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唐英之督陶我做主
繁体版

第十七章 开窑见宝

    转眼就来到了三个玉壶春开窑的日子,吃过早饭,唐东华就带着唐蛮和小顺出了府,少年人新陈代谢就是快,他的伤已经又从新结痂,能够正常行走了。

    刚走到府门口,就看到唐英的官轿等在那里,唐东华连忙上前,给轿子中的唐英问了声安。

    昨天他就找过唐英,借助唐老夫人的威名,把昨天后续聊的事和唐老夫人的话说了一下,唐英确没有一下答应,而是说等玉壶春开窑的时候,他一起去,到时看了唐东华造的三个玉壶春再说。

    随后轿夫就抬起轿子朝造办处的方向前行,唐东华带着唐蛮和小顺跟在轿子后面跟着。

    像是为了照顾唐东华,四人抬的大轿在热闹的街道上缓步前行,本来二十多分钟的路程,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在到了造办处门口后,唐英从轿中下来,守护统领是认识唐英的,远远看到后,就直接跑过来行礼,唐东华发现还是上次他过来送泥胎的那个统领,不由心中一笑。

    在得知唐英要去陶瓷造看看的时候,守卫统领不敢怠慢,一边亲自把唐英迎进去,派人去通知管事宦官刘全。

    没多久,走在路上的唐英一行人就碰到了赶过来的刘全,而唐东华则是乖乖的站在唐英身后。

    “唐大人今个儿怎么有空,亲自来我这造办处,您有事直接差人吩咐一声,我肯定给您办妥。”刘全笑着给唐英施了一个礼说。

    唐英回了一礼说:“刘公公客气了,圣上下旨派我去御窑厂担任督陶官,造办处的制瓷肯定要过来看看。”

    “那唐大人请,您想先看哪里。”刘全手中浮尘一甩在前面带路。

    “先去窑房吧。”

    刘全顿了一下感慨的说:“那行,我记得那还是唐大人在的时候建的实验窑吧。不过京城烧窑不易,匠人技术也不熟练,成品少啊”

    一行人又是走了十多分钟,过了两个有护卫看守的门,才进入到一个独立的房间内。

    房间中央正矗立着一个蛋型的柴窑,这就是清代流行的镇窑又称蛋窑,是集前代龙窑、马蹄窑、葫芦窑的优点研发出来的,只因只烧一些有需要的陶瓷和实验所用,所以这个镇窑并不是很大。

    马上就要开窑,窑房内已经有匠人在做的准备工作,看到管事刘全陪同唐英过来,连停下行礼。

    “贺老六,唐大人你也认识,没必要弄那些,直接开窑吧,也好好让唐大人看看你们进步没。”刘全挥了挥手对着负责窑房的贺老六说。

    贺老六弯了弯腰说:“好嘞,各位爷,我们这就开窑。”

    随后贺老六和他的助手就各拿一个绑着勾子的长竹竿从用土砖封住的两个观火口伸了进去,剩下的另外三人在窑口前面站立好。

    “开窑咯………”贺老六一声大喊。

    “开窑咯………”其他匠人跟着大喊。

    随着喊声结束,贺老六和另外一边的匠人握紧竹竿,用力的一拉,顿时土砖墙就从上面被拉开了两个大口,一堆土砖摔在地上碎裂开来。

    其他三人也是上前开始清理窑口的土砖,随着封窑的土砖慢慢被清理后,众人也能看清窑内的情况。

    窑内光线太暗,唐东华看过去时只能看到靠近窑口那一排码起来的匣钵。

    贺老六走到窑口,把身子探进去查看了一番后走到唐英和刘全的身前说:“各位爷,这次还不错,我看到的就只倒了两排。”

    唐东华听到这话差点吐血,倒了两排还是不错的情况,这么小的窑一共才几排,他心中马上开始祈祷倒的不要是他那三个青花玉壶春。

    唐东华前世上专业课时知道,柴窑里面匣钵是否倾倒主要是看满窑匠人的技术,那些景德镇的非遗传人除非失误,要不然很少会出现倒窑的情况,看来京城这边的工匠技术确实欠缺了。

    都这样了管事刘全还满意的点点头,看了眼脸色没有变化的唐英对着贺老六说:“都搬出来看看烧的怎么样。”

    “得嘞。”

    两个匠人从旁边搬来了一张长一米宽五十厘米的实木条案,贺老六对着众人站在条案前面,两个匠人开始进入窑内把匣钵搬到条案旁的地上,另外两个在另一边等候。

    贺老六用一把木锤,在叠了十个左右匣钵的最上面轻轻敲了两下,上面的匣钵盖就松动几分,拿来匣钵盖以后,贺老六看了眼里面的陶瓷,继续用木锤敲了敲第一个和第二个匣钵的连接处,在松动后,拿起第一个匣钵放在了身前的条案上面。

    从匣钵里面拿出了一个高度十五六厘米左右的豆青色胆瓶,在手中上下左右的转动观察,这个时间持续了将近一分钟。

    待观察完以后,手拿着胆瓶向着举起来展示说道:“豆青色胆瓶一个,釉色不均,次品。”

    “卧槽,第一个就是次品,而且一个釉色不均的的高温颜色釉干嘛还要看那么久,让我去看都不会超过二十秒,有大领导在,你怎么就这么多戏呢。”

    唐东华心中鄙视了一下这个贺老六,不过第一个就是次品让他还是有些紧张起那三个玉壶春来。

    随后等候的两个匠人,一人拿胆瓶一人拿匣钵,把它们分别放在了不同的区域。

    “青花麒麟双耳罐,青花正色,釉色均匀,正品。”

    “试烧汝窑梅瓶,釉面开裂,残品。”

    “青花釉里红牡丹纹天字罐,青花正色,釉里红混浊,次品”

    “白胎盖碗,釉色均匀,正品。”

    ……………

    第一波拿出来的一共18件陶瓷,8个正品,7个次品,3个残品,这正品里面还是包括了4个陶瓷白胎。

    这成品率听唐东华心都凉了,他之前以为准备了三个青花玉壶春,肯定有那么一两个能成功的吧,但这怎么看都感觉有些悬。

    匣钵被一列列的拿出,贺老六的一个个仔细查验,除了陶瓷白胎这种成品率高的类型,其他的成品率都不到三分之一,这还没算上倒掉那两排的废品。

    唐东华忽然眼睛一亮,心跳也加快起来,他看到贺老六面前的匣钵里装着的正是他拿过来搭烧的青花玉壶春。

    “青花缠枝莲壶玉春瓶……………”

    贺老六拿出匣钵的玉壶春看了看后确没急着说结果,而是抬头对着唐东华笑了笑,看来知道这个是唐东华拿过来搭烧的。

    他也不担心这刘全知道这事后会不高兴,毕竟唐英也在这里,以后唐英担任御窑厂督陶官,和造办处有来往会更加密切,刘全没那么蠢当着人老子的面去使绊子。

    但这确把唐东华急得不行,恨不得过去抢过来自己看,但碍于唐英和刘全在场,还是没有付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