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繁体版

第一一八章 梅殷: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

    梅殷的话,让朱标的脑子有些晕。

    一时之间,只觉得有一个无比新奇的东西,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这是一个他从来没有设想过的解决方案!

    虽然现在,还没有彻底弄明白,这个年终奖是什么。

    但是朱标却也看出了它的一些作用。

    本能的就觉得,若是二妹夫所说的这个办法,足够完善的话,还真很大的可能,在今后起到极大的作用!

    一举解决掉,宗室供养的这个令人感到棘手的难题。

    “二妹夫,请细言之!”

    朱标坐直了身体,双手按在双腿膝盖上,身子微微前倾。

    做出一副极为认真的倾听状,整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顶点。

    梅殷看了朱标的反应,暗暗点头。

    朱标果然如同他所说的那样,是个善于倾听别人意见,采纳谏言的。

    当下,接着开口道:“年终奖这个事上,就有很多的说辞了。

    年终奖的总额在这里放着,但这些宗室们,今后想要获得年终奖,是有各种条件的。

    年终奖,需要保证每一个王爷一系的人都能领到。

    但是领多领少,却不相同。

    朝廷可以先把年终奖制定出几个层次来。

    比如,最高的一档可以占所有年终奖的两成。

    第二档可以占据年终奖总额的一成。

    往后面进行递减。

    只有表现优异的亲王那一系,才可以获得最高档次的年终奖。

    至于这对年终奖,进行考核的标准,就由皇帝来进行制定了。

    比如可以将亲王一系中的作女干犯科的事儿,给纳入进去。

    比如也可以把生孩子多少的事儿,给纳入进去。

    还有,每一系能出多少有用的人才,等等……都可以包罗进去。

    并设定相应的积分,每完成一项给多少分。

    除了有加分的项,还有减分的项。

    到了年终之时,就按照这积分的高低,来评定名次。

    名次靠前者,领取的年终奖多。

    名次靠后者,领的年终奖少。

    年终奖这事,要把每一个亲王的那一系列,给视作一个整体。

    领回去的年终奖,由他们自由分配,朝廷不参与其中……”

    梅殷在这里望着太子朱标,将后世的工资加年终奖这些给说了出来。

    这绝对是一套拥有很大杀伤力,能极大的调动人的积极性,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不然的话,也不可能在后世,被大规模的推行。

    而朱标坐在这里,听完了梅殷所说的话后,心中早已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太神了!

    二妹夫当真是太神了!

    居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解决宗室的问题!

    此时他已经明白,为什么二妹夫说,还要接着降低那些宗室们,可以从朝廷这里领取供养的数额了。

    因为这个是基础的,每个人都有,不会变的。

    这个花费的总数目,会随着宗室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加。

    自然是越低越好。

    至于年终奖,却是从朝廷的每年总税收当中,拿出固定的比例,向宗室们发放年终奖。

    一开始时,猛的一看似乎很多。

    可若细细算下去,并非如此。

    当一开始宗室的人数少的时候,这样用这样的比例来发年终奖,确实是挺丰厚。

    可是到了后面,随着宗室的人数逐渐增加,还用这个固定的比例发年终奖,那分摊到各个宗室头上的年终奖,就会变少很多。

    年终奖的多少,又随着每年朝廷税收总收入的多少,来跟着浮动。

    完全能把对宗室的支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额之内,不至于让对宗室的支出,变成朝廷的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最为重要的是,一开始时因为宗室的人数少,所以这一套办法施行下去。

    这些宗室们在一开始的几年,甚至于十几,几十年之内,领到的数额都是很大的。

    还不会有任何的宗室反对。

    等到了后面,就算是有些宗室意识到了不妥之时,也早已经晚了。

    这件事已经成为定制,施行了那么多年。

    可不是说,谁想改就能改掉的。

    至于制定各种规则,以各个宗室得分多少,来评定名次高低,对年终奖分出不同档次这事儿。

    兼顾了公平,同时也方便皇帝对宗室管理。

    想要宗室往着哪方面发展,就将哪一方面加入到考核之中。

    因为有这样一个超大的年终奖,在那里等着。

    很多宗室,就会不自觉的朝着这方面去努力。

    听皇帝的话。

    这可比今后的皇帝,对他们下命令有效太多了!

    朱标能够确定,这样的办法一旦推行,并制定出合理的考核制度。

    今后自己大明的宗室子弟,在很多方面,一定会特别的优秀。

    许许多多的问题都不会发生。

    宗室们也不会再被养猪,埋没很多本来有才能的人。

    至于那以每个亲王一系,为一个整体进行考核,年终奖也要发给他们,然后让他们回去之后各自分配。

    这一招也是精妙绝伦!

    如何给下面的人发钱这个事儿,是一件令人头疼的大事。

    毕竟涉及到了每个人的利益。

    很多人平常时,看起来挺好说话。

    可一旦涉及到了真切的利益时,就会变得不同。

    分配钱粮这事儿怎么说呢,很容易招致诸多不满。

    这个觉得自己少了,那个觉得另外一个人获得的太多。

    另外一个又觉得,那个人不配拥有这么多……

    这种事若是让朝廷去管,那肯定会有各种的怨言,不满,都冲着朝廷来。

    可若是朝廷这边,只把年终奖发给他们一个个的整体。

    然后由他们各自那一支的人去分配,这诸多问题,虽然还会存在,却都不会冲着皇帝了。

    只会冲着他们那各自一支的人而去。

    而皇帝,因为给他们提供供养,还给他们发一大笔年终奖。

    只会让他们感恩戴德。

    就算不感恩戴德,也不会生出太多的恶意来。

    至于那年终奖的多少。

    因为有事先已经制定好的规则在,可以说哪一支的宗室获得的多,哪一支宗室获得的少。

    都是他们各自凭实力得到的。

    那些获得的少的,也没有办法去抱怨皇帝。

    只能怪他们自己不够努力,没有完成诸多的考核项目,没有获得高的积分,被别的宗室给比了下去……

    越想,朱标就越是震动!

    越想也越是惊喜!

    妙!

    妙!

    实在是太妙了!

    简直是妙不言!

    二妹夫这一套办法,可以说是精妙绝伦!

    直接就给朱标开了大眼!

    让朱标心情为之激荡。

    越琢磨,越觉得这一套办法,精妙的很。

    把各个方面都给考虑到了,同时,又把人性也给考虑的特别周全!

    人性的事儿,最难把握,也往往最是出人意料。

    人性如果能把握住,利用好,可以成事。

    若是把握不住,也可以坏事。

    是一件令人头疼不已的事。

    想要通过一些好的办法,来把握人性,并利用人性来成事儿,可真不容易。

    结果现在二妹夫,看起来轻飘飘的一番话说出后,竟然给自己说出来这么一个好办法!

    二妹夫所说的这些,将之给总结起来就一句——驱之以利。

    当然,这只是总结时看起来简单。

    也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用利益来驱动人。

    可关键是,想要想出好的办法来,那可当真是千难万难!

    不然的话,也不会一直到现在,连父皇带自己,还有朝堂中的那么多聪明人,对此都没有特别的好办法。

    原本自己此番前来询问二妹夫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如何解决今后会有宗室之人,通过多生孩子来多领取俸禄的事儿。

    问出这样的问题时,朱标,甚至于包括朱元璋在的众多人,都认为宗室供养的其余问题。

    他们所想的那些办法,就足可以应对。

    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办法了。

    所剩下的疑难点,只剩下了这一个。

    可是现在,问了二妹夫梅殷,得到了这样一个极其完美的解决办法。

    朱标再去看看胡惟庸等人所给出来的办法时,却一下子觉得,他们之前觉得很可以的办法,是那样的简陋。

    那简直就是黑窝窝头,和白面馍的巨大差距!

    不!比这个差距还要大!

    众多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自以为很不错的解决办法,和二妹夫所想的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差的不要太远!

    至于让他们很多人都头疼不已,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进行解决的宗室之人,通过多生孩子而多领取俸禄的事儿。

    在梅殷说给出了这样的一个大方面的办法后,直接就迎刃而解,不成什么问题了!

    首先,只每个宗室成员,可以领取的基础性供养,被降到了一个极低的程度,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

    有些人,就算是真的多生孩子,那也最多只能领取一些基础性的供养。

    这个数额不算太大。

    剩下的,全部都在年终奖里面包含着。

    别管多生出来多少人,他们所分的,还是那些年终奖。

    朝廷在这方面的负担不会增加。

    只这一点,就已经将这件事的影响,给降到了极低。

    不要说接下来,皇帝还可以制定出一些,相应的考核标准。

    也可以将生孩子这件事给加入进去。

    只要将之加入,那这个问题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在他们看起来令人无比头疼,难以应对的难题。

    到了二妹夫这边,居然会被他解决的如此轻松随意!

    这就是差距啊!

    没有对比,就显现不出这巨大的差距来!

    若是寻常人,过来看二妹夫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许会觉得也就那样。

    可是作为大明的储君,并且在此之前,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

    太子朱标清楚的知道,二妹夫这看起来轻飘飘的话,到底有多大的分量!

    神了!

    当真是神了!

    梅殷这个新颖的,解决事情的办法,简直是给朱标推开了一扇窗户。

    令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解决!

    朱标神情激动,心中满满的都是震撼。

    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用言语来形容!

    今日在二妹夫这里的收获,实在是太大了。

    原本只想着能从二妹夫这里,收获一点点就已经很好了。

    哪能想到,二妹夫所给的,却远远超乎想象!

    这种感觉,就像是原本想着,此番前来,能得到一小块金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就算是得不到也无所谓。

    可结果来到这里之后,反手就给你了一座金山!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震撼,太舒服了!

    朱标坐在这里,神情激动的不断思索,越想越是觉得自己这一次来见二妹夫来的是真值!

    二妹夫当真是深不可测!

    乃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房间里,也变得静悄悄的。

    梅殷在边上端起茶盏,慢慢的喝茶。

    看着朱标的神色变化。

    对于自己这样的一番话说出之后,有这样的效果,对朱标产生这么大的冲击。

    梅殷还是很满意的。

    至于朱标的反应,一开始也让梅殷有些意外。

    但仔细想想,又并没有那么意外。

    原本他还觉得,自己的这一番话说出之后,有些事情,还需要继续给朱标进行解释。

    朱标才能够将之给完全领悟。

    现在看来却发现,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朱标是一个十足的聪明人。

    话说到这个份上,很多事根本不用自己多费口舌。

    他便能举一反三,豁然开朗。

    不过想想也明白。

    朱标号称史上最稳太子,有一很大部分的原因,固然是因为朱元璋很疼他这个长子。

    可反过来想想,若是朱标没有足够的才能,不足够优秀,朱元璋难道真的只会因为朱标是他的长子,就一直对他如此偏爱?

    如此费尽心思的去培养,太子之位真就这么稳如泰山吗?

    朱标自己本身,也是挺硬的。

    “二妹夫!”

    良久之后,朱标终于是回过神来。

    抬头望着梅殷,脸上都是激动之色。

    “二妹夫你这一番话,当真是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

    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真是巧妙无比!

    二妹夫当真大才!

    令无数人苦恼的事情,就这样被解决了!

    二妹夫此番,当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和二妹夫给出的主意比。

    我们之前所想出的,诸多解决办法,那简直啥也不是!”

    朱标望着梅殷,神色激动的说着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梅殷见此,笑着摆摆手道:“大哥你给我的夸赞太高了。

    我不过是动动嘴而已。

    这些事儿,只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思路。

    这事具体怎么做,又该怎么来,还需要大哥父皇你们多多的费心。

    我可当不起大哥你这样称赞。”

    朱标用力摇头:“二妹夫,你这可就太谦虚了。

    你能指出这大方向便已经是足够了!

    最难让人想的,就是这个大方向!

    大方向一想出来,那接下来具体实施可就好办了。

    二妹夫这次,是真的立下了大功!”

    太子朱标望着梅殷,神色郑重的道:“像二妹这种大才之人,一直在双水村这边喂猪,实在是埋没人才。

    我回去之后就将二妹说的话,都告知父皇。

    并让父皇给二妹夫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让二妹夫去做事儿。

    不然真的太可惜!”

    朱标这个时候,升起了浓浓的爱才之心。

    说的也都是真心话。

    他是真觉得梅殷这样有才能之人,在这里喂猪种地,太屈才了。

    梅殷一听朱标的话,慌的连连摆手道:“大哥,你可千万别这样做。

    你这样做,不是感激,你这就是在纯纯的害我。

    我这人其实并不太喜欢当官,松散惯了。

    如今这日子,才是我想要过的生活。

    不受那么多的束缚,待在乡村,每日里种种田,养只狗,没事了打两只野鸡,再做一些其余的事儿。

    日子过得悠哉悠哉,再舒心不过。

    你若是给我弄个官职,把我给绑在那里,那简直是苦不堪言。

    大哥,你可不要以奖励我的名义,来对我进行处罚。

    真这样做,那我可就太亏了!”

    听了梅殷的话,朱标笑了起来。

    “行行,既然二妹夫你喜欢这样的生活,那就接着过这样的生活。

    在这件事情上,我尊重二妹夫你的意愿。

    你若是觉得哪里还不舒心,就和我说。

    别管什么,我都会帮你尽可能的完成。”

    朱标这个时候,反倒是想清楚了。

    二妹夫这样的人,他不愿意当官,那就不当官。

    想在双水村这里过这种闲适日子,那就接着过。

    他现在娶了有容,和自己家的关系,已经变得很不一般了。

    有这层亲密的关系在,他就是当官不当官,在一些事情上,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区别。

    遇到事儿了,自己来问他,那他肯定也不会藏着掖着。

    若真让他当了官,做了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儿,反倒是将他给束缚在了那里,有些不太好了。

    朱标给出来的这个‘有什么事,只管给他说,他会给办了"的承诺,也是极高的。

    是无数人做梦,都求不来的!

    整个大明有几个人不知道,太子朱标虽然只是太子,可是在很多的事情上,他其实也和皇帝没差多少。

    他答应下来了,就跟皇帝答应下来了差不多。

    最为重要的是,朱标还非常重视承诺。

    只要是他答应的事,那么就一定会完成。

    结果现在,轻易不许诺的朱标,居然对梅殷说出了这样的许诺。

    这事若是传出去,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

    恨不得能取而代之。

    只恨这人不是自己。

    “没有什么不舒心的,现在这一切就挺好。”

    梅殷笑着说道。

    不过话也没有说太满,接着又补充道:“不过大哥你的这话,我可记下了。

    这时候没有,不代表今后没有。

    若是今后有什么需求,我自己办不到,那说不得就要麻烦大哥你。”

    朱标笑道:“你要不麻烦我,我知道了后,一准给你急!

    跟大哥我可不用那么见外!”

    说罢,又望着梅殷道:“不过二妹夫,做官这事一直对你敞开。

    你今后若是想要当官,做一些事儿了,只管给我说一声。

    绝对能够给你安排一个,你满意的官职。”

    朱标这话,基本上等同于说今后梅殷想要做什么官,可以让梅殷自己挑着来了。

    寻常人得到这承诺,指不定要高兴成什么样子。

    但梅殷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深知道后世流传挺广的一句话。

    那就是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

    朱元璋当皇帝期间,那当真是杀官如割草。

    明初四大案被砍了脑袋的官员,不计其数。

    若是站在寻常百姓的角度来看,那自然是杀得好,杀得妙。

    可若是让梅殷加入到洪武官员这个阶层里,再去看这事儿。

    那就多少有些让人难受了。

    在死谏任务没有生效时,他可不想莫名其妙的被牵扯到一些案子里,被老朱给安排人咔嚓了。

    不过随后又一想,自己因为死谏系统的存在,没事儿就对老朱进行一下死谏。

    这行为落在别人眼里,好像比被一些案子所牵扯,更加的吓人……

    “行,大哥,到时候我若是有这心思了,肯定找大哥你安排。”

    梅殷笑着应了下来。

    先不管今后会不会做,有些事儿先应下来倒也无妨。

    不必把话说的太死。

    而且这个时候,说的太死反而会和朱标闹的生分。

    人情世故这方面,梅殷多少还是懂一些的。

    听了梅殷的话,朱标的脸上露出笑容来。

    “哈哈,二妹夫,这次你给出的主意好。

    我回去之后告诉父皇,父皇还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这么说来,这次大哥前来是父皇授意的?”

    梅殷抓到了问题的关键点,望着朱标询问。

    朱标闻言愣了一下,这怎么……自己一时情绪激动之下,一不留神就将自己的爹给卖了呢?

    马上正色摇头道:“没有没有,我这次来和父皇没有任何的关系。

    才不是父皇想不出来解决办法,又不好意思过来问二妹夫你,所以就点了我的将。

    要我来对这事进行询问的。

    这事儿和父皇不沾一点边。

    都是我自己想来的。”

    朱标一本正经的在这里说道。

    既然一不留神把自己爹给卖了,那就不妨多卖一些,卖的更彻底一些。

    反正这事,自己可没有具体说什么。

    自己这个时候,对二妹夫说的,都是父皇与这事情没有任何的关系。

    和父皇给自己交代的话,分毫不差。

    不得不说,太子朱标作为朱元璋的大儿子,对他爹特别好,很是孝顺。

    从来不坑爹,妥妥的大孝子。

    梅殷听了朱标的话后,一时之间暗呼好家伙。

    原来这事儿的真相,居然是这样的。

    很难想象,老朱看起来无比强势,又好面子的人。

    居然在这件事上,专门安排朱标过来询问自己。

    再想想朱元璋的种种表现,又觉得这样做,才符合朱元璋这个洪武皇帝。

    虽然朱元璋不少事情上看起来强势。

    可能够取得天下,拥有如今的地位,他所靠的可不仅仅只有强势。

    有些事情上能屈能伸,倒也正常。

    对于朱元璋的认识,梅殷又加深了不少。

    如此想着的同时,也不由的多看了太子朱标两眼。

    大哥就这样在自己跟前,把他爹的底儿都给卖了一个精光,这样真的好吗?

    老朱知道后,真的就不会面子上挂不住,气的暴跳如雷?

    可再一想眼前这人是朱标。

    这事是他办的,那没事了……

    “父皇果然是大人大量,不给我一般见识,能遇到父皇这样一个大度的人,真是我的幸运。……”

    梅殷面色诚恳的对朱标说道。

    他又岂能看不出来,朱标刚才说上那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朱标这种存在,真的会在朱元璋专门交代的事情上说漏嘴吗?

    很显然,可能性是很小的。

    但他刚才就是说漏了嘴。

    那么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想要让自己知道这些事。

    他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想要让自己知道,朱元璋在背地里对待自己是一个什么态度。

    从而好缓和自己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

    不至于真的让自己,对朱元璋产生了太深的,不可消除的误会

    可以说,太子朱标在这些事情上,是真操心。

    而梅殷对太子朱标说这些话,也是在告诉朱标,他能够明白朱标的苦心。

    并没有因为之前的事,和朱元璋有什么隔阂。

    让朱标放心。

    话说,梅殷也确确实实和朱元璋之间没什么隔阂。

    他进行的这两次死谏,都是因为有死谏系统的存在。

    才会那样头铁,逮着朱元璋一个劲儿的死谏。

    抛开这个因素不谈,那可当真是再给他几个胆子,面对朱元璋的时候,他也不会这么莽。

    况且,不管怎么说,现在他都娶了朱元璋的女儿。

    老朱是自己小媳妇儿的父皇,是自己正儿八经的老丈人。

    关系在这里放着,自然变得不太一样。

    朱标听了梅殷的话,脸上露出笑容来。

    他知道自己的一番苦心没有白费。

    也知道,二妹夫这人确实是一个很靠谱的。

    识情知趣,闻弦歌而知雅意。

    很多事情,并不用多明说,一点就透,人情世故上面还是蛮可以的。

    可结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两次对父皇进行了死谏!

    这反差太大了。

    这事,绝对有二妹夫他自己的考量。

    是他看出了一些父皇所做的一些事情有大问题。

    为了引起父皇的重视,把这些遗祸无穷的东西,给解决掉,不惜进行死谏!

    不然根本解释不通,这样一个很精明的人,为什么遇到父皇就上头。

    会在这些事情上,一个劲的去死谏。

    这事,不能往深处想。

    只要一想,朱标就愈发觉得这位二妹夫不一般。

    觉得二妹夫心怀天下。

    虽处江湖之远,却心系大明,比很多庙堂之上的***,更加高风亮节……

    为了大明,他是真的能豁得出去!

    整个大明能做到这一步的,可当真是少之又少!

    甚至于可以说,朝中这样的忠臣义士根本没有。

    二妹夫梅殷是独一份!

    梅殷的形象,一下子就在朱标的心里,变得更加高大伟岸了起来!

    ……

    “大哥,大嫂,好不容易来了一趟,今天就别走了。

    就在这里住下。

    等下我给你们露一手,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在做饭这方面,我还是有些心得的。

    上一次父皇赶时间,走的急,连一顿饭都没在这里吃。

    我心里还挺过意不去的。

    这次说什么,你们也要吃过饭,到明天再走。”

    谈论了正事后,梅殷和朱标两个人走出客厅,来到了院子里。

    梅殷笑呵呵的对朱标和太子妃常氏说道。

    听了梅殷这话,朱标以及常氏两人的面皮,都不由微微抽了抽。

    二妹夫的脸皮,也是挺厚的,说话挺风趣。

    还真能说得出口。

    什么叫做父皇上次过来,连口饭都没吃嘴里,就急匆匆的走了。

    还不是你那一通操作给气的?

    若父皇不急匆匆的走,自己二人,说不得就要过来吃席了……

    “好好好,肯定不走了。

    今天就住下了,明天再走。

    让我们尝一尝二妹夫的手艺。”

    太子朱标笑着说道。

    太子妃常氏也豪爽的表示,明天再走。

    “哈哈,那我这次又有口福了!

    大表叔,大表婶,你们以后没事了可要多来。

    要不然二姑父他都不轻易下厨。

    你们来了,我也好跟着多沾沾光。”

    李景隆从院落外走了进来,笑着说道。

    手里面还拎着一个荷叶包。

    走进来后,就把这荷叶包递给了梅殷。

    “二姑父,这是我托人弄来的骆驼肉。

    这肉可不好买。

    等一下你要好好的烹饪一下,可不能浪费了。”

    一边说还一边冲着梅殷挤眉弄眼两下。

    骆驼肉?

    梅殷显得有些奇怪。

    李景隆这是上哪弄的骆驼肉?

    而且就他所知,这骆驼肉可不是太好吃。

    又见到他挤眉弄眼,梅殷就将荷叶包给拆开了。

    拆开后一看,好家伙,这哪里是什么骆驼肉?

    分明就是牛肉!

    大明是有一些规定在的,耕牛这东西可不能乱杀。

    杀了是要犯法的!

    结果李景隆偏偏在太子朱标过来的时候,弄块牛肉让自己烹饪。

    这还真是头铁的很。

    “这骆驼肉可是个稀罕物,那我就使出本事来,争取把它给做好吃点。”

    梅殷笑着说道。

    既然李景隆说是骆驼肉,那就是骆驼肉吧。

    接下来,梅殷的院落这里,就变得热闹起来,一片欢腾。

    宛若过年一样。

    朱标帮忙往屋子里面抱柴火。还拎着斧头劈了几根木头桩子。

    太子妃常氏,宁国公主,小婵几人则把太子妃常氏,在路上打的野鸡,还有大雁给烧水,拔毛,开膛破肚。

    李景隆则野兔给拴在一个杠子上,拿着一个小刀在剥皮。

    凶猛的大黄,则扭动着小短腿儿,像个毛茸茸的球一样,这里跑跑,那里转转。

    随后来到了李景隆的身边,用还满是乳牙的嘴,去咬另外一只放在地上,还没有开始剥皮的兔子耳朵。

    李景隆看它咬了一会儿,突然玩心大起。

    就弯腰按住了凶猛的大黄。

    另外一只拿刀的手,把刀反转过来,刀背放到了大黄的脖子上。

    凶猛的大黄,立刻就慌的一批!

    发出嘤嘤的惊慌惨叫,四条小短腿乱蹬。

    在李景隆把手撒开后,它一边叫着像是骂人,一边迈着四条小短腿儿,一溜烟的滚到了宁国公主的脚边。

    像是去告状了。

    看的李景隆笑出声来……

    梅殷则在那里处理食材,准备开火做饭。

    这样的一幕,若是让朝堂中一些有分量的人看到。

    认出这些人的身份,必然会一个个惊讶的瞪大眼睛,张大嘴巴!

    谁能想到,堂堂太子殿下,还有太子妃,大明的嫡亲公主,驸马,还有小公爷这些人,居然会干这些事。

    如此的接地气儿!

    一番忙忙碌碌,天色到了傍晚之时,饭菜终于做好了。

    李景隆弄的骆驼肉,被梅殷给红烧了。

    可惜现在没土豆,要是有土豆的话,弄个土豆炖骆驼肉,那就更好了。

    至于那只大雁,被梅殷用铁锅给炖了。

    还弄了一些饼子,贴在铁锅的一圈,吃起来是真香……

    “好吃!好吃!二妹夫,你这手艺当真是绝了!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有容会对你死心塌地了。

    就你这手艺,谁吃了你做的饭不迷糊,不对你死心塌地?”

    太子妃常氏,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

    同时还不忘记调笑两句宁国公主这个小姑子。

    很是豪爽,没有一点架子。

    “大表叔,尝尝二姑父炖的骆驼肉。”

    李景隆给太子朱标夹了一块骆驼肉。

    朱标夹起放到口中一尝,咀嚼的动作顿了顿。

    旋即望向李景隆,笑着虚空点了点:“你小子,这是骆驼肉?”

    不过接下来,吃饭的速度却加快了不少。

    不一会儿,就是好几块骆驼肉送入了口中。

    “二妹夫,你这手艺确实不错,

    这骆驼肉,还得是你做的好吃!

    你这手艺真没得说!

    哪一样饭菜做的都好。

    比徐兴祖做的饭好吃太多了!”

    朱标出声夸赞。

    大明第一特级御厨徐兴祖,又一次无辜躺枪。

    这顿饭吃到了很晚,才算是结束。

    几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谈,好不快活。

    晚上的时候,太子妃常氏和朱标两人,便睡在了小婵睡的那一间屋子。

    至于小婵,则在宁国公主的安排下,来到了宁国公主和梅殷的房间睡。

    当然,小婵并没有睡在床榻上,而是打了一个地铺。

    其实,在一些特殊的时候,她是可以来到宁国公主,和梅殷所睡的床榻上的。

    毕竟小婵可是宁国公主的贴身婢女,也是陪嫁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事还没有发生……

    ……

    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快到中午之时,在这里吃了饭朱标,和太子妃常氏,就从双水村这边返回应天府城。

    车上也多出来了不少东西。

    有两百块应天府城非常热销,很多人有钱都买不到的香皂。

    还有一些宁国公主,亲手腌制的野味儿,与一些梅殷和宁国公主种的菜……

    大多都不值钱。

    但这满满的都是人情味儿……

    ……

    “标儿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回来?”

    武英殿内,朱元璋出声念叨。

    该不会是梅殷那个混账玩意儿,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所以标儿就在那里等着,想要多给他一些时间,让他思索办法,好给自己交差吧?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朱元璋忍不住气哼哼的。

    梅殷这个混账玩意儿!

    果然是管杀不管埋!

    只会在那里死谏,提出问题,他自己却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这狗东西,自己绝对饶不了他!

    等到傍晚时分,朱标和返回皇宫,来到武英殿这里见朱元璋时。

    朱元璋已经是认定了,梅殷没有什么好主意。

    想想也对,这等事,连自己这个皇帝,还有胡惟庸等一众大臣,都是有些束手无策。

    梅殷这混账玩意,又怎么能想得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想不到了才正常。

    可是接下来,朱标所说出来的话,却让朱元璋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