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造反,你建立长生仙国?
繁体版

第48章 以工代赈,军工基地

    城内人口,只是少数,城外乡野才是人口聚集的地方。

    关于统计城内外人口的命令,夏昊一月之前,就已下达。只是做大致的统计,而不是人口普查。

    郭寅也做了准备,对答如流:“主公,令居城外有十二乡百六十村,因旱灾影响,多数村落,已经人去楼空,或死、或逃。

    不过,据我探查,城外百姓,仍有逾万之数,散落于乡野、山林之间。前几天,还曾有一伙流民,入城前乞讨,我发放一天口粮,让他们自行离去。”

    夏昊目光微凝,心中不断思考。

    其实,金城郡的人口不少,但都散落于外,若想聚集起来,倒是可以。

    但必须要提供粮食,去救济灾民。

    不然,总不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

    说起来,夏武威统领的义军,也算是灾民,在官府有粮不放,又粗暴赶走的情况下,直接就揭竿而起,攻占县城。

    “或许,可以考虑“以工代赈”的方式,先期培养一批产业工人,为建造军工基地,打造基础。”夏昊心中暗道。

    仔细思考,他越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那些流民,长久流落在外,必然难以长存,继续下去,人口将会大减。

    待干旱结束,雨水降临后,大量耕地,将无人耕种,若被掐断了粮食供应,则发展与扩张,都十分艰难。

    金城郡,本就是凉州九郡中的产粮之地。

    “郭寅,派出兵马,散布消息,就说令居城,近日将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吸引城外灾民聚集……”夏昊吩咐道。

    “遵命,属下这就安排。”郭寅答道。

    ……

    接下来时日,夏昊则坐镇令居,统筹四方,发出一道道命令。

    很快,金城郡七县之地的砖瓦匠,铁匠,木匠等,纷纷聚集令居城,开始营造砖窑,修建高炉,挖掘煤矿,大炼钢铁。

    至于挖矿、搬运的民役,在“以工代赈”的政策下,应者云集,多达数千人。

    在夏昊的亲自指导下,很快,第一座炼铁的高炉,就拔地而起。

    当老铁匠,操控鼓风机,借助煤炭的高温,将从浩门县运来的铁矿石融化之后,经过一道道程序,通红的铁水,滚滚而流……

    “主公,这种高炉练出来的铁水,杂质极少,只需稍微锤炼,就可作为铸造兵器铠甲的材料。”后勤总管李星,拿着一块铁钉,兴奋的道。

    有了钢铁,自然就可打造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

    况且,在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铁器是重要的硬通货,堪比粮食的重要性,无论在哪里,都能卖出去。

    夏昊看着一座座高炉,又看向正在建造的工坊,内心满意至极。

    这里,今后将作为他的军工基地,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兵器,来武装军队,去攻打更大的地盘。

    “李总管,先准备制作弩弓,伐山取木,熬练筋绳……”夏昊吩咐道。

    当前,夏军必然处于“守”之局势,待消化战果,军队整合完毕,培养更多高品武者后,即可出征,占据凉州九郡。

    而在守城时,弓弩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居高临下,万箭齐发,虽万军莫能入。

    弓箭制作不易,夏昊主要目的,是制作弩弓,射程更远,操作更易。

    有着从晋军缴获的弓弩,乃至颇城弩,夏昊穷搜七县之工匠,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来制作,速度无疑快了许多。

    当第一个形似神臂弩的弓弩制作成功时,夏昊立即就进行现场测试。

    这种弓弩,射程极远,有效杀伤距离,可达百丈之遥,若是射中,就是身穿铠甲,也难免重伤。

    夏昊亲自上手测试,当弩弓的板栗扣动,箭矢仿若离弦之箭,准确无误的击中了三十丈外的标靶。

    夏昊又射了几箭,都准确的命中标靶,精准度很不错。

    “李总管,这种弩弓,可有名字呢?”

    李星会意,立即拱手笑道:“正要请主公为此弩赐名!”

    夏昊沉思片刻,笑道:“此弩,射程远而精准,操作简单,利于大规模列装,那就称之为“夏弩一式”吧。这只是第一种单箭弩。

    我希望,以后我们能够研制出,射程更远,威能更强,射速更快的弓弩,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李星心中念叨了一番“夏弩一式”的称号,眸光一亮,已然明白主公的雄心壮志。

    晋有晋剑,魏有魏弓,楚有楚甲。

    若主公封邦建国,自然要有国字号的弓弩。

    叫做“夏弩一式”,再适合不过,简单中,又代表着无尽的潜力。

    ……

    接下来,夏昊又带着李星、郭寅等人,查看其他兵器的制作。

    此时,各种兵器的制作速度,还很缓慢。

    主要是,成熟的铁匠不多。

    没有液压机、锻造机等,即使采用流水线作业,也需要熟练的铁匠才行。

    “李总管,这座军工基地,事关我军的发展大计、生死存亡,万万不可大意,要好生照料。对那些铁匠和学徒,要一日两餐,不能饿了肚子。”夏昊看向李星,他已决定,由李星来负责驻守令居县城,且总领夏军兵工厂。

    “谨遵主公之命!”李星严肃答道。

    亲自指挥建设这第一个兵工厂,他自然清楚,这其中蕴涵了多大的潜力和重要性。

    若持续发展下去,前途不可限量,也不容有失。

    军工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开始步入正轨,想要完全形成规模,开足马力生产,至少要半年以上。

    夏昊则又开始思考,如何加快人才培养的事宜。

    “求贤令”招来的人才,大多是文治方面,或者有一技之长的。

    至于武道强者,则极为稀少,将近一月时间过去,也仅仅有八名八品武者,至于九品武者,已经不算人才。

    九品“养身境”武者,在如今的夏军中,也已达到快两百人。

    有了夏昊炼制的修炼大药,只要勤加努力,刻苦修炼,再有点武学天赋,就可完成“武道筑基”,凝炼出内息。

    “炼制修炼大药的药材,暂时还有,但需要防患于未然,要尽量多储备。我已经派遣钱多多,去行走货商,到云州采购,不知是否顺利。”

    夏昊目光看向南方,那里,已经有一个马队,载着一些财货,前往云州而去。

    云州,与凉州毗邻,中间有一大河“云河”流过,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不受旱灾之苦,是大晋朝廷的赋税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