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户走科举
繁体版

第17章 包粽子

    三哥亲事一过,七月初五就是柳明珏的生日,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过的第四个生日,过完生日他就满四周岁,虚五岁。

    一早他阿娘就给他煮了一碗纯白面面条,上面卧有一个鸡腿,一枚鸡蛋。

    “过了今天,咱们家五娃又大一岁了。”陶氏把面条端到小桌子上,让儿子坐下来吃面条。

    看到儿子乖巧的模样,陶氏说道,“五娃趁热吃吧。”

    闻到面条和鸡腿鸡蛋的香味,柳明珏已经尽量在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了,但是闻到食物的香味,他的嘴里一样会分泌出口水。他在小板凳上坐了下来,他凑近闻了闻,仰着小脸对他阿娘说道,“好香,谢谢阿娘。”

    “真好吃。阿娘,你也尝尝。”柳明珏抓起筷子夹了一口面条,而后夹了一筷子给他阿娘,要他阿娘吃。

    知道儿子的脾性,陶氏凑过去吃了一口,笑弯了眼,说道,“嗯,好吃。阿娘吃了,五娃自个吃吧。”

    儿子从小就知道孝顺阿娘,有个什么好东西都要分给阿娘吃,若是她不吃的话,他自个也不肯吃。有时候陶氏自个也想,她怎么就生出了一个这么好的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还这么懂事乖巧,简直就是老天爷送给她的宝贝。

    早餐是粟米粥加一盘腌菜和几张二合面薄饼,早先柳明珏吃过一碗面条,到吃饭那会他不饿,也就没有吃。柳家虽不富裕却也是吃的饱穿的暖。

    吃过早饭后,一家人各忙各的事情去了。

    柳明珏跟着柳明耀去书房,他三哥先带他认读一遍“三字经”,然后让他自己在书房背书。

    巳时,柳明珏就在院子里到处溜达,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午时在钱庄当账房的柳老爹,在酒楼当庖厨的二哥,是不回家吃饭的,都在坊间吃午饭。

    在菜市猪肉摊卖猪肉的大哥,早上走时,带了一些饼子,中午饿了充饥,剩下的小孩和女眷,中午的饭菜和早饭是类似的。

    申时,陶氏从正屋的东屋出来,“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今日是五娃的生辰,去后院捉只鸡,杀了,晚膳吃。”

    听到婆婆的喊声,从东厢房出来的陈氏和李氏,“哎,知道了,娘。”马上就去后院逮鸡。

    大刀往鸡脖子上一抹,鸡血喷了出来,没一会那只鸡就不动了。

    “把水倒下来。”陶氏招呼李氏动作麻利点。

    灶房里煲了热水,陈氏把鸡杀了,李氏把煲好的热水端出来,倒下去大盆里面,大家一起动手把鸡拔了毛。

    一只鸡砍成两半,一半留着明天吃,一半拿去炖鸡汤,再往里面放了香菇、大白菜和粉条去炖,煮熟的鸡捞起来切成块再和萝卜一起红烧,有一大盘了。

    未到酉时,柳长青就从钱庄回来了,念着今日是小儿子的生辰,比往日早了一些。

    “呦,家里今天还杀了鸡啊?”二哥柳明宗回来闻到了肉香味,掀开盖子一看,看到盘子里盛着的鸡肉,问道。

    正好大家都回来了,陶氏就说开饭吧。

    “阿爹,吃饭了。”

    “嗯。”

    晚餐是二嫂李氏和二丫一起做的,在陶氏喊着吃晚饭的时候,大嫂陈氏和大丫,都纷纷进灶房端碗,端盘子,端菜。

    陈氏把锅里的煮好的二米饭一大半铲到一个大的陶瓷盆里,剩下的一小部分放在一个小的陶瓷盆子里。二嫂端着大陶瓷盆子,大嫂就跟着后面端着小陶瓷盆子。

    柳李氏把陶瓷盆放在大堂中间的一张大的方桌上,柳陈氏就非常有眼力见的把自己手中小的陶瓷盆子放在旁边的一个小的四平高桌子上,柳家一直是男女分席。

    柳老爹带着家里的男丁都已经在桌子上坐下了,一盘清炒白菜,一盘炒豆芽菜,一盘煎豆腐,一盘红烧鸡块萝卜,一大碗鸡汤,今儿大家都有肉吃。

    柳明珏看着桌上的菜,心里是满意极了,自家的生活水准慢慢提高了。

    柳明珏在男丁的那个大桌子上,陶氏在女子的桌子上。柳家是主食放在桌子上,吃多少盛多少,自己盛。

    只要不做的太出格,陶氏也不限制谁多吃还是少吃,她把切出来的鸡腿放到了小儿子的碗里。对此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就是有什么意见也只得放回肚子里。

    古代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所以一屋子人静悄悄的吃饭,只有筷子和碗还有搅饭菜的声音。哪怕是小小的二头都是安安静静的捧着自己爹为他特制的小木碗大口呼呲呼呲的吃着。

    他们家里人多,半只鸡分下来一人也没几块,但是尽管如此,大家吃的都很高兴了。

    吃了鸡还有鸡汤喝,鸡汤煮出来的大白菜又香又软,柳明珏吃了一大碗的粉条,喝了一碗汤,吃的很满足。

    不过今天不止是他吃的很满足,大家都吃的很满足,最后连锅底的汤都喝光了,一点不剩。

    一大家子人用完晚食后,柳老爹带着家里的男丁在屋里喝茶闲聊,陶氏指挥着儿媳女孩子们收拾碗筷,在厨房冲洗收拾。

    一阵忙活之后,柳明珏觉得最重要的时间到了。柳老爹招呼着五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妇在大堂坐下,开始了家庭会议。

    除了大侄子大头坐在椅子上,其他的萝卜头在大丫的带领下都是坐在小板凳上,二丫二头三头三个是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三个人推的歪七扭八的。

    大丫还时不时伸手去扶一下快被推倒的弟弟们。

    柳老爹咳了咳,沉声道:“五娃今年五岁了,我打算送他去族学。老大,大头你是什么打算,一起送去,还是过几年再送去?”

    说完抬眼看了看柳明光,结果这群人一声不吭,柳大哥憨憨的坐着听着,老二是眼观鼻,鼻观心。

    柳老爹觉得养儿子真是的要债的啊,只好继续开口说道:“老大,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听老爷子点名了,柳明光这才抬头看了看柳明珏,笑眯眯的说道:“这有啥,去呗,我们都是去族学的,都是读到二十岁的,至于大头也一起送去吧。”柳大哥憨憨的朝着柳明珏笑了笑。

    柳老爹听完就抬头看向柳二哥柳明宗,抬抬下巴示意该他说了,柳明宗抓了抓头说道:“我听爹和大哥的。”

    说完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只不过,大伯到底是童生,到时候还要去其他私塾那里读书,束脩肯定很贵,家里都供的话,我怕供不起。我现在在云鹤楼当庖厨,一年大概15两银子,大哥一年大概20两银子,家里田地一年顶多45两,家里米菜到是不用花钱,但是日常开销、人情往来还是需要的。

    爹你赚的比我们多,但家里以后要读私塾的孩子一茬一茬长起来了,目前一年要花二十来两银子了。”

    柳明宗说完看了老爷子一眼,看老爷子脸色没变才安心下来,他知道他这番话老爷子可能不爱听的,但他也要为了自家儿子以后想啊,万一小弟和大伯一样咋办?

    二伯娘李氏听完当家的话,还赞同的点头,其实按照她的想法,老三就不该读了,反正他也没考上童生,还不如去找个铺子当账房。

    柳老爹听完点点头,其实他心里早有数了。老大老二都是好孩子,只不过家里都是老大和老二在赚银钱,老三、老四一直在读书。

    他虽是有心想要继续供着他考个秀才,但也不能寒了另外两个儿子的心,再加上家里小子们也都要读书了,挣的钱都快不够花了。

    柳老爹说了下自己的决定,“这样,老三就自己在家读书了,等到二十岁还没有考上童生的话,就去当账房,如果考上童生了就去族学教蒙童,要考秀才就自己想办法去考了。

    从今日起,你们各房所赚的钱,交给公中一半,女眷的绣花和嫁妆钱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来。

    第一种,只在族学上学的话,只有笔墨纸费用,公中可以供各房孩童到二十岁;第二种在族学已完成学业,需要更进一步学习的话,束脩公中出一半,也是供到二十岁;如果二十岁还是没考上秀才,公中将不再负担一半的费用。若是还要继续读书,就由你们各房自己全力承担......

    五娃是我小儿子,所以他之后的束脩是我供。按理现在应该是你们开始奉养我和你娘了。但是明珏还小,那就只能我自己供他。

    你们也不要觉得我的钱该是你们的,要知道我是你们老子,我也把你们养到这么大,该尽的责任也尽完了,以后你们自己尽自己的责任。”

    柳长青这话一出口,陈氏、李氏心下都松了一口气,想到自己可以留有一半的月钱,脸色肉眼可见的好起来。

    陶氏想说点什么,但看当家的脸色,没敢说些什么,陶氏如此,李氏更是了,她一向怵这个公公。现在更不敢吭声了。

    别看他娘平常咋咋呼呼的,家里大小事情都是他娘做主,但实际上一旦他爹出声,家里除了老太爷是没人敢反对的。而老太爷平常除了孙子读书这件事,其他家里事也都不参与,佛系的很。

    所以说,家里几乎是他爹的一言堂。这就是这个时代,这就是一家之主的威严。

    不过他爹一向公正,即便心里对他有所偏爱,但做事大面上从不偏着谁,不像他娘,偏心的明明白白,谁都无法动摇小儿子在她心里的地位。

    这才是二嫂偶有不满也只是阴阳怪气的说他几句,也是家里矛盾没有爆发的原因。

    简短的家庭会议以家里供孩童读书到二十岁告终。

    会议结束后,大嫂去厨房烧一锅开水,各房从厨房打开水回去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