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暮谣
繁体版

随笔13·少圆满

    “……\\少女压坏秋千\\书生十年落选\\命运总是挑挑拣拣\\诸事不成全\\……”

    此时耳边放着的音乐,是《人间不值得》。

    渡口深山,薄雪晚莲,夕阳晨钟,彼此间相隔着时间或是空间,虽心有挂念,却终不得相见,恰如那“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花叶永不相见”的彼岸花一般。

    本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然后待那翩翩少年郎来时,装作倚门回首浅嗅青梅的少女,还未等到心上人,却把秋千给压坏了;那十年寒窗苦读,常伴三更灯火五更鸡鸣,甚至是学那凿壁偷光、萤囊映雪、划粥割齑、悬梁刺股的书生,揭榜之日,姓名却还要在孙山之外;小和尚下山化缘,奔波一日却一无所得,就在这时烧鸭店中烤鸭的味道飘到鼻尖,只得擦着口水默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如此种种,确是太不如意。

    其实人间不值得的本意,是说这人间不值得伤心,却不知何时,被传为了这人间不值得留恋。

    不过人生,又哪里有这么多圆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正如东坡《水调歌头》中所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佛经云,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佛说的这七苦,人人皆有,却又各不相同。

    生是苦之根源,人生在世,便会经历世间种种,乐在其中,苦亦在其中。生于世间之际,生命便开始流逝,这便是老;当生命流逝到终点,便是死亡来临之时,心脏不再跳动、大脑不再思考、鼻子不再呼吸、眼睛不再能看到、耳朵不再能听到,这便是死;而在生与死的路途之中,还会不可避免的有痛苦与折磨缠身,加快这个由生到死的过程,这便是病。

    因矛盾而生怨恨,本欲相守一生却因种种原因分离,所渴望的事务却始终无法得到,这便是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佛祖本是释迦族王子,青年时期极尽奢华,父亲净饭王对他关爱至极,从小展现在他面前的只有人世间美好的一面。在一次出巡中,他从座驾上起身,推开随从,挤入人群中,亲眼见到了人世间苦的一面,才知道这世间原来还有生老病死。于是在一天夜里,他与随从离开了城堡,渡河而去,开始追求生与死的解脱。

    天道至公,而又不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言是天道无情,但这无情,有何尝不是一种公平。贩夫走卒、王侯蝼蚁,于天道眼中,并无甚差别。

    万物为天地所生,却无一物受天地偏爱。

    便是君临天下南面称孤,便是风华绝代艳冠天下,也逃不开这生老病死,无非早一日、晚一日。终究会有一天,肉身凋零腐朽,白骨散落成灰,与战马足下黄尘无异。直到有一天,连名字也被世人遗忘,在这个世界上所留下的痕迹彻底消散。

    天道不公,不公的却是人心。人心有余而力不能及,故而感天道不公。

    其实人生,恰恰是因为这些不圆满而丰富。

    无有弦月对比,怎知皓月之明?因为失去,故而对拥有的更为珍视;因为遗憾,故而对将行的事愈加上心。

    “小白蛇浇透临安,许仙却没带伞”。

    白蛇与许仙的缘,便是因这伞而起。若是许仙带了伞,便也不会向白蛇借伞,便也不会再有白蛇传的故事。只是,“伞”字音同“散”,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的悲剧。

    “伯牙琴弦摔断,叔夜刚绝交山巨源”。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恰是因伯牙这一摔而成千古绝唱。倘若子期去后,伯牙抚弦如故,又如何能令世人晓得知音难觅。有些事,其实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故而有的是伯牙绝弦,而不仅仅是一个琴师与一个樵夫擦肩,樵夫所说几句话的逸事。

    而嵇康,又何曾与山涛真正绝交?

    若是真的因山涛举荐自己做官而生厌,与他绝交,也不会费心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而是向对吕巽那样,干脆就是一通大骂。

    嵇康死前,曾对自己儿子说过:“巨源在,汝不孤矣。”

    从这便可以看出,嵇康内心深处,对山涛还是信任的。嵇康还有有兄长嵇喜,好友阮籍、向秀等人,却偏偏将儿子托付给写过绝交书的山涛,可见他对山涛的为人是多么了解、信任。

    而山涛也不负好友托付,将嵇康的儿子的嵇绍抚养成人并认真教导。

    其实,又何必非要去求那么多圆满,十有八九的不如意中,有那么一两分称心便可。所谓知足常乐,便是如此。

    我有藏书满架,知己一人,父母俱在,如此,又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自小便习惯一个人在窗边,借着这光亮读书,读倦了,便抬起头来,看一眼窗外的风景。书是吾友,亦是吾命。

    故而,喜欢的书,那一见钟情的或是倾慕已久的,我总是会将之买下,捧在手心一阵凝望后,才郑重打开。

    书从来不是翻烂的,唯有让岁月流逝,使书页泛黄。

    只是,曾经所读之书,是在学校里的书店所买,读完一本再买一本,而今书架上藏书愈多,却有不少都是慕名买来,翻开看了十余页便将之弃置在书架上。《菊与刀》《人间失格》《自控力》《传习录》乃至《牡丹亭》《桃花扇》都是如此。诸子典籍与诗词集尚好,虽未必每一首、每一篇都读过,却是时常也会拿出来翻读。

    删减不少的青少版红楼梦早在数年前便读罢,而今手中的线装本却是时读时弃,期年尚未读完。

    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可以聊写作,可以聊诗词,好看的书可以分享,好玩的游戏可以推荐,生活上、感情上的事亦可以随意诉说。

    两年前的那天,怀揣着各自的梦想与未来,前往不同的城市。

    如今,在不同的城市,再不能像往昔那样将彼此的日记本交换,将自己的感想留在在对方的净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子安此句,不错。

    也许多少年后,我们都将变成那个,彼此陌生的自己。

    都说人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会不会有一天,我也会抽烟喝酒烫头,拎着板砖无所事事,唾液横飞,口中说着粗鄙之语。想来也是可怕。不过,我倒是宁愿成为这幅表面上就让我厌恶的样子,也不是那带着最温和的笑容,行着最卑劣事件之人。

    只是,花落花开年复年,今年再开的花,却并非昨年眷恋着的那朵。今年的花不是去年的花,今日的我,又何尝是七年前的我。

    怀慈悲之心,看欺我辱我之人,怜悯将眸子里的愤怒、不甘淹没。方知,这世上的一切物事,在诞生之初,就已经被明码标价,在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就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难得万般皆是圆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神话传说中,上古时期十日横空,羿射九日,有利于万民,从西王母处求得不死药,嫦娥服之,奔月而去。

    故事的版本亦有数个,有的版本说嫦娥趁羿不在偷服不死药,有的版本说缝蒙欲盗不死药嫦娥不得已而服之,亦有羿不忠嫦娥怀恨服之与羿将不死药赠与嫦娥之说。

    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见于三易(《周易》、《连山》、《归藏》)之一的《归藏》。

    《归藏》如此记载:“昔者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归妹是《易经》中的第五十四卦,下兑上震,有办事急于求成,欲速不达之意。

    总之,嫦娥是吃了不死药,奔月成仙。只是,广寒宫阙,清冷寂寥,嫦娥自然也难免孤独寂寞,故而有了“小嫦娥偷吃灵药,却反而羡人间”。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大羿求得了不死药,嫦娥服之奔月,赠与他不死药的西王母,却是等不到周穆王了。

    “广寒宫阙之中\\锁着她的寂寞\\桂树花印霓虹\\管他雕梁画栋只愿晨鼓暮钟\\化作一丝温柔\\云涛翻涌苍穹\\是她遗恨相思愁\\……”

    这首《广寒宫》,是在戏腔歌单中找到的,戏腔自是惊艳,那广寒宫阙的清冷,却亦是能表现出几分。

    明镜易碎,平湖常皱,那绝美的花朵,也会因一场风雨凌落。芳华总是刹那,美艳难以永恒,红颜易老,繁花易落,这大概就是不圆满吧。

    我曾落笔言,因为有瑕,故而愈加动人。

    金玉有瑕,人间少圆满,这本就是常态。一点瑕疵,将整体的美感打破,却又令其动人之处升华,正如断壁的维纳斯。

    在《人间不值得》之后播放的,是一度被我归入雪藏歌单的《梦回还》。

    看罢狐妖的竹业篇,我便将《梦回还》从雪藏歌单中取出,一连听了数遍,一如看罢《大鱼海棠》将《大鱼》重新放入歌单。

    “万水千山,你愿意陪我一起看下去吗?”

    万剑穿心终不悔,相视一笑轻王权。不看王权篇,是听不懂这首《梦回还》的。

    就写到这里吧,本来还想再接着这里说一下狐妖的,只是,却是突然觉得又没什么必要了。况且,以我这文笔,就算去写,又能写出几分来?

    只能说,狐妖是属于那种对新人很不友好,开头劝退型的动漫吧。刚被推荐去看狐妖的时候,第一集还没看完就把网页给关了,毕竟,刚开头白月初去相亲,不让王富贵和一气道盟如意,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

    若非后来一句“万剑穿心终不悔,相视一笑轻王权”,我也不会再去看狐妖,恐怕这么一部不错的动漫就被我错过了。

    最喜欢的篇章是竹业篇,最喜欢的剧情是万剑穿心终不悔,相视一笑轻王权的那一幕。

    ——2019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