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暮谣
繁体版

随笔8·有所求

    每一个从佛堂前走过的人,都应该是有所求的,即便他从不曾叩首参拜。--题记

    几日的狂风骤雨,终于是停歇了下来。

    台风路过山东,东营虽不曾被台风侵袭,只是被余波影响到,却也是一连下了几天雨,刮着不小的风。

    打着伞出门似乎并不是个好主意,这么大的风,伞都要被吹走了。仅仅出去一会儿,回来后,身上的短袖就湿了一片,不得不再换一件衣服。

    这风雨,着实是不小了。在房顶遮阳的篷布被吹落下来,园子里的小葱倒了一片,架上的丝瓜亦是被折腾的够呛,叶、藤与那些未长开的小丝瓜狼藉一地。倒是那紧贴着地面的地瓜叶与空心菜看起来没什么大碍,空心菜只是叶片边角处有几分枯黄,地瓜叶则依旧翠绿。

    偏偏,这两样保存的最完好的,是我最不喜欢吃的。空心菜尚好,只是不习惯这个味道,地瓜叶入口,却是如同在嚼草。

    一周之前就准备一个人再去一次天宁寺,就像在学校时那样,偶尔出去在附近的一些地方走走。却终于还是被这风雨耽搁了。

    从来不曾信奉神佛,却是始终保持着敬畏。

    子不语怪力乱神。

    众生往来佛前参,菩提树下几人悟。佛前频叩首,所求何事?权,财,缘,运,亦或只求一个心安。

    每个前来佛寺的人,都应该有所求吧?无论是想看看佛寺真实场景的游客,还是只为抄近路的路人。

    更何论那心事重重心不在焉的人儿。

    而我,应该也是有所求的吧?

    去年暑假我是和父亲一块来的,他骑着摩托车,载着我。还记得那时,我身上穿着的是一件霜天月明的半臂。

    这件半臂我只穿了两次,一次是学校里厨师们比赛的时候,我穿着这件半臂去围观,那一次还不小心在这件半臂上撒上了冬枣豆浆;还有一次,便是去天宁寺的这次。

    后来就没有穿过了。一是因为这一件半臂是山,二则是因为感觉自己的颜值配不上这衣服。

    汉服山正概念的严峻,倒是我在入坑之前从没有想到过的,有关汉服的评论区里,一个个平日里端庄优雅的汉服小姐姐总是吵得不可开交,火药味十足。

    最开始买的那件山的汉服,完全就是因为便宜,根本就没有山正的概念,只是觉得这家店的价格不到那家店的一半,就下手了。后来了解的多了,就知道了重回汉唐、流烟昔泠这些做得比较久的有现货的店铺,还有河汉涓埃、如是观这些需要等不短工期的店铺,当然,还有一些价格更实惠工期不短的新店。

    不过有些等了好久工期的汉服,刚刚到货却又被我转手。因为实在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件汉服,比如河汉家的白凤凰,完全就是驾驭不了的样子。不过也不至于亏,甚至还能小赚一笔,毕竟等了这么久的工期。

    不过也确实好笑,感觉大学以来拍的最好看的那张照片,穿的却是一件影楼。连山都算不上了,干脆,就是一件影楼。一直不敢相信,模特小姐姐穿起来么仙,怎么会是影楼(???黑人问号·jpg)。

    广袖上襦,两片式下裙,大袖披风······影楼布料。嗯,超级反光的影楼布料。

    这张照片当真算得上是我的第一黑历史了。不过那时也还不算是入坑,只道古装,不知汉服。真的入坑,却是在看到学姐穿之后了,第一眼的惊为天人,从此就走上了看到汉服小姐姐只盯着衣服看而忽视了小姐姐的不归路(单身汪九连击·jpg)。

    前几天刚刚看过的《历史那些事》纪录片,里面讲到何宴的那一章,提到何宴的一大爱好女装的时候,说襦裙是女子服饰,不由一脸懵逼,难道我一直在女装???

    何宴身上穿着的,似乎就是一件齐腰襦裙,而不是女性专属的齐胸襦裙。

    刚刚穿着那件鹅三说家那晋襦拍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真是感觉与其他的几张截然不同。虽然还谈不上是神仙颜值,但还是有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虽然知道这是系统相机默认的美颜效果在骗自己~~看到乔碧萝美颜中和关掉美颜后的照片,简直难以置信,这美颜效果怎么会这么好???为什么我拍照的时候开着美颜还是惨不忍睹?难道我这颜值美颜也救不了了???

    其实从某些角度来说,这张照片拍得并不算是很好,角度有些偏低了,将一张肥宅的脸拍得个清清楚楚;还有就是左眼视力本来就比右眼要差不少,总是不自觉地眯起来,再从这个角度来拍······王杰希本魔道学者没错了。

    可还是觉得这张照片是有史以来拍得最好的一张(无奈·jpg)。

    这随笔,又跑偏了,聊到汉服不自觉就扯了这么多。好吧,这就是随笔了。

    继续回到去年去天宁寺的时候。

    去年去天宁寺的时候,远远地,就望见了那座十数米高的观世音象。离寺门还有一大段路的时候,道路就被铁链阻拦,车子无法继续前行,只能放下车子,步行去走最后一段路。

    想比设计这道关卡的人,就是希望前来的或参拜或游玩的人们,能虔诚地走下这最后一段路途吧,不只是对庄严佛土的虔诚,也是对自己的虔诚。一路步行,一路静心。

    还是在这段路途上。离开的时候,看到有一队人赤着脚在这条路上前行,一步一叩首,而且叩首时整个身子都是放的极低的。其中有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姑娘,我印象最为深刻,那个小姑娘应该和我差不多大,或者可能还没有我大,一步一叩首,却是那么的认真。

    我记得当时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就是“红颜弃履敬合掌,公子拂衣笑疏狂。”依旧是惨不忍睹的一首诗,感觉上大学后写的这些诗,越来越惨不忍睹,还不如高中了。

    感觉自己和盖章狂魔乾隆爷写诗的水平半斤八两。之前看到那一款故宫淘宝的印章胶带的时候我还想给自己刻一些闲章来着,石料都已经在路上了,当然,乾隆御览之宝我是不敢想了。

    众生往来佛前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她这般虔诚,赤足弃履,一步一叩首。那时正是七八月的盛夏季节,柏油马路在太阳下被晒得滚烫。

    佛像庄严,我自然没有拿出手机拍那些殿中的场景,钟楼、鼓楼、藏经阁、大雄宝殿、僧舍、凉亭、乃至那一方赑屃石碑,却是被我收入了镜头之中。当然,这直男拍照技术,还有待提高。

    自拍的只有一张,而且同样惨不忍睹,事后整理照片的时候删去了。

    那一带,信佛的人似乎不少,离开天宁寺后,父亲又带着我去了一处村庙。村庙并不算是太大,却也有着一对钟楼鼓楼,对面更是有着一处类似于小广场的建筑,有石井,有殿宇,规模甚至不比在泰安时前往的普照寺小。当然,沧桑感自然是比不上。

    普照寺不若天宁寺恢弘大气,规模上甚至比那处村庙还有所不如,不过那青石砖与佛龛上留下的岁月沧桑之感,却是远胜二者了。只可惜,现在的普照寺已经只是一处单纯的旅游景点了,佛前衲子不知何处去,佛前香烛无人续,青灯更,无人点。

    佛家的佛寺已经看过,却是无缘得见道家的道观。

    那天正微雨,青衣一袭,从普照寺离开后,照着地图导航,徒步找寻着,想要前往三羊观。却被一道大铁门阻住,军事重地,禁止入内。记得那一次的植物学实习,也是在山中遇到了一处废弃的军事基地。

    黄河道院亦是无从寻见。

    就写到这里吧。

    佛如何能渡世人,能渡世人的,只有世人自己。

    【神学科学小论】

    这是写到神佛时随手记下的一些话。

    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神学吗?

    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晚年都去研究所谓的神学。真的如课本上所说,是因为缺少正确的哲学方法论指导吗?

    所谓的神,或是人类的臆想,或是真的曾经在这颗星球留下过身影。不过,即便神真的存在,也不过是先行一步的人罢了。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别人仰望的神。

    2012年的那颗小行星,由于磁场等多方面的影响,被木星所吸引。

    几个月前的2019ok,与地球擦肩而过,最近时仅有五分之一个月地距离。值得人类警惕的是,这颗2019ok,只被提前一天发现。

    人类啊,在宇宙中太过渺小了。在人类的观测中,就存在着比地球大亿亿倍的恒星,更别提那更遥远的未知。

    人类还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甚至就连自己的母星,都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

    平行宇宙,维度空间、弦理论这些,真的存在吗?言听而已,就已经觉得太过玄幻了。

    黑洞是真实存在着的一个密度与质量都无比大是物体,因质量,而产生引力,在这无比大的引力之下,连光都无法逃脱。这也可以说明,那具有波粒二象性,在我们掌心流淌而过,却触之不可及的光,也是真实存在的物体。

    不,这么说,似乎也不尽然。当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快时,时间的流速差别也会越来越明显,直到到达光速-那理论中可以穿越时空的速度。不过却又说,不能穿越到过去,只能穿越到未来。这所谓穿越时间的实质,不过就是通过到达极快的速度,将这时间差拉大,使容器中时间的流逝远低于外界。

    所以说,时间这个量度,是不是也可以不存在?所谓时间,应该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成分,原子乃至更微小的微粒的变化,类似于原子核的衰变这种反应,从而引起生物体以及非生物体的变化。这,就是时间。倘若物体中各种成分恒定,如同永恒,那时间的流逝,不就没有意义了吗。

    永恒,亦是刹那。这永恒,亦可以称之为绝对的静止,当事物达到这永恒时,组成这事物的基本粒子不再改变,那各种物理、化学反应,也就无从说起。可以说是存在,也可以说是不存在,可以见证的,只有与这永恒错开时间流速的观察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恒是存在的,也是不存在的。从最基本粒子层次的绝对静止,时间乃至一切都静止了,无有变化,无有存在。至少在我们存在的三维宇宙以及时间的第四维,这是无。

    蝼蚁望天,无法想象到更高维度的世界,就更加无从说起。蚂蚁是存在于三维世界的二维生物,他们的世界里只有长宽,没有高。如果说时间是第四维,那我们人类,是不是也是存在于三维时间的四维生物,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却无法触碰与捕捉。若是如此,就应该存在着某些因素困扰着我们,就好比重力对于蚂蚁。

    重力对于蚂蚁,就好像他们在向一个方向前进时受到了某种阻力,蚂蚁的世界里没有高度,只有长宽,因此这阻力也是出现在某些区域。如果将时间做第四维,那这些区域,就好像是那些利用速度改变时间的流逝的容器。蚂蚁从高处跳下,在二维世界可以理解为利用重力从一个点快速到另一个点。在三维世界,是人类利用速度与时间流逝的关系穿越时空,疑惑者是利用空间上的褶皱实现曲率推进?

    无形的空间对于我们,是不是又相当于高度对于蚂蚁?蚂蚁面对地势高低起伏,我们面对空间褶皱。

    ——2019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