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魂
繁体版

第一百三十二章龙阳论道(九)

    “多谢朱先生,赐予功法。”

    作为江湖上,武林中,修炼界的老一辈的强者,修炼界中的中流砥柱,响当当的大人物,管理着整个天山剑派的大长老,左中流不知有多少年没有向他人下拜过了。然而他此时却完全发自内心,执弟子之礼,由衷的对着朱清扬深深一拜。

    要知道,无论是在江湖上,还是在修炼界之中,修炼功法一直都是不传之秘。修炼的功法关乎着一个家族,一个门派,一个势力的传承。除了自己的师父和师门的长辈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将修炼的功法传给一个亳不相干的外人。可见修炼功法的珍贵程度。

    像朱清扬这样,将一部又一部修练功法传给别人,这已经和师傅对待徒弟没有什么区别。左中流现在对朱清扬执徒弟见师傅的礼节来拜谢他朱清扬,并称呼他为先生,也就在情理之中。先生这一称呼本来就是对博学多才的人敬称,也是对虽无师徒之名,却有传艺授业之恩,这样有师徒之实的人的.一种尊敬的称呼。

    在这一场交流论道大会上,朱清扬已经连续对几个人传功授艺。他的这种情操已经不能简单的用高尚来形容了,这已经完全可以和上古时期的大能人物开堂授课相提并论。

    现在这整个操练场上的人,不论男女老少,身处哪一个门派,实力到底如何,身份如何之高,全部都获益良多。有许多人直接或者间接的提升了自身的实力。像朱清扬所做的这些事情,像他这种人物,在修炼界中已经有近千年没有出现过了。朱清扬如今做到了这一些,人们对他恭敬,并执弟子之礼,也就不足为过。

    因此,现在人们在不用朱清扬在世俗中的官职来称呼他,而是全部都用先生这一尊敬的称谓。

    闻道有先后,达者方为师。朱清扬无论在实力的层面上,还是在修炼知识理论上面的理解和见地,都已远远的超过了在场上的其他人,的确可以作为这些人的老师而存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朱清扬此时做的正是这一些事情,为在场的众人,解答修炼上面的一切疑难和问题,这完全就是一个师者所应该做的事情。一声先生的称呼对他来说绝对恰如其份,也受之无愧。

    “朱先生,您能说一下道家道法的道,和武道修练之中的道,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这时候,一个年约七旬左右,一身正宗的道家装扮的老者,有些不好意思地向朱清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人群中有一个眼尖的人一下子就认出了这位老道的身份,并且一口喊了出来。

    “这位就是罗浮派的苍松子前辈吧。”

    苍松子老道被人认出来之后,脸上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样子,人也有些不自然的搓了搓双手,不过却也直接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不敢当,不敢当,在朱先生面前,贫道哪里有资格敢称为前辈呀?”

    罗浮派是地处华夏才桂越之地最南端的一个门派,门派驻地坐落在滨临南海的罗浮山上。这个门派是一个专门修炼道术道法的门派,属于道家的修炼者。门派的规模并不大,整个门派弟子大约只有700人左右,只能够算是一个中小型的修练门派。他们这一个门派的人,都把全部精力花在修炼之上,一贯的秉承道家的清静无为的修炼之风格,很少在江湖上面与他人进行争斗。因此,这个门派的人,在武道界和修炼界当中并不算太出名。这位苍松子老道作为罗浮派的传功长老,整个修练界之中,认识他的人并不多。但在今天场上这么多人,还是有几个认识他的,这也不足为奇。罗湖派门派虽然不大,但是他们这个门派修炼的道法和道术还是有点厉害的,他们虽然不愿意和别人争斗。但是如果招惹上了他们,那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因为他们也不怕事,再加上他们门派中每个人的道术道法神通也还算可以,一般的修炼者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

    苍松子老道是罗浮派的传功长老,自身实力虽然不算是修炼界中的泰山北斗极人物,但也绝对不低,早在五年之前就已经迈入到炼神返虚的境界。他个人的战斗力,早已经不下于武道修炼者当中,化劲宗师境界的巅峰。如果是和巅峰境界的化劲宗师发生生死相斗的话,有可能还要胜出。他虽然秉承着道家的清净无为修炼风格,为人特别低调,此时被人认出来,他也就大胆的承认,不再藏着掖着。

    “苍松子道友,你也不必过于谦虚。”朱清扬说了一声,“咱们都修炼道法,一切顺应而为就可,不必过于介怀,也不必过于纠结。既然刚刚道友问及了道法上面的问题,那么朱某人先在这里问苍松子道友一声,究竟什么是道?”

    究竟什么是道?这是一个非常粗浅而且也是最为直白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操练场上近万人之多,其中修炼道家道法和道术的人没有1000,也有八九百。他们潜心修道几十年,却从来没有人向他们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而且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道?此时不单止苍松子在沉吟思考,场上许多人也同时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究竟该怎样来回答?却蓦然发现,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根本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苍松子沉吟了良久,终于缓缓的开口回答朱清扬提出的这一个问题。

    “道者,万物之源,万物之奥也。是为无为,是事无事,是味无味,是欲不欲。因无为,故无败。因无执,故无失。无为而无不为,故天下皆可为。”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是天地日月之道。故春之道,春风拂面,春雨绵绵,万物新生。故夏之道,夏日炎炎,万事万物,欣欣向荣。故秋之道,秋风习习,金秋送爽,作物成熟,喜迎丰收。故冬之道,凛凛寒风,瑞雪降临,灭虫除害,映照丰年。”

    “秋水澄澈,映照天地。鉴世真情,拂照本真。”

    “江湖武林,峰顶与争,不沾春水,不染秋明。故可天下无双,亦可世间无敌。”

    苍松子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这些就是他对道的理解,也是他对于究竟什么是道这个问题的最后解答。

    场上的这些道家修炼之人,也对于苍松子的这一翻解答,在对比自己对道的理解,暗中进行了一番对比,却惊奇的发现,他们对于道的理解远远没有苍松子的这么深刻。

    “苍松子道友对道的理解,也还算可以。”朱清扬赞赏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可是却还过于肤浅了一点,根本没有触及到本真。道德经上,开篇就说的很好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家都是道家的修炼者,应该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述说的,一切可以用言语来述说,一切可以用词来形容的道,它都不是真正的道。一切可以用名字来称呼的道,也不是真正的道。总之道不在外面,道在自己的心中。只有自我心中的道,才是真正的道。”

    “刚才苍松子道友问朱某,道家修练中的道和武道修炼中的道,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又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这么说吧。其实道家修练中的道,就是一种修炼的方式和方向。它的范围,比较宽广。武道修炼之中的道,它虽然同样也是一种修炼的方式和方向,但是它适应的范围却窄小得多。而且武道修练之中的道,它的级别比道家修炼之中的道,要低了很多,双方不在一个层面。故此,它们两者修炼的功法上面和修炼出来的成果,都不在一个实力层次中。”

    “但这些同样不是大道,都是属于小道而已。所谓万法归一,殊途同归。不管是道家的道法修炼也好,还是武道修炼也罢,修炼到最后,必定能够达到同一结果,最终成就金丹之境,真正迈入修炼者的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