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选举丞相 大逆不道

    腊月初,战后所有事情尘埃落定

    梁丘贺每天都会来汉中王府给刘迹授课

    萧望之以政务繁忙为由,并没有常常拜访王府

    而刘迹天资聪颖,几个月下来,已经学会书写了大部分字,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这在同龄人中并不常见

    再加上石显的影响

    身为汉中王嫡长子的刘迹性格开始有点剑拔弩张,常常会仗着自己的身份欺负下人

    未央宫

    早朝,刘彻将赏罚诏令公之于众

    从此,汉中王党代替昌邑王党登上历史的舞台

    安北将军赵充国代替贰师将军李广利成为大汉第一将领

    而丞相一职自刘屈氂死后就一直空缺着

    御史大夫商丘成首先提出尽快填补职位空缺

    这倒是难住刘彻了

    朝堂上下,但凡合适的人不是太子独党就是汉中王党

    武臣之首已经给了汉中王党,要是连文臣之首也交出去,那谁来制衡太子?

    虽然说丞相这个职位确实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好歹有个名号

    刘彻思来想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只好询问群臣的意见

    群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都不想当丞相

    毕竟有着无数前车之鉴,当过汉武帝丞相的人有几个能善终的?

    光禄勋霍光开口:

    “启禀陛下,臣以为,前丞相公孙贺尽忠职守,经验丰富,陛下可令其官复原职”

    公孙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怕的就是刘彻心里还是过意不去

    毕竟,公孙贺被下狱,是因为儿子公孙敬声被诬告和阳石公主私通,并且行巫蛊诅咒天子

    虽然刘彻已经下诏饶恕公孙贺父子,但是真相未出,刘彻是否能做到对他们不心存芥蒂还未可知

    且,公孙贺也是太子独党

    在刘彻看来,任用太子独党还不如任用汉中王党

    至少刘策是更值得信赖的

    权衡利弊后,刘策选择了沉默

    刘彻见无人发声,将目光放在太子刘据身上:

    “太子,你以为呢?”

    刘据猛然睁开眼,他没想到刘彻会主动提问自己

    难道不是越在这个时候,自己越是要避嫌吗?

    刘据颤颤颠颠地站了出来,不知道该说什么,看了一眼刘策

    只见他丝毫没有注意到刘据的目光

    刘据只好给个中肯的回答:

    “全凭父皇作主”

    刘彻明显并不满意,露出失望的眼神

    又看了看还在闭目养神的刘策,知道就算问他也没什么用

    正当进退两难时

    光禄大夫张安世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大鸿胪田千秋明察善断,可任丞相”

    刘彻这才意识到,原来朝堂早就被太子党架空了,稍微有点能耐的人和太子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怎么说呢,虽然田千秋也是太子党,但相比公孙贺父子,至少田千秋更能让他接收一点

    刘彻无奈地叹了叹气:

    “拟诏,大鸿胪田千秋卓尔不群,明察善断,拜为丞相”

    “多谢陛下隆恩”

    尧母门

    下朝后,一直闷闷不乐的刘彻带着刘策来到尧母门喝酒

    钩弋夫人伺候在刘彻身边

    刘彻感到好些后,左顾右盼,却不见城阳王刘弗陵的身影,问道:

    “弗陵呢?”

    钩弋夫人赶紧起身回道:

    “陛下,弗陵在后院与病已和阿驹玩呢”

    其实钩弋夫人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太子的人靠得太近,但她也不敢明目张胆地驱赶他们

    刘彻瞬间来了精神,带着刘策在钩弋夫人的陪同下来到后院

    后院

    五岁的刘弗陵,两岁的刘洵和将近两岁的刘迹三人围坐在地上

    刘迹举起一柄木剑:

    “你们看,这是萧舅舅给我做的宝剑

    等我成为皇帝,我就要用它去追杀那些无耻的蛮贼”

    刘弗陵瞬间急了:

    “胡说,我才是父皇最喜爱的儿子,我才是未来的皇帝”

    刘迹语气尽是嘲讽:

    “我阿翁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一个人就能独自面对所有危险,他这样才是真正的英雄

    如果不是陛下的纵容,你什么也不是”

    刘弗陵急得眼红,想要夺走木剑,直接扑了上去

    眼看木剑就要被抢走了

    刘洵死死抓住刘弗陵的胳膊:

    “我才是皇爷爷的嫡长孙,我才将成为未来的皇帝”

    眼看三个人就要闹起来了

    钩弋夫人听到儿子那大逆不道的言论后吓了一跳,赶紧上前制止

    刘彻看钩弋夫人的脸色逐渐变黑,不耐烦地问道:

    “这都是你教的?”

    钩弋夫人赶紧拉着刘弗陵跪下,哭诉着解释道:

    “陛下,臣妾冤枉啊,臣妾从未教过弗陵说这样的话

    弗陵,快向父皇认错”

    刘弗陵第一次见到父皇这么生气,带着哭腔说道:

    “父皇,儿知错,儿再也不敢了”

    刘彻的视线转移到刘洵和刘迹身上

    刘洵也被吓得不知所措,呆呆地愣在原地

    刘迹则是毫不畏惧地与刘彻对视,宛如不怕虎的初生牛犊

    刘策反应过来,赶紧盘问刘迹:

    “迹儿,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是谁教你的?”

    刘迹依旧面不改色:

    “阿翁,没人教我,这本来就是事实”

    刘策顿时哑口无言,向刘彻投去祈求的目光,害怕他一怒之下怪罪刘迹

    刘彻惊讶于刘迹的魄力,随后挥了挥手:

    “罢了,朕乏了,你们都回去吧”

    钩弋夫人犹如劫后余生,赶紧带着刘弗陵送走了刘彻

    刘洵和刘迹被自己的贴身宦官接回东宫和府邸

    刘彻和刘策同乘一辆马车回宫

    马车上

    刘彻缓缓睁开眼:

    “策儿,天意如此,朕会找个机会册封你为皇太孙”

    刘策正欲推辞:

    “皇爷爷老当益壮,臣…”

    刘彻当然听得出来刘策只是在按规矩走流程

    毅然打断了他的话,语重心长地说道:

    “有朝一日,当你成为皇帝,你就会理解朕的苦心

    当皇帝难,当个好皇帝更难

    从你坐上那个位置开始,便能体会到身不由己的滋味”

    “臣谨记皇爷爷教诲”

    刘彻忽然想到什么,抬头看向刘策:

    “策儿,储君乃国家之根本,你可有册立世子的打算?”

    刘策有些为难地回道:

    “这…臣,暂无此想法”

    刘彻看出来了刘策的顾虑,有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再次闭上眼睛:

    “罢了,你自己决定就好

    后人的路,还是由后人自己来走吧”

    隔代指定继承人本来已经越界了,再来一次恐怕大汉就要生乱了

    他能做到已经做完了,之后的路只能靠子孙自己去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