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干情缘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

    宋记书官放送走了李刚,心中愤恨不平,他很无奈的回到了大营的办公大厅,便无精打采的一屁股坐在了办公桌旁的椅子上。想想这两天办的案子,他真是又气又恨,那个二五眼的王士仁,把他气得实在是够呛,那真是着实的把他气了个半死。想到这些他不由得一阵苦笑:“嗨—!我怎么把案子办成了这个样子,真是丢人现眼到家了,那个可恨的王士仁,我怎么竟然相信了他呀?”与此同时他的心中深有感触:“武清杨村那个小小的村庄,竟然有这样的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青人。李刚在大营军法处,他毫不畏惧据理力争,竟然没有挨到军棍,如果换了别人早已被吓破了胆,被军棍打得皮开肉绽了。在军法处的大堂上,还从来没有人,没有挨到军棍责打的。因为军法处,那是威严庄重的地方,只要你到了那里不管你是犯法的,还是没有犯法的人,都要挨上几十军棍再说。然而那小子据理力争,让我理屈词穷,竟然没有挨到军棍,这可真是军法处有史以来头一次,真是没有想到。这小子真是不简单。想必那个打军差的人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了,既然这样我更要见见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难道他还能像李刚一样的全身而退吗?不管怎样,我先想办法把他缉拿归案再说。”想到这些宋书记官很快的从办公桌上拿起了笔和纸,随手写了一张丰台大营的公函,并盖好了印章,派了两个军差火速的赶往武清县衙……。

    中午两点多钟两名军差,骑着马来到了武清县衙,只见这两名军差翻身下了马,将马的缰绳交给了门卫。很快的他们直接来到了王县令的办公地,他们见到王县令后便拿出了一张公函。王县令接过公函急忙打开,只见公函上写道:武清县令亲启:

    武清县令你县杨村有一个名叫杨龙火的刁民,两年前在杨村渡口殴打军差,造成社会极其恶劣的影响。限你五天时间将此人缉拿归案,交与我处。

    大清丰台大营

    *年*月*日。

    这公函上盖着鲜红的的印章,王县令看后心里不由得一惊:“在我的管辖内,竟然出了这样的大事,竟然有人敢殴打军差,真是胆子不小啊!”

    王县令看后神情严肃的说:“好吧,请二位军差回去转告你们的官长,本县令一定照办,将人犯缉拿归案。待本县令回写公函。”很快的王县令又写了回函盖好了印章交给了那两个军差……。

    两名军差走后,王县令立即差人将于捕头叫到了公堂书案前,他一脸严肃的说道:“于捕头,你看这是刚刚送来的公函,丰台大营让咱们拿人。”说着王县令将公函递给了于捕头。捕头于得水接过公函一看,心里也是大吃一惊:“呀—!这事可不小呀!”

    “是呀,此事惊动了丰台大营,我们不能懈怠,这事还得烦劳你亲自出马。现在放下你手中的一切事情,你立即带人赶往杨村侦办此案,切记务必在五天之内将人犯带回。”……。

    捕头于得水与张洪标一早,骑上了快马上了路。一路上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杨村方向前行着。实际上他们早就知道了杨村有个叫杨龙火的人,在两年前暴打了军差,而且还把一个叫曹大个的押运官按在了河里,把他淹了个半死。这杨龙火是他们师叔的徒弟,也就是他们的同门师兄弟,因此他们办这个案子,感到很棘手、很是为难。但是这件事情很大又很急,这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一路上他们反复的商量,最后他们决定先拜访一下师叔再说,看看他老人家是什么意思,不行就顺水推舟放师弟一马,让他远走高飞躲避一时。

    哥两个快马加鞭,五十多里的路程,一个多时辰就赶到了。他们拿上了一盒点心、一坛老酒,来到了师叔杜德起家后说明了来意。

    杜师傅听说了此事,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急忙的差人去找龙火和李刚。

    很快的龙火、李刚就来到了杜师傅的家,经过杜师傅的引荐,四个人相互拜见,认了师兄弟。很快的他们分宾主入座。

    于得水开门见山的说道:“二位兄弟,今天我们哥两个来到了这里,是为了办理龙火师弟两年前暴打军差一案。昨天丰台大营的军差已经到了武清县衙,他们让我们将龙火师弟缉拿归案。龙火兄弟这个案子可不小呀?对于此事,我们一时也拿不准,是躲避一时好,还是投案自首的好。你自己拿主意吧,如果你想躲避一时,你就赶紧的离开杨村。”

    龙火听后说道:“我先谢谢二位师兄的好意,你们担着巨大风险为我着想,小弟感激不尽。不过我觉得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我认为还是投案的好。”

    张洪标听后说道:“师弟这样的决定最好,实际上我们哥两个也认为这样比较好的。不过师弟你要有个心里准备,打军差的罪状可不轻,闹不好会判上几年的,说得严重一些到了军中更不好说了,说不定回不回来,还不一定呢。”

    于得水说道:“洪标说的一点没错,这丰台大营可是皇家的直属营。我们先回去你再想想,如果投案过两天你就到县衙自首。如果想躲避一时,你就赶紧的离开杨村。”

    “师兄不用想了,过两天我保证去县衙自首投案,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于得水说:“那好,师弟你能这样做我们很高兴,我们回去把你打军差的事情的前后经过,跟王县令说清楚了,争取让王县令把这个案子留在县衙审理。如果这样最好,那王县令审案还是很公道的。”

    事情商量好后,那于得水、张洪标都很高兴,于是他们就想返回县衙。龙火、李刚就急忙的挽留,于得水和张洪标盛情难却,也就答应了。于是龙火在王家饭店摆了一桌酒席。

    酒席间,四个师兄弟轮番的给杜师傅敬了酒。接着龙火、李刚敬了两位师兄,那于得水、张洪标又回敬了一番。

    这四个师兄弟虽然第一次坐在一起喝酒,但是还是很投缘的。尤其是今天,龙火打算投案自首,这更是让于得水、张洪标他们刮目相看。而李刚说起话来更是滔滔不绝,而且说的话让人很爱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刚就把龙火打军差的事情又详细的向于得水、张洪标他们讲述了一番:“二位哥哥,你们知道我哥为什么要打军差吗?那是因为曹大个他们吃了我哥家的糕干不给钱,他们说是下次一块儿算账,但是我哥说什么也不干。结果那几个当兵的就跑上了船,那船本来已经开动了,当时我哥一见就急眼了,于是就从大堤上拿起了一块大泥块,双手用力的猛然的往船上一抛,结果那大泥块从上而下,‘啪嚓’的一声正好砸在了一个士兵的头上。那个士兵马上就变成了土猴一般,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那于得水和张洪标听后不住的哈哈大笑。

    李刚接着说道:“当时岸上的好多人看了也是哈哈的大笑。那曹大个就挨着那个被大泥块砸到脑袋的士兵,当时他也是忍不住的哈哈的大笑,而且他还一边哈哈大笑着,一边不住的向岸上的人们招手,嘴上还笑着说道:拜拜—!”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哥扔出了一块大泥块,很快的又捡起了一个土疙瘩,又用力的向船上打了出去。说来也巧,那土疙瘩就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奔曹大个的头上飞去,当时曹大个正在笑着向岸上的人们招手,嘴上刚说出“拜拜”的时候,就听‘嘣’的一声,那土疙瘩就打在了曹大个的脑门子上,顿时那曹大个的脑门子烟尘四起、飞花四溅、冒起了一股白烟,结果曹大个也成了土猴一般。”

    于得水、张洪标听后,更加的笑个不停。那张洪标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兄弟,真有你的怎么打得那么准呀?”

    李刚接着说道:“谁说不是呢?当时我哥的土疙瘩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打在了曹大个的脑门子上,那曹大个被打得马上就恼羞成怒了,他急忙的令船停了下来,紧接着那大船上就冲下来了两个士兵,那两个士兵刚跑到岸上就被我哥打倒在大堤上。那曹大个也很快的拿着大棍子从大船上冲了下来,而且还有两个士兵也跟在了他的身后,并且他们的手中也都拿着大棍子。我哥一见就向大堤下的河边跑去,那曹大个举着大棍子紧追不放,而且他跑得还很快,那真是健步如飞。我哥见跑不过他,就站在了河边。那曹大个举着大棍子,搂头盖脸的就像我哥的头上砸去。接果我哥举手将棍子隔开,猛然用胳肢窝将棍子夹住,然后就突然的用另一只手抓住了棍子,只见我哥双手用力一拨,曹大个一个没注意‘噗通’的一声就掉到了河里,接着我哥也很快的跳下河,就把曹大个按在了河里,把他淹了个半死。”

    于得水、张洪标听后更是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于得水笑着说道:“兄弟,你这下手也够狠的,愣把曹大个差点淹死,当时就没考虑后果吗?”

    “我考虑什么呀,当时我要是被他的棍子砸到,非得脑浆崩裂不可,当时我也是气急了,才把他淹了个半死。”

    张洪标说道:“兄弟这样做完全出于自卫,也无可非议,但是你打的是军差,那丰台大营是不会轻易放过咱们的,因此你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是。”

    龙火说道:“哥哥放心吧,兄弟我敢作敢当,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于得水、张洪标听后不住的点头,此时在他们的心中,更加的佩服面前的这个师弟。

    李刚接着说道:“二位哥哥实际上我哥这事,丰台大营要来抓人,我们早就知道了,而且比你们知道的还要早。”

    于得水、张洪标听后不由得一愣,于得水疑惑的说道:“怎么可能呀?这丰台大营的公函,昨天下午才到的县衙,而且我们一早就往这里赶,你们怎么可能知道了,难道你们有先鉴之明?”

    “不瞒二位哥哥,我都被他们抓到过丰台大营了,当时他们把我当成了龙火哥抓的。二位哥哥下午反正也没事,我再给你们讲讲,我被他们抓的经过。”

    于得水笑着说道:“兄弟你讲,我们听听是怎么回事,怎么还有这样的事?”

    李刚讲了那天王士仁,带领着宋书记官,和军营的五个士兵,突然的来到了摊位上,那王士仁,反复的看了看我,就大声的喊道:“就是他——!”结果那些官兵们,不由分说就把我抓到了大船上,然后就把我押到了丰台大营。他们一审案才知道抓错了人,结果把宋书记官气了个半死。那王士仁挨了六十军棍,被打得皮开肉绽,不得已他们才把我放了回来。

    于得水、张洪标听后,止不住的哈哈大笑,那张洪标笑得直捂肚子。于得水笑着说道:“这丰台大营的人怎么把案子办成了这样,真是没有想到,那个二五眼的王士仁,还能带领着官兵去抓人。”……。

    酒席后龙火又给了于得水、张洪标他们拿上了一篮子糕干,那于得水和张洪标他们盛情难却,只得收下返回县衙。

    于得水、张洪标他们骑着马,一路上快马加鞭的行走着。此时他们的心情特别的好,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办差这么的顺利。他们打心眼里佩服龙火和李刚这两位师弟。他们一想到酒席间,李刚讲述的那些事情,就不由得笑个不停,有几次他们没有忍住都笑出声了……。

    回到县衙于得水向王县令交差,并把事情的经过详细的向王县令述说了一遍。同时也把龙火爆打军差和水淹曹大个的事细说了一遍。

    王县令听后深有感触:“按理说这军差有错在先,但是他们必定是丰台大营的官兵,就是咱们也是惹不起的。看来这小子是个愣头青了。”

    于得水点头说道:“是呀,我想那时他还是年纪小,做事没有考虑后果。不瞒您说王县令,这龙火是我师叔的徒弟,也是我的师弟,还望王县令主持公道。您尽量把这个案子留在咱们县衙审理,这样也好减轻我师弟的罪过。”

    “那是自然,怎么说我也是这武清的父母官呀,我尽量争取吧,但我心里也是没底。如果他们真的不讲理,愣把人带走我这小小的县令,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咱们只得是走一步算一步了。现在我只是耽心,你那师弟能不能按时投案,如有差错到时咱交不出人来,那可就惹大麻烦了,到时咱可都交不了差的。”

    “请王县令放心,我那师弟绝对是说到做到的,他两天后肯定投案。”

    “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接着于得水又把李刚被丰台大营错抓的事情,向王县令述说了一遍。王县令听后也是忍不住的哈哈大笑:“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情,这丰台大营的人办差,还能办出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龙火把家中的买卖完全的交给了李刚负责,糕干继续按部就班的生产。他把家中的一切安排妥当后,就带上了四百两银票和两篮子糕干,坐上了小毛驴车,赶往武清县城——城关镇。

    一路上,李刚赶着毛驴车,心情沉重的不停的扬着鞭子,那小毛驴拉着车急速的行走着,发出了“哒哒”的响声。此时龙火的心情更加的沉重,他此番投案不知何时能回,但是他坚信不管是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都会过去的。

    “李刚一再的安慰着龙火:“哥,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一切都有我照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那家里的事让兄弟费心了,我这里你尽管放心天塌不下来,我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到时候咱们还会大干一场的,兄弟我把话放着,那时候一定比现在还要风光。”……。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到了武清县城—城关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