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繁体版

第十章 虎之父子 进献宣纸

    未央宫

    刘策拿着刚造出来的纸张踏入未央宫

    只见刘彻坐在主位上脸色铁青,自己的老爹刘据跪在地上,不知道又怎么惹恼了上面那位主

    这搞得刘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尴尬极了

    刘彻见到刘策前来,稍微放松了心态,摆摆手:

    “策儿啊,进来吧”

    现场气氛极其尴尬,刘策硬撑着走到刘据身边拜道:

    “不知刚刚发生了何事?皇爷爷因此龙颜大怒”

    刘彻狠狠地瞄了一眼刘据:

    “还不是因为你爹,不仅反对我大汉对匈奴用兵,还旧事重提,拿狄山之事来压朕

    子不类父,朕能奈何?”

    太子刘据曾经反对刘彻对外用兵,让手下狄山去说服刘彻

    但是狄山一见到刘彻就口吃说不出话,但是反驳李广利时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但刘彻对他这种只会纸上谈兵的儒生没什么好感,于是把他派到边防哨所去防守,很快就被入侵的匈奴人杀死

    刘策于是对刘据无语了,您老人家怎么总爱往人家枪口上撞呢?

    关键还要我来给你收拾烂摊子

    唉,这个不让人省心的爹啊

    刘策一边把纸张递给宦官,一边解释着:

    “皇爷爷,匈奴欺我太甚,定是不能轻易放过

    然,臣想,父王之言亦不无道理

    皇爷爷,且先看看这个”

    刘彻接过纸张,一开始还在疑惑这是什么,很快注意力就转移到那首诗上

    反反复复读了几遍,刘彻的瞳孔放大

    刘策把那首《虎》(《画虎》明·汪广洋)读了出来: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唯有亲子情,一步一回顾”

    刘据听到此处低下头来,闭上眼睛

    刘彻避开了这个话题,问道:

    “怎么,你也觉得朕所做都是错的?”

    刘策也没有强行继续那个话题,只要让他们领会到心意就可以了,真正的还要靠他们自己

    “臣以为,皇爷爷所做,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刘彻不可置信地看着刘策,从来没人这么评价过他

    有资格评价他的,要么把他夸上神坛,要么把他骂入地狱

    真正作出较为客观评价的人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没记错的话,《史记》就是在前91年,也就是今年出世的

    也就是说,现在正在担当中书令的司马迁已经写完了《史记》

    下次得找个机会去亲自看看那个被讯哥儿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书

    刘策欣然说道:

    “文景二帝,与民休息,养精蓄锐,为的就是报得白登之仇,和亲之耻,为的就是此次与匈奴的决战

    今日的征战不休,百姓生活困苦为的就是明日的大汉盛世,百姓的安居乐业

    然前提是保证百分百的胜率,倘若不然,百姓只会愈发困苦

    攻打匈奴,苦的是当代百姓,泽的是后世子孙

    因此,皇爷爷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刘彻眯了眯眼:

    “说得好啊,为何你都能看到的,你爹却看不见?”

    他看了看仍然跪在地上的刘据,挥了挥手,命他退下

    刘据只好一脸沮丧地离开

    “现在,你告诉我,这是何物啊?如此质地,看着不像布帛”

    终于说到正事,刘策松了口气:

    “启禀皇爷爷,此物名为宣纸,是儿臣一次偶然的想法,改进得到”

    其实这时候已经有纸了,叫做灞桥纸,就是蔡伦纸的前身

    但是并不普及,而且根本不如宣纸好用

    “宣纸相比灞桥纸更加轻薄,柔软,明亮,吸墨性强

    此物作成后,臣不敢私藏,敬献给皇爷爷”

    没错,再次强调

    纸,我改进的

    刘彻随意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确实如此

    “此等扬名千古之物,竟是出自我帝王家

    策儿,说吧,你要何赏赐?”

    刘策心中其实早有预谋,但是他要探探口风:

    “任凭皇爷爷做主”

    刘彻思来想去,也找不到有什么赏赐可以与这天大的功劳相匹配

    “不如,朕封你为王”

    刘策一口回绝:

    “皇爷爷,不妥啊,况且,我兄长刘进最为太子嫡长子,已而加冠,却并未分封

    臣又怎敢先兄长一步封王”

    刘彻意味深长地看着刘策

    “唔…”

    他这是在忌惮吗?

    确实,要找个机会分封刘进

    刘策见时机成熟,开口道:

    “皇爷爷,儿臣想要与少府合作售卖纸张

    盈利后,臣得两成,少府得三成,剩下五成收归国库,如此可好?”

    “甚好”

    刘彻点了点头

    没想到刘策竟然有如此公心,明明是自己发明的,却占着最少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