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要退隐
繁体版

第八章 花溪乡里

    穆白青心情不错,想着自己既得了三十亩田地,又不用缴纳赋税和服劳役。

    只要勤快些,积攒点家业,便足够自己在此度过一生。

    一路向东来至东桂里,刚进村中,便见溪水潺潺,向西流出。

    此时溪边正有一少女,正在浣洗衣物,口中还哼着乡间小调。

    穆白青走进前去,打算询问孙里正所在。

    近前时,这少女也正好抬头。

    穆白青见她年约十四五岁,穿着粗布黄衣,衣袖半挽,露出一截青葱玉臂。

    圆脸细眉,一双眼睛颇为灵动,姣好的面容仍带五分稚气,令人一看便心生喜爱。

    这少女拿着木棒看着穆白青,有些脸红,怯生生道:“这位...郎君?可有什么事吗?”

    穆白青这才发觉应该是自己先开口的,忙道:“是在下唐突了,在下想问一下小娘子,本村孙里正在哪里?”

    少女用木棒向东指了指:“就从那里数,向东第六家就是孙里正家,不过这时不知是否在家。”

    穆白青道过谢,便转身将走。忽听那少女问道:“郎君为何来此啊?”

    穆白青想着马上要在此地落户,不如先跟村里人处好关系,便将自己名字和来意如实说明。

    那少女忽然蹦起来,见溪水都溅到穆白青身上,颇为不好意思。

    “原来是陈老丈家的新住户,那你得快些去找孙里正,迟些恐怕房子就被拆完了。房子就在村子最东面。”

    穆白青一听,赶紧加快脚步,那少女在后面喊道:“我叫张小琪,将来我们就是邻居啦!”

    之后穆白青找到孙里正,及时拿着县里的手实制止了正在拆房的刘家家奴。

    那刘元正赶来看过手实,赔笑而退,还说若有需要,可提供些建材。

    穆白青见刘元正是皮笑肉不笑,就知道他并未甘心,只是暂时不敢与自己作对。

    以后还得时刻提防着这人。

    不过这房子已经拆了一小半,眼下暂时无法住人,还需要先整修一番。

    穆白青拿出一个小包裹交给孙里正,孙里正颠了颠,约有一百文,眉开眼笑,立刻拿着手实去登记了,这时旁边一户人家出来一个老者。

    这老者约有五六十岁,生得面黄肌瘦,背手驼背,个子也就五尺出头。走路一瘸一拐,显然有一条腿是瘸的。

    不过穆白青看老者露在外面的一截小腿,十分粗壮有力,与上身极不协调,心道此人必是个会武功的,且是个专修腿法的。

    老者声如破锣,笑起来更像个野鸭一样,十分怪异。

    “刚才郎君与孙里正的话我都听到了,郎君现在是没地方睡觉吧?大家都是邻居,不如来我家暂住几天吧?待房子整修好了,再搬回来住。”

    穆白青见老者确实是离他最近的一家邻居,也不好推辞,便答应了下来。

    那老者又介绍自己:“老朽姓向,单名一个朗字。不知小郎君姓名?”

    “穆白青,家中行三,老丈叫我穆三即可。”

    约一炷香的功夫,孙里正便拿着户牒过来,交给穆白青。

    见向朗也在,便对他说道:“向老丈既然也在,那接下来便劳烦你带着这位新人在村里四处转转,也让大家认识一下新人。”

    孙里正走后,向朗便头前带路,领着穆白青先去看了陈四家的房子和地。

    并说道:“我看三郎是个会来事的,刚才塞给孙里正的小包里想必有不少钱吧?”

    穆白青心道我塞钱之时这老丈尚未露面,想必已在暗中看到,于是更加坚定了此人是江湖中人的想法。

    他这时提起,是打算捏个把柄在手里吗?

    向朗见穆白青迟疑,笑道:“三郎莫要多心,郎君初来乍到,正该如此行事,因此夸你是会来事的,没有他意。”

    穆白青没接他的话,而是问道:“向老丈与这陈老丈是邻居,能给我讲讲他家的事吗?”

    “三郎别急,我先带你转转,熟悉一下,路上再把咱们东桂里的事讲给你听。”

    说着二人便绕道栅栏正面,打开篱门,进入陈四的院子。

    然后二人在院里转了一圈,这里猪圈、牛棚、鸡鸭舍、羊圈一应俱全。

    院里共有三间房子,东西各一间,已经全部被拆。当中一间最大,也被拆了小半。

    从院里出来,二人向南,约有半柱香功夫,便来到田亩地头。

    向朗这时才一连串介绍起村里的情况。

    原来这陈老四曾在大历年间从军,做到队副,后来因伤退伍,回到家乡。

    他家里有八口人,两个儿子,各自也都娶了媳妇。

    其实不光眼前这三十亩地,南坡那边还有七八十亩也是他家的。

    原本日子过得不错,可惜前几年摊上事家败了,人也只剩他老夫妻两个,今年年后不久也相继去了。

    他们一家的坟就在西坡上面林子里。

    穆白青想着,有时间应该去祭拜一下,毕竟自己是住着人家的房子。

    陈老四死后,那刘元正就趁机向官府申请买这些地。

    本来房子已经开始拆了,正好穆白青来落户,就正好授给了他。

    至于穆白青和向朗的邻居张家,三口人,男人叫张三五,妻子姓孙,有个女儿叫张小琪,今年十四。

    张小琪就是穆白青进村时看到的那个小姑娘,经常在河边给刘元正家的长工们浣洗衣物赚点零钱。

    而地头水渠边上那个大筒车,就是他们三家共用的一个,用之灌溉三家七八十亩地不在话下。

    至于那个刘元正,听向朗说他曾当过礼部员外郎,后来犯错被免官。他们家原本在桂溪县就很富有,现在虽然不再当官,但还跟官府有不少往来。

    他家人品不怎么好,村里人都尽量不招惹他家。

    南坡一片现在则是刘元正家的茶园。乡里人每年寒食节禁火之前都要被雇去采火前茶,虽然刘元正那人吝啬得很,给不了几个钱,但好歹是份收入。

    南坡再往西所有的地都是刘元正家的,专门用来种荔枝,听说是每年供给长安的,赚很多钱。

    另外就是本地的县令姓何,名甫,总体上还算是个任事的官。

    不过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均裴仆射,那就不是个好人了,早年间他为了巴结权贵,曾经拜大宦官窦文场为义父。

    裴均近年来为了保晚年平安,四处搜刮钱财,贿赂朝臣。在地方上荒淫纵乐,全无法度。还偏偏被多次弹劾而不倒。如今山南东道在他治下,无不怨声载道。

    幸亏这任忠州刺史——韦处厚是个忠厚正直的好官,经常会抗上命,所以忠州这几年倒没被怎么祸害。

    接下来二人慢步踱至田地中间,向朗又对穆白青说道:“现在谷子过了种植时间,粳稻也过了最佳种植时间,现在种收成不好,不如不种。”

    穆白青一看,两侧田地青苗长势甚好,唯独自己家这里空空如也,也确实过了种植季节了。

    想着自己还有不少钱,今年可以暂时买点粮食,配合捕些鱼虾,上山打猎,下半年倒也不难度过。

    这边向朗还在絮叨地建议着。

    “至于你这三十亩地,我看东面十亩种谷子,西面十亩种稻米,剩下十亩地轮耕。你家里也没个女人,不然种点桑树也可以。”

    “另外,你家院子里外还有点地,可以种点薤、秋葵、冬瓜啥的。没有赋税劳役压着就是好,这些地足够你过不错的生活了。”

    “对了,想打造农具,去找孙里正家旁边的铁匠赵晟,他手艺极好。木工博士叫程福生,在最西头。”

    二人从田里出来,迎面正撞见一人,那人身材魁伟,面容严肃,看起来气质不凡,背着一口木刀。

    这人见到向朗点了点头,也没理穆白青,就向西去了。

    向朗翻了个白眼,介绍道:“这人叫杨原进,自称是什么大侠,四年前来的。整天背着个破刀在村里闲逛,是个怪人。”

    说着迎面又来一人,是个面善的,一见穆白青就握住他的手,极为熟络地开口道:“哎呀小郎君,让我好找,听说你住进陈老四家了?”

    穆白青还没说话,向朗便抢先说道:“是,以后大家就是同乡了,南大善人也要多照顾照顾我这小邻居啊。”

    南大善人眉开眼笑:“应该的应该的。对了,我家里之前修桥剩下不少砂石,若有需要,尽管向我开口,我还可以张罗人手帮你整修房子。”

    之后南大善人又与向朗寒暄几句,便向西去了。

    待他走远,向朗才说道:“他叫南一封,也是前些年才搬来的。家里挺富裕,经常出钱修桥补路,救济穷人啥的。”

    穆白青看着南一封的背影,心里倒有几分敬佩。

    这年头向这样的好人不多了。

    向朗这时又说道:“你房子的事尽可以找他帮忙,他也乐意帮。”

    不过穆白青对向朗的话不置可否。就算南一封再是心善,也不能向他求索无度,把人家的善行当做是理所应当。

    二人回到穆白青家,在门口就看到屋里站着一人。

    穆白青临出门时将行囊和腾云刀就放在屋里床上,此时那人正看着腾云怔怔出神。

    向朗高声喊道:“丁老五,你在干嘛呢?”

    然后又小声跟穆白青说:“他叫丁伍奇,本地人,你叫他丁五郎就行。”

    那人这才回过神来,笑着出门说道:“我听说村里来个新人,就来看看,没想到人没在,就在这等着,这位郎君就是吧?”

    穆白青见这人脚步虚浮,几乎无声,便知也是个有功夫的,于是抱拳道:“适才我与向老丈去地里认认,让丁兄久等了。”

    丁伍奇摆手道:“以后大家就是同村人了,不必客气。对了,我家里的让我给你拿来点韭菜。寓意好,长长久久嘛,哈哈哈。”

    “多谢丁兄。”

    “客气客气,成,那我先回了,家里的和孩子还等我呢,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