通的军队,也就只有七八天的时间就能够到达,他们通守军是属于精锐中的精锐,这样一段路程,在他们的脚下,最多5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

    整个通守军的斥候部队,更加是属于精锐中的精锐。对于任何一切和军队有关的情报和消息,他们都能够及时而准确的打探到。

    在他们军队开拔的第三天,距离河间县城还有两天的路程的时候,军中的斥候就将河间县城的一切情况,全部传达到了郭绚将军的手中。包括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河间县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其中有一条消息,有一点特别,就引起了郭绚将军以及他手下人员的注意。

    本来高士达以及他手下兵变的那一万人的东征军的部队,和窦建德的农民起义军,在河间县城的时候就合兵一处,成为了一家人,彼此相处良好。并且他们在河间县城成立了一个鲁国,高士达成为了青州王,窦建德也成为了鲁国的行军大司马,掌管着鲁国的一切军事大权。

    半个月的时间里,兵不刃血的就攻下]周围十几座县城,让他们鲁国的势力和实力急速的膨胀和增加,军队的数量已经达到将近10万人。

    然而,就在昨天开始,高士达手下的那些东征军就和窦建德手下的那些农民军,他们之间开始爆发矛盾。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冲突,彼此攻伐,互不相让,而且情况愈演愈烈。

    高士达手下的那些东征军士兵,他们都是一些经过了长久训练的战士,虽然他们之前并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厮杀,但是,相比于窦建德手下的那些农民起义军,就高明了不知要多少倍。

    因此,农民起义军中的许多人,就丧命在高士达的是东征军士兵的手中。

    所有投降了他们的十几个县城的城卫军士兵全部都站在了高士达的那一边,他们和东征军的士兵一起对农民起义军进行追杀。

    .窦建德手下的这些所谓的农民起义军,其实全部都是一些,被压迫的没有办法生活的农民,为了自己能够生活下去,才加入到他们这一支起义军的队伍中来了。

    他们这些人在之前的时候本来就是农民,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军事上的训练。打仗对于他们来说,本来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如今,他们加入到这起义军的队伍,才刚刚接受了几天的初步训练,也才刚刚能够拿稳自己手中的武器,他们跟在高士达的东征军的队伍后面,打顺风仗的时候,还是能够摇旗呐喊,为他们的队伍增添人数上威摄作用,让别人为他们胆寒。

    现在窦建德和高士达他们两个人的队伍,发生了内讧,窦建德手下的这些农民起义军队伍,当然就不会是高士达手下那些东征军士兵的对手。

    所以仅仅只是两天的时间,窦建德手下的人旧死伤惨重,迫不得已之下。窦建德和他手下的刘黑闼共同率领着剩余的起义军士兵7000人左右,从河间县城的西西城门逃了出来。

    他们这一次逃跑的方向,恰巧正是通守军前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