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繁体版

096 崇祯质押总兵家眷 汉王合并重组暗卫

    崇祯诧异地看了王承恩一眼,王承恩也意识到自己今天话太多了,连忙解释道:

    “如今京师风雨欲来,就连奴婢都有些焦躁不安了。”

    崇祯摇了摇头:“把杨嗣昌的奏请批准了吧。另外,让内阁拟旨,命各镇总兵官将家眷送入京师。

    连这新招降的罗汝才也包含在内。

    是全部家眷,别指望送来三两个姬妾庶子就能应付。”

    “这,皇爷不怕引发总兵们的恐慌?”

    “都什么时候了,还怕这怕那。朕对周延儒寄予厚望,但如今很明显了,他根本就指望不上。

    周延儒之后,也没有更好的文臣能够总领朝纲。

    朕只能亲力亲为了,非常之时,当用雷霆手段。

    以后总兵官不听调遣,就处罚其家眷;亲王再闹,就剪除其羽翼。”

    王承恩终于听明白了,这是准备对汉王下手了,而将其暂时调离京师就是第一步。

    越是细思,越是令人惊恐,王承恩也不想再聊下去了,准备去内阁传旨。

    忽的,王承恩又请示道:“皇爷,像左良玉那种,全家不幸没于流寇,只剩下一个儿子的,如何处置?”

    “让他儿子进国子监读书吧。”

    王承恩领命而出。

    却说朱慈炤回到府中,得意洋洋地走进自己房里。

    田婉玉好奇地问道:“殿下出去时还好好的,一副翩翩佳公子模样,怎么回来时就跟个纨绔子弟似的了?”

    朱慈炤往太师椅上一靠,笑呵呵地答道:“为夫当上官了,而且还是大官,跟太师是一个级别的。

    别人寒窗苦读几十年,再熬几十年资历,运气极好的才能官居一品。

    再看为夫,出去半天,就官居一品了。”

    “官居一品?”

    “嗯嗯嗯,为夫现在是左宗正,可不是正一品嘛。”

    “左宗正?那倒真是大官,可是皇帝为何突然封殿下为左宗正?”

    朱慈炤叹道:“按道理,皇子就可以做宗正啊。当初太祖就是任命二皇子秦王为宗人令。

    如今父皇就三个皇子,太子将来要做皇帝,肯定不能任宗正。定王看不上宗正之位,所以宗正就落到我头上了。

    我总是给藩王们打抱不平,父皇就给我安排了这么个差事。

    还派我去凤阳祭祖,并负责释放唐庶人等关押在凤阳的宗亲。

    我讨价还价了一番,咱们后天出发,先去西山进香还愿,顺带玩几日,然后去凤阳。”

    田婉玉问道:“莫非是皇帝对殿下的作为有所察觉,想把您调离京师,然后再好好将您的势力彻查一番?”

    朱慈炤点点头:“夫人果然聪明,真是一点就透。父皇还派赵弘祖、李若琏率一千锦衣卫监视着我。

    赵弘祖好说,这个李若琏,怕是很难对付。”

    为什么朱慈炤很多时候也愿意使用些气节、人品方面不大好的人呢。

    一个人如果挑不出毛病,那共事起来是很麻烦的。比如海瑞,最后他的同僚们自己出钱,主动去京城替海瑞打点关系,硬帮着海瑞升官,只为了让海瑞赶紧调走。

    像李若琏这种不贪不占,还肯以身殉国的人,很难说服他。

    想到这里,朱慈炤重重叹了口气。

    田婉玉好奇地问道:“殿下又想到什么难题了,烦心事很多吗,明天还能不能好好玩了?”

    朱慈炤也好奇地反问道:“小姨娘好像对明天的事很期待啊?”

    田婉玉羞红了脸:“那是奴家第一次,当然重视了。”

    朱慈炤点点头:“放心好了,虽只是帮你检查检查身子,但保证令你终生难忘。

    我只是发愁,有个李若琏时时盯着我。李若琏那个耿直啊,连父皇都拿他没办法。

    劝又劝不动,招揽又招揽不了。他这个品阶也不低了,直接把他扔河里去也不大合适。

    你说怎么办吧。”

    田婉玉笑道:“殿下跪下求我,我来给殿下出个好主意。”

    朱慈炤冷哼一声:“刁奴,我劝你好好认清一下形势。现在我是你的主人,你是我的女奴。

    知道你就赶紧说,别逼我动用家法治你。”

    田婉玉站在朱慈炤身后,一边帮朱慈炤捏着肩,一边笑盈盈地答道:

    “李若琏在家中排行第三,他大哥李若琳是天启二年进士。

    后来崇祯帝清洗阉党,钦定逆案七等。李若琳位列第六等,即交结近侍又次等,徒三年输赎为民。

    李若琏是个固执愚忠的人,但他大哥李若琳却明显不是啊。”

    朱慈炤一拍自己大腿:“对对对,是这个道理。我可以从他大哥李若琳下手。

    他这个大哥很厉害啊,竟然还中进士了。”

    “天启二年,跟陈仁锡他们那批人同年。那一届会试、殿试,考官全都是东林党。人们可没少徇私舞弊。”

    朱慈炤忽然反应过来,好奇地问道:“小玉,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田婉玉笑道:“在殿下选出汉王妃之前,奴家打算先替她干两年。

    要想做好贤内助,自然少不了要了解这些事情。好在奴家过目不忘,看一两遍就能记住。”

    朱慈炤笑道:“行行,我也先干两年,然后再选新王妃。

    不过说不定日久生情,你到时哭着喊着想当一辈子汉王妃也很有可能。”

    田婉玉好奇地问道:“咱们感情已经很好了,还要怎么日久生情?”

    “蠢丫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你去通知人吧,把长史和他夫人带上,再加上几位讲官,咱们先去西山玩几天。

    然后长史留在京城,几位讲官愿意跟着,就一起南下逛逛。

    至于侍卫,让高文采带着十名心腹留下看家,剩下的咱们带走。”

    说罢,朱慈炤又补充道:“那位前任兵部尚书丁启睿,委屈到咱们王府做审理了,把他也带上,我要跟他好好谈谈。

    我要开始收集前任兵部尚书了,等明年能派上大用场。”

    “好的,殿下。咱们是走陆路,还是坐船?要不要带上一两百暗卫?”

    朱慈炤拍拍田婉玉的小手:“哎呀,娘子这个嫁妆可真丰厚。

    一下子陪嫁了三百多暗卫,而且还全是甘肃边军出身。”

    田婉玉笑道:“殿下知道厉害了吧,我祖父可是做了好多好多年甘肃巡抚,并赞理地方军务。

    我父亲又执掌了好几年锦衣卫,再加上天启朝风云变幻、波谲云诡,所以才能养得起这么多秘密势力。”

    朱慈炤站起身来,拉着田婉玉笑道:“怎么混来混去,本大王倒吃上软饭了呢。

    来来来,王妃请坐,我给您捏捏肩。”

    田婉玉坐在太师椅上,笑盈盈地称赞道:“真是好大王,用您的话是怎么说来着。”

    朱慈炤提示道:“软饭硬吃?”

    “哦,对对对,您竟然不肯软饭硬吃,真是有里有面的好大王。”

    朱慈炤一边捏着香肩,一边骄傲地扬起头:“那自然,本大王是要脸的人,怎么可能白用自己女人的嫁妆呢。

    我想着把咱家几个秘密势力的暗卫合并起来,统一指挥,不知王妃意下如何?”

    田婉玉点点头:“父亲建立的秘密组织‘一枝梅’,母妃把名字改成了梅花卫,就很好听。

    我们把几个组织全合并进梅花卫好了。”

    朱慈炤笑道:“娘子改口可真快,这就叫上母妃了。”

    两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又折腾到傍晚,这时候方正化来到屋外,隔着窗户禀报道:

    “殿下,宫里传出消息,杨阁部关于罗汝才的军报已经到了,皇爷已经批准。

    并且又向内阁下了谕旨,要求各总兵官将家眷送往京师安置。”

    “什么?命总兵官送家眷入京?都涉及哪些总兵官?”

    方正化答道:“是全部总兵官,包括新降的罗汝才,还有只剩一个儿子的左良玉在内。”

    听到这话,朱慈炤不禁抚掌而赞叹:“好事啊,天大的好事,父皇这次真是帮了大忙。”

    朱慈炤安排了方正化去通知长史、讲官,准备后天去西山,自己则继续沉浸在温柔乡中。

    一夜无话。

    第二天是讲读之日,一早,朱慈炤来到书房,和长史、讲官们一起分析天下形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