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唐英之督陶我做主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公元前504年吴伐楚取番(鄱阳前称)

    公元前221年归属九江郡番县

    公元前202年,东汉番县改名鄱阳县,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公元330年东晋在昌江以南设立新平镇。

    公元742年新平几经改名升为上县浮梁。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把年号景德赐名给了昌南镇,至此景德镇开启了由千年窑火不断的制瓷传承。

    现在景德镇归属饶州府浮梁县治下,而浮梁县也是除直隶以外唯一一个高配五品县令的地方,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有着浮梁茶和景德镇陶瓷。

    康熙三十二年,饶州军捕厅奉命移驻景德镇,次年又派了五品饶州府同知驻守景德镇,所以别看浮梁只是一个县,确有着两位正五品的官员。

    景德镇四面环山,有着昌江水源和柴窑所需的松柴,加上独有的高岭瓷土,形成了靠地域原材料优势的陶瓷产业。

    唐东华坐在蓬船中看着眼前陌生又熟悉景色回忆着前世去逛那浮梁古县衙时听导游讲解的浮梁史,他对景德镇非遗陶瓷的钟爱,后续还特意去查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

    随着船队的行进,再绕过一座山后,视线就宽广起来,一个个造型不一的烟囱正耸立在各处,有一些还有烟气冒出随风飘散。

    “窑火,也不知道他们正在烧什么陶瓷?”

    唐东华眼前一亮站了起来,向远方眺望着,希望能够发现一些熟知的地方。

    “少爷,你在看什么啊?”

    “这是朕……正在蓬勃发展的地方啊。”

    唐东华差点说漏嘴把那句撩妹名言给说了出来。

    “什么也看不到啊,就是很多好高的烟囱,少爷先来吃草莓。”

    小慧一脸开心的端着一盘的草莓站在后面说道。

    “你不懂啊,诶,哪来的。”

    唐东华感慨后转身看到盘中的草莓,抓起一把就往嘴里塞。

    “喜梅姐送过来的,是御窑厂那边接应的船带了一些。少爷,你慢点吃。”

    看到唐东华吃的满嘴沾满了草莓汁,小慧连忙拿出手帕给他搽干净。

    “也不知道是谁的注意,得给他点个赞。”

    唐东华边吃边嘟囔说道,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这样的新鲜水果了,一路上队伍都以安全为由,少有能够上岸去采买到新鲜物资。

    “别光看着我吃啊,诺,剩下的交给你了。”

    唐东华吃了十几个大草莓后,看到小慧那丫头偷偷的咽了咽口水说道。

    “啊,少爷,我没馋。”

    “不吃是吧,那就倒河里,行了快吃吧,这么多天也是苦了你了。”

    唐东华拍了拍小姑娘的脑袋,就继续站在船边观望,随着越靠近景德镇的中心,昌江上的船只也多了起来,拉着瓷泥和用稻杆包裹的成瓷为多。

    雍正六年正月初九下午,在水中航行了四十九天的船队停靠在了景德镇南门头码头。

    南门头码头距离御窑厂只有几百米,是专门为御窑厂瓷器通过水路进出景德镇而建,但以往繁忙的码头此时确显得冷清,多数的船只都只是空着靠在码头边,只有少数几条在上下装卸东西。

    码头上正有一群人在迎接等候,为首的是一个身着五品官服的官员。唐东华所乘的船是靠在后面,看不清那官员长相,也不知道来的是浮梁县县令还是饶州府的同知。

    “爹,您找我?”

    唐东华被换上一身从五品官员的唐英叫了过去。

    “这次你就不要跟着了,陪着你母亲乘船直接去浮梁县买的房子那边吧。”

    “爹,这都到这了,怎么不让我上去看看御窑厂是什么样。”

    唐东华有些不甘心,前世御窑厂经过整修复原后他也去看过,虽震撼,但总没有实实在在看原物来的好。

    “这里你不便前往,去陪你母亲回去吧。”

    唐东华感觉出唐英有事瞒着他,自进入景德镇后唐英的表情都非常的严肃,让唐东华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随即,停靠下来的船队一分为二,唐东华带着唐府众人护卫着唐老夫人继续在昌江河里前行。

    御窑厂离浮梁县城并不远,走水路也就十多公里,也就一个多小时,船就来到了浮梁码头。

    浮梁码头又是另外一种景象,光排队进港就用了半个多小时,前面都是一些装着茶叶的船,四月正是春茶采摘结束,很多外地商人都是到这边来收茶然后再运往其他地方售卖。

    “这也不像月娥说的那样偏远地方多穷苦啊,这太阳都快下山了还这么多人。”

    唐老夫人下船以后就看着往来不断忙碌的客商和码头工人感慨的说。

    “娘,大嫂又去的最远就是从京城回保定,哪能知道这里的事。浮梁可不穷,有钱人多着呢。”

    “哼,搞得你来过一样,你去的最远的还是这次呢,之前连京城都没出过。”

    这让本想在唐老夫人面前解说一下浮梁港口日夜车船不停歇,一直要忙碌到六月中旬的唐东华给赌了回去。

    码头也有人侯在这里,正是提前过来置办房产的二管家唐源,本是唐家旁系的族人,负责唐府在外的产业。

    “老夫人万福,马车已经备好了,老夫人回府可以好好休息。”

    “好,辛苦了。”

    唐老夫人被这一路上给弄的精神状态比在京城已经差了很多,这时也已经困乏了,也想着早点去新宅子。

    “源叔。”

    唐东华笑着打招呼,唐府中大管事清伯是整天跟在唐英左右,每天又很严肃,所以唐东华很少跟他来往,

    至于唐源,可能是本家人的缘故,加上他做人圆滑,见谁都是一个大笑脸,唐东华平时有什么都是找他,所以两人关系非常好。

    唐源笑着说:“三少爷,您今天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再带您出去逛逛。”

    他提前了十多天就来到浮梁县,这些天不仅把唐府在这边府邸一应事务都准备好了,而且还对这边的环境熟知和认识了很多各类的商人。

    护卫仆役在把船上的东西装上马车后,唐老夫人和刚被叫醒的唐秋月就坐上马车,朝着浮梁县走去。

    浮梁县的城墙只有一丈多高,而被城墙围起来的内城也不是很大,都是住着一些外来商人和本地士绅。

    经浮梁县志记载,几千年来,浮梁经历的战火寥寥无几,就因这次四面环山行军不易,又不是兵家要地,所以很多北方优秀的陶瓷匠人都来到这边制瓷,集众家所长,才能千年窑火不断,制瓷业发展这么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