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19章 毛豆腐

    翌日清晨,柳明珏早早起来梳洗,之后背着他大哥给他买的三层小藤编书箱,穿着他娘刚给他做的新衣裳,一路跟着爹爹到了大伯家。

    古人尊师重道,拜师礼的程序,一是‘正衣冠’,检查穿着;二是‘拜先师’,叩拜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三是拜老师,三叩首。接下来就是举行开笔礼。

    只见柳大伯用朱砂在柳明珏额头点上红痣,因“痣”与“智”谐音,这寓意为可以让人开启智慧,眼明心明,然后再在他的指导下用毛笔写下一个“人”字。

    进行到最后一步时,柳明珏腿已有些软了。

    之后,柳明珏和柳世浩两人再给柳长盛奉上束脩,旁边的老仆把肉条、莲子、芹菜、枣子、桂圆和葱等拜师礼都接过后,柳大伯再对他们两个训斥几句,把一部分芹菜和葱等作为回礼退回后,整个拜师礼总算结束了。

    拜师礼程序多,看着繁杂,其实小半会就完成了。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柳长青和大哥寒暄两句,就告辞离去,只留下柳明珏二人。

    柳大伯领着两人去了西厢最大的堂屋,只见厅堂内摆放着几张正方形的四角桌,每一个角都摆放着一套笔墨纸砚,后面则是摆放着一张凳子,显然这是四个学子共用一张桌子的。

    柳明珏数了一下,一共有九张桌子,也就是说这个丙班有三十六位学子,而且旁边还有空余的地方,显然是打算如果还有学生进来的话,再随时添置一两张桌子。

    柳明珏捡了个空位,拉着侄儿柳世浩跑过去坐下。

    柳大伯见状,轻咳了一声,说:“你们如今还小,只先念念书,将字认一认,先用毛笔蘸水写,等熟悉了后,再写到纸上,至于何时要用纸笔,就看你们学的进度了。”

    说着就递给他们一本《三字经》。

    这本《三字经》书面用的是黄皮纸,内里的纸张也是用的最便宜的竹纸,字迹虽然是难得的工整,但还是有些墨点和涂改的痕迹。

    整本书算是比较粗糙,但装订的还算齐整。对于市井小户家的孩子们来说,却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简单的雕刻版售价是900文钱一本;或是好一些的手抄本《三字经》都得要500文钱;而这本书只需要八十文钱,可以说相当实惠。

    柳明珏估计这些书肯定是柳大伯为学童们抄写的。

    毕竟最便宜的竹纸-毛边纸,一刀也得要五十文,加上装订、书皮、笔墨的花销,八十文钱实际上差不多算是这本书的成本价。

    所以才说读书的花费多,区区一本最基础的蒙学书本就这么贵,而且如果上面还有已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批注,那就更贵了,主要看写批注的那个人的名气和身份。

    “大伯,我们有带三哥和四哥的启蒙读物,而且我已背诵完《三》《千》《百》,不过大头还没有启蒙。”柳明珏看到柳大伯给他《三字经》,赶忙道。

    “哦,那我考考你?“柳大伯说。

    见大伯考校,柳明珏立即朗朗的背起来。

    柳大伯听完点头,“那你今后读《千家诗》、《声律起蒙》,学着作诗吧。”

    话音刚落,柳明珏和柳世浩坐了下来,就势拿出《三字经》和《千家诗》放在桌案上,柳大伯也就开始对他们授课。

    因是第一日读书,柳大伯并不打算一上来就教他们写字。

    而是先教柳世浩通读三字经,一千来字的东西一上午来通读,对于五六岁的小孩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不是记忆的难度,而是能否专心的难度,毕竟一直读同一篇是很枯燥的。

    几遍读下来大头已经有些心不在焉,昏昏欲睡了,没办法他真的觉得这跟念经一样,着实让人犯困,今日的进度很不是尽如人意。

    开蒙时学的《三》《千》《百》只要求背诵,柳大伯不知道,柳明珏背诵这三本书并没有用多长时间,毕竟三本书加起来也没有多少字。

    麻烦的是记住这些字的繁体形式,柳明珏用惯了简体字,繁体字结构复杂,笔画多,背诵之余,柳明珏将这些字用手比划着写下来,所以识字至今,他不只背下了三本书,所有字也都记住了。

    幸好没人知道,不然少不得要传出个神童的名头,柳明珏自家知自家事,自己是靠着比别人强的自制力,在透支前世的经验,如果不更加努力补充新知识,这些早晚有挥霍完的一天,他可不想被人称为“伤仲永”。

    教授柳明珏时,考虑到他《三》《千》《百》都已经读过了,而且背的还挺熟。柳大伯主要就教他读《千家诗》,这个柳明珏之前接触的较少,也就格外认真听的老师教读。

    柳大伯原本只教了一首诗《春日偶成》,让他自己背着,等下过来抽查。但柳明珏这个伪幼儿很是坐的住,大概半个时辰就会背了。柳大伯有点意外,忙接着教了下一首《春日》,结果柳明珏只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又背会了。

    柳大伯惊讶了,又接着往下教了一首,刚到正午时分,柳明珏已背熟四首诗了。柳大伯比较欣慰,不过没有夸奖,鼓励他继续认真学习。

    到时间回家了,柳大伯交代每天辰时(大概七点钟)上课,学习到午时(十二点左右)下课,下午可自由活动。

    两个孩子欢呼一声,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虽然之前不乏有跑出去疯玩半天的经历但这是不一样的,所以现在两个人心里还是很想家的。

    不过告别时柳明珏还抱起小手,用柳大伯今日教的礼仪向他作揖。

    看着柳明珏有模有样的行礼,柳大伯点头笑道:“不错,你记得很好。学习就应如此,不但要学,还要用。”

    柳明珏和柳世浩与夫子道别后,就背着藤编小书箱疯了似的往家跑去。

    一路蹦蹦跳跳的跑回家,人还没到家声音就已经到了,“爹娘(爷奶)我们回来了。”

    正在厨房烧菜的陶氏一听见声音,不顾自己手里还拿着锅铲就飞快的跑了出来。

    “五娃回来了?饿了没?今日上学怎么样?你大伯教的能听懂吗?族学里有没有人欺负你?”

    接住儿子,陶氏就一连抛过来好几个问题。

    屋里陈氏听到动静,出来又是一堆问题。

    柳明珏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只得从中挑了几个简单答了。

    “大伯教的能听懂,我都学会了,没人欺负我,不仅没人欺负,大伯还夸我呢,我会背的他们都不会……”

    口干舌燥的回答了半天问题,直到柳明珏的小肚子发出抗议的咕咕叫声,“娘,饭好了没有,我肚子饿了。”

    陶氏一听,赶紧拉着儿子的手就往屋里走:“哎呦,娘的心肝嗳,快进去吧,一会儿就吃饭了。”

    半天不见宝贝儿子,她这心里啊真的是想得慌。

    柳明珏也是真饿了,来到桌子上一看:竟然有鸡肉,还有猪肉,还有一大盆白米饭。

    看到桌子上都是肉,主食竟然也是白米饭!不是二合米饭,柳明珏咽了咽口水,问道:“今日是啥好日子,这么多好吃的。”

    他娘见儿子馋的不行,还故作矜持的样子,好笑的不得了:“今天是你第一日上学,所以,我就做点好吃的,贺我儿终于开始读书了。”

    吃完午饭,柳明珏先午歇了会儿,然后把上午学习的《千家诗》都温习了一遍,又在脑海中放电影一样把今天上午上课的内容过了一遍,确保没有什么问题,再比划着记下那些字的写法才放下书本出去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