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暮谣
繁体版

随笔29·又是随想

    此时的我,正披着那件“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斗篷坐在电脑前,手边放着的是一杯尚温的白开水,耳畔随机到的歌曲是一首《家国天下》。

    撤去火炉,换下棉衣,摆脱这一身过冬的装备大概有十多天了吧,只是昨天刚下过一场雨,还是有些许凉意。对我这般喜静不喜动的人来说,这些许凉意,自然更是明显。把斗篷披在身上,才稍暖和些。

    那一饼带回家当作过冬口粮的7572喝完后,一直就处在断粮状态,绿茶和青茶终究还是喝不惯,偶尔一两次品尝一般尚可,放在手边酌饮却还是觉得差点什么。倒不如泡一朵金丝皇菊,或者干脆就喝白开水。

    额……白开水。

    前段时日也真是太闲,开始去考虑生命的本质与意义,在根深蒂固的绝望中,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哲学与科学,都告诉了我一部分答案,只是,回头再看时,却又不由觉得,或许,这一切本就没那么复杂。

    索性舍弃一切复杂的哲学道理与科学推理,只留下最基本的东西。那么,便有以下三条。

    第一,人的本质与其他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

    说到底,人与其他动物,都是由细胞-器官-组织-个体这般结构的碳基生命,从生命本质上来说,人类并不比其他动物高贵。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人类拥有了自己的文明。在我看来,文明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足够发达的大脑,一个是足够长的寿命。发达的大脑,或者说是智慧,这让人类足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什么是对自己不利的。而足够长的寿命,则让人类可以将个体总结的经验传承给后代,如此一代又一代传承,没一代的后人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些经验终于成了知识,成了系统的学科,而文明就诞生了。

    没有这些传承自先人的经验,我们就什么也不是。最好的例子就是那些从小被野兽养育的熊孩、狼孩,人类的身体,野兽的习性,终究还是野兽。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将兽性隐藏起来,表现出所谓的“人性”。

    第二,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

    在一些小说中,这句话其实是在说明这样一个真相,世上本没有神,信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神,神从幻想中走出,成为真实不虚的存在。

    而在现实中,这一条早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中就有了。各个文明信奉的神灵,外形乃至生活习性等等,都与这个文明的人类是相同的。如果把这些也舍去,那么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最初那位被神灵选中的人,并没有见过神,与神有关的一切,都是他的幻想。

    第三,“我”的存在,是真,也是假。

    从人类自己的定义来说,“我”是真实存在的,愉悦、恐惧、惆怅这些情绪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人区别于顽石的所在。也可以作为,众生的定义。佛说众生平等,那么什么才是众生?有情是众生,那什么才能算是有情?生物的进化是有迹可循的,也就是说,如果真要去杠一下,可以去一步步挑战众生这个词汇定义的底线。

    而以宇宙的定义来看,“我”,似乎是虚假的。对宇宙来说,由硅构成的物和由碳构成的物并没有什么不同,电脑是由一个个基础的元件组成,人脑有何尝不是由一个个基本的神经元组成?机器人的行动与对外界作出的反应,是基于本身系统中存储的东西,还有信号指令的传导。人类的行为由激素调控,神经传导,拆解开来,与机器的原理又有什么不同?

    绝望,本就是根深蒂固的。人这么辛苦的活下来,却终于还是要死去——这是在人出生时就决定了的事。

    记得曾经看到过的一个讲佛教的纪录片。佛祖释迦摩尼,也可以说乔达摩·悉达多,本是释迦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出生时,有预言家说这个孩子会成为僧侣,释迦国的国王则认为自己的儿子会是国王。乔达摩·悉达多从小就在父亲的保护下,不知道世上有贫穷、疾病还有死亡,释迦国的国王也会让这些原理自己的儿子。终于,有一次乔达摩·悉达多偷跑出来,亲眼看到了贫穷、疾病还有死亡。于是乔达摩·悉达多与仆人趁着夜色离开了城堡,开始了艰苦的修行,他在修行中了悟,世上就有了佛祖释迦摩尼。

    也有一个凄美的传说,说让释迦摩尼了悟的那棵菩提树,是前世爱他的一个女子所化。

    这个传说,是我在听《大唐红颜赋》时知道的,歌曲中这个传说是在高阳公主的念白里提到的。具体的传说,我倒没有去了解。

    这是理想,或者说幻想,亦或说只是杂想。

    目光从星空收回,眼前剩下的就只有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二十多年的安逸,已经足够多了,往后就是戴上枷锁负重前行。

    就算结局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绝望,也还是要努力的活下去,不是吗?

    我曾经认为自己是一个表面上悲观,实际乐观的人,这一刻却有猛然觉得,什么悲观乐观,我其实只是一个天真的人罢了。

    是的,天真。

    心怀希望与感激,还有闲情在泥泞里去想什么高悬九天的明月,这不是天真又是什么?

    突然又想到这句话:“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没有。长大应该是变得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这或许,是关于成长最天真的一句话吧。

    我所看到的那些为生活奔波忙碌,不得不负重前行的人,有的,更多的是算计、无奈、抱怨……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成长。

    我现在面临的,就是考研了。

    说实话,在考研这件事上,我一点准备都没有。不知道如何准备,不知道该向谁去请教,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请教。我能想到的,就是趁现在背一些英语单词吧。还有,就是趁着闲暇时多出声读一些东西,练习一下口才。

    前些时候听过的一个考验讲座,讲课的老师说考研是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自然而然的,我又升起了跨专业考研的念头。

    我喜爱的是古风,是诗情画意,而这个专业的前景,写意一点可以说是大漠、黄尘、黄河、戈壁,现实一点,就是奔波劳累,满面风尘……好吧,用词还是有些写意了。

    那天听考研讲座的时候,我在小纸条上记下了三个词语:文物与博物馆、出版、新闻与传媒。这是讲课的老师推荐的几个适合跨考的有关文学的专业。

    只是我终于还是把这个念头放下了。

    当兴趣爱好成为一件不得不做的工作时,这个兴趣爱好,也就不再是那件能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情了。

    或许有人可以带着兴趣去工作,将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然后带着激情去工作。但我知道,我不是这种人。

    我在玩游戏时就有这样一个习惯,只要游戏有日常任务,我就一定会肝完。或许,这就是强迫症吧。游戏的日常任务,被我当作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时间一长,我就对这个游戏产生了抵触心理,然后果断弃坑。

    相比而言,因玩法感到厌烦的游戏,还是少数。

    果然,我还是比较适合玩那种随时都能玩没有日常任务的单机游戏吗……突然想到某只萌蠢萌蠢的咩,steam账号价值五千多,鬼知道嫖了多少氪了多少。反正我的steam账号,只买了一个《围攻》(划掉,应该是围观才对),其余的都是steam商店送的。嗯……还有育碧商城,前几天刚领了一个《刺客信条2》,算是刺客信条比较早的一个版本了。

    我曾幻想过有一天能开个汉服体验馆或是书店,然后店面清冷,来的客人比较少,我就安静地在店里码字或是喝茶。

    只是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开店只是为了兴趣,而不是为生活。倘若每日还要为生计发愁,担心下个月付不起房租,深陷生活的泥潭,又何谈安逸自在,又有什么兴趣可言?

    就到这里吧。如果是在写小说,我应该还会再水上二百多字,凑个三千字的章节。

    ——2020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