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长剑斩三界
繁体版

第十章 归来

    白路远回到道观,见到了陈将军。

    陈将军问起他的道法境界,白路远只说自己到了筑基圆满,陈将军松了口气。

    白路远在后山三年,异象连连,让他怀疑是到了金丹境界,但细细想又不可能,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怎么可能一飞冲天,到达他都只能仰望的境界呢?

    陈将军道:“你已经将《猿击术》的月炼法修炼圆满了?”

    白路远点了点头。

    陈将军惊喜道:“你给师父讲讲,需要怎么修行月炼法。”

    白路远觉得有些好笑,师父到头来还需要徒弟来教,这算不算千古奇谈。不过白路远没有藏私,将解析后的月炼法统统讲述给陈将军知道,陈将军听得摇头晃脑,沉醉其中了。

    一连半个月,他都在给陈将军解惑,终于在某一天,陈将军心有所感,开始闭关修行。白路远将解析后的《猿击术》抄写下来,将月炼法圆满层次的留给陈将军。而完整版的《猿击术解析》交到了灵云子手上。

    灵云子大惊,道:“难不成你已经?”他不敢说出那个猜测。

    白路远点了点头,道:“多些师叔祖悉心教导,没有您的培养,我绝对做不到现在这样。”

    灵云子惊讶后大喜,道:“没想到啊,没想到,你真是个修道天才。我都说了,任何功法都是次要的,只要将道经研习精深,修炼任何功法都能一飞冲天。你修炼的《猿击术》是飞剑传承,根本不是我武当山的正统道法,你师父不传你,我传给你。”

    灵云子将武当山正统的修行功法全部教给白路远,留下了功法秘籍,还有前人体悟。

    白路远看了之后大惊失色,武当的功法竟然直达天人之境,修炼到圆满可以渡劫飞仙,飞升到另外一个世界。当年武当派开派祖师张三丰就是在一百五十岁的时候达到天人合一之境,渡劫飞升成仙。

    灵云子笑道:“现在知道自己孤陋寡闻了吧,不仅武当山,而且各大门派都有修行到天人合一境的法门,都有渡劫成仙的法门。区区《猿击术》在正统传承面前算得了什么?”

    白路远没有觉得灵云子说的话有什么不妥,因为按照正统传承上的说法,修行之道分为炼气、筑基、金丹、元神、大乘、渡劫、飞升七大境界。元神境界不过是其中的第四个境界罢了。

    白路远道:“现在武当还有元神境以上的真人存在吗?”

    灵云子叹息道:“在一个甲子之前,武当山都有渡劫境的大真人,但是六十年前的某一天,天下间各大门派似乎达成了某个秘密协议,所有元神境以上的大真人统统消失不见了。而且六十年以来,天地间的灵气似乎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合适修行,导致了修行界的断层。”

    白路远道:“没有任何消息存留吗?”

    灵云子道:“没有。不过我猜测和当初西洋侵华有关,具体我就说不清楚了。”

    白路远下了武当山。如今的他待在武当山没有进步的可能,只有到山下寻找机缘,才能更进一步。

    天上一道流光闪过,一千多公里的距离,白路远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落在了杭州城的岳王庙内,神识一扫而过,竟然没有发现周西宇的存在。

    找到了庙祝打听,才知道周西宇在三年前已经死去。

    周西宇病痛缠身,年岁已高,这么早离开人世也属正常。

    白路远接着到了龙颈山,回来的时候还是以龙颈山道士的身份。

    畏界风道:“你师父震和子已经离开人世了,你离开龙颈道观的第五年,他终于忍受不了无法修行的折磨,在房间内上吊自杀。我将他葬在了后山。”

    白路远道:“掌门,打通玄关一窍的法门真的那么重要吗?以至于逼死自己的师兄也无所谓?”

    畏界风踉跄地后退了几步,道:“这是祖训,祖训不可违。”

    白路远惨笑地走了,头也没有回。

    到了后山,找到震和子的墓穴,白路远跪在墓前,认认真真地磕了九个响头。

    “师父,你怎么不等等我,当年我和你说过,我会把打通玄关一窍的法门带回来的。”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而且是当今世上顶尖的《猿击术》,可以修炼到元神境,比龙颈道观的法门要好上百倍千倍。”

    “可是你却不在了,师父,我心好痛啊。”

    “当年我流浪在庙宇里面,饥寒交迫,是你路过发现了我,将我带到龙颈道观,收我为徒,教我《食气法》、教我《五气朝元》,是你将我带上了修行的路途的啊。”

    “师父,你为什么不等我多一年,就差一年啊。”

    白路远此时已经满脸都是泪水,鼻涕泪水统统一个劲流下来。在震和子墓前待了三天三夜,白路远下了山。

    何安下很早就离开了龙颈道观,现在也不知去向。

    白路远当初还想着和这位天命主角交好,从中谋取些许利益。只是现在的他已经成为大真人,用不着利用何安下了。

    走在杭州城内,忽然又看到了当初被心魔驱使来的地方,这里依旧是莺莺燕燕,灯红酒绿,悦耳的丝竹声还幽幽传出来。

    想起六年前的往事,心里有些感慨,原来所谓的心魔是太闲导致的。自从上了武当山,有了目标,每天跟着灵云子研习道经,时间流逝也浑然不觉,哪里还会被心魔困扰。

    所以,人这一生要应对的不过是心里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情绪罢了,外在的一切都被内在的情绪赋予了色彩。

    这种色彩掩盖了其真实本质,让人误认为眼中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就是事物的原本面目。

    如今的白路远悟透了这一点,已经不被外物牵扯内心。心里有了一个恒久不变的根本,从当初的“心随境转”,到了现在的“境随心转”。

    日后只要保持求道之心,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能做到岿然不动,保持初心。

    白路远走进了酒楼,没有动用道法,但他只要不想别人注意到,这些世俗的普通人就算看见了很快就会忘记。

    按照记忆的路线走,走到那个来了许多次的房间,听见里面琴音瑟瑟,非常悦耳。

    白路远暗道:“还是和六年前一样。”推开门,看见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头发乌黑,身材非常好。

    这位姑娘道:“道长,你怎么不请自来?”

    白路远丢出一个钱袋子,银元的撞击声清脆悦耳,落在桌面上,道:“我要听曲子。”

    姑娘道:“你要听什么曲?”

    白路远道:“能抚平心中情绪的就行。”

    姑娘道:“道爷,我是不是见过你?”

    白路远关上门,坐下后,道:“是与不是有什么重要的,弹琴吧。”

    姑娘点了点头,开始弹琴。

    听了一曲,白路远便离开了。

    果然岁月催人老,昨日种种昨日死,今日种种今日生。年少已过,心境已改,从此不再是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