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盛开的海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辛欣是陕西米脂人,西北大学地质物理物探专业毕业。

    据说,陕西的米脂是古代‘四大美女’貂蝉的故乡,有的地方还竖起了‘貂蝉’塑像。此事真假,也无从考实,全国有许多地方都在争美女‘貂蝉’,爱美之心哪里都一样的。但是,陕西米脂出产‘美女’倒是不争的事实,民间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美女’是米脂从古至今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米脂这个地方养育的‘婆姨’,水色极好。

    辛欣是学校里的一道风景靓丽的校花。大学毕业后,辛欣来到了条件十分优越的西北石油地质研究所工作,工作舒心,生活惬意。

    但是,辛欣是热血激情的青年,她不甘于在机关‘朝九晚五,办公开会’循规蹈矩的生活。她鲜活的生命,渴望到大风大浪的社会中经风雨搏击,她最喜欢的歌曲,就是汪峰的《怒放的生命》,辛欣特别喜欢里面的几句歌词,每次听起来,都热血激荡,感动不已!

    辛欣常说:“世界这么大,我也要出去看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头脑。西北石油地质研究所抽调技术骨干,去蓝海组织石油地质科考。辛欣被蓝海遍地火红的‘三角梅’吸引了,她觉得那不是花儿,是一片片燃烧的激情,她毅然的报名来到了蓝海,来到‘蓝海油68号’石油钻井探测平台上。

    辛欣来到蓝海,面朝大海心潮澎湃,她被蓝海富有激情和火热的生活感染了,辛欣来到蓝海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自己来到蓝海工作的喜讯,告诉远在遥远的黄土高坡上的亲人。

    怎样才能表达自己来到南海激动喜悦的心情,又能让家乡亲人真切感受蓝海呢?。

    辛欣想了很久,最后决定,给家乡的亲人寄去几瓶蓝海的海水。

    古代就有“一衣带水”的说法,水是最能表达自己和家乡的‘胞波友情’和情怀。

    辛欣很郑重的在“蓝海油68号”所在的科考海域,精心灌装了两瓶海水。在瓶子上写明采集海水的时间、地点和经纬度,又在瓶子上写上一句很有诗情的话语:让蓝海的海水,带去黄土女儿的思念。辛欣把海水封装后寄给了家乡亲人。

    辛欣老家这个夹在黄土陇上的山村沸腾了。

    生长在内陆,远离大海的黄土高原上,有几个人看过大海?又有几人到过蓝海呢!。

    大海是塬上人终生的梦想和愿望。没有海,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就变着法的实现海的梦想。在这缺雨少水的高原上,有个几亩大的水塘就叫海,没有水的地方就变着法的叫海。什么干海沟;海乘营;哈拉海沟、碧海湾等等。一个在塬顶上干旱的寸草不生地方,竟然叫旺海塬。可能是‘盼望大海的塬上吧’。很多人家,过年的时候,总喜欢在喜气洋洋的屋里,贴上一副有‘海’的画,什么《碧海红日》,《海不扬波》,《万里海疆》等等。一方面在民间视‘水’是财富的象征,满屋‘水色’意味着财富满堂。另一方面,也是满足人们对‘海’的渴望,去不了‘大海’,就贴张‘海画’,随时都能看到大海,心胸开阔。所以,这个地方,历来把见过海,到过海的人,称为“能人”,是最有‘见识’的人,是见过‘世面’的人,最受人尊敬和崇拜。

    辛欣不但来到浩瀚苍淼的蓝海,整天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工作,这种幸福怎么能不让人激动,能不让人羡慕呢。

    以前,这里的人很少知道蓝海的。辛欣到蓝海工作的消息,让村民的心都热了起来。村民找来地图、科普资料,急切的寻找蓝海在什么地方,寻找有关蓝海的资料。村里的小学,特地开展了“蓝海知识知多少”的讲座,吸引了村里人挤满了屋子。乡广播站,编播员特意采访了辛欣的爸爸,对辛欣到蓝海工作,进行了专题广播。

    在这场热潮中,最高兴最风光的当属辛欣的爸爸。

    这个从没到过海边的陕北老汉,这段时间,脸上洋溢着兴奋自豪的光芒。他故意的端起身架,板起脸很少说话,掩饰着内心的喜悦,屋里屋外的忙活着,应撑着。对待来到辛家祝贺打喜的人,故意摆出一副矜持的样子。别人近乎巴结的热情,老汉也是显出不在乎的样子,可他的内心,却乐开了花。老汉感到有生以来,还没有这么风光过,他这个辛欣姑娘,真给他脸上争光了。更让老汉高兴的是,辛欣给寄回来的两瓶海水,成了辛老汉的心肝宝贝儿。有重要客人或者最要好的乡党来了,老汉就十分神秘的拿出来说:“这是姑娘从蓝海寄回来的,听说是在龙沙群岛装的海水,看过《南海风云》电影吗?,就是那个地方,多远呐,咱们陇上从古到今都没人去过。你看看,这上面写着呢”。说着老汉就把装着海水的瓶子递过去,但是,手还紧紧的抓着瓶子,生怕被人家抢走。要是遇到更加亲近要好的乡党或者亲戚来。老汉就背过脸去,拧开装海水的瓶盖,用小酒盅倒上一点,双手送到客人面前,神秘的说:“你尝尝,这蓝海海水的滋味,我都没舍得给别人尝啊”。来人万分感激的接过盛着海水的酒中,放到鼻子下闻闻,然后,小心翼翼的用舌尖蘸点海水,慢慢的缩回嘴里,‘吧嗒吧嗒’的品着。那神情似乎在品尝琼浆玉液。品砸一会儿,说:“咱在黄土沟里,呆了一辈子,还是头一回尝到海水的滋味,这一辈子,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