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当年独醒客
繁体版

第六章:岁月温柔似刻刀(9)

    中关村最醒目的是海龙电子城正在盖着,巨大的建筑物是一副鹤立鸡群的样子。我们会跑到西边的一大片小平房里面,被各种当地的人引导进小屋子了。我们总是在一个个纸箱子一张张的去翻找各种感兴趣的光盘,游戏、电影、软件、书籍等等。

    我被BJ的同学带着去看新鲜,他是个老手,熟练的去挑想要的游戏盘,我只是偶尔会买一点自己喜欢的内容。有一次我们正在小屋子里挑光盘,外面来了扫黄打非的执法人员,房主很有经验的告诉我们别出声,别害怕,他从容地出去把房门从外面锁上了。别误解,这种盗版盘属于非法出版物,和黄没什么关系。我紧张坏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但是我同学和其他人似乎见怪不怪的样子,依旧不紧不慢的翻看着光盘,只是不说话了而已。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房门响了几声,开锁以后房主表情轻松的回来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第一次见到《UO·创世纪》的游戏就在这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经过漫长的等待,游戏安装好之后,第一次看到了互联网的游戏。我们之前玩的都是单机版游戏,最多也就是能够在局域网联网对战,而《UO》是第一款真正的互联网游戏。也许是太过于小众了,玩的人并不断太多,不稳定的网速也是比较糟糕的体验,完了没多久就感觉索然无味。再后来爆火的网络游戏是《万王之王》、《石器时代》。那个时是《仙剑奇侠传》、《英雄无敌》、《帝国时代》、《duke》的时代,网吧里面呼来喝去的都是组队玩家的吵嚷声。

    我在和同学的通信中,和他们谈及游戏,得到的回复却是寥寥数语。我知道,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我们已经逐渐的不在同一个时代了。这是在BJ这样的城市和其他二线城市上学产生的巨大差异之一吧。人和人的认知就是在这样的一点一点生活中逐渐拉开的。我和同学之间情感和价值观的维系会固守在当年一起生活的那个时间段,只有少数人能保持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人生经历的一个很大的遗憾。

    学校里面的礼堂,经常会有各种演出。已经是4月出暖花开的季节,我也被宿舍同学拉着一起去看摇滚乐队演出,我都不知道乐队名字。礼堂内气氛热烈,荷尔蒙飘荡在每个角落。看起来是个新乐队,唱的歌词含糊不清,听不太懂在唱什么。现场大家跟着音乐跳跃、挥舞手臂,让我这个小地方来的人感觉到自己的格格不入。当时正是沙尘暴肆虐的时候,BJ在前一天下了一场“泥雨”。那是真正的泥雨,整个城市被一层泥浆覆盖了。乐队主唱在台上大喊:“BJ昨天刚下了一场雨,那是雨吗?”台下的人大声回复:“不是!”台上又说:“那是泥!”台下气氛迅速上升到了顶点,欢呼声掩盖了巨大的音响播放的歌曲声。我在拘谨中也被感染者,小幅度的跟着节奏点头、摇头,体验着全新的一直感觉。

    我也第一次在体育课上打了排球。第一次去学校健身房体验了一下各种健身器械。很多的第一次让我这个小县城来的土包子开了眼界,本以为已经熟悉了半年的城市在新的体验中又开始变得陌生。我开始知道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也开始知道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世界远不如真实世界来的多彩。我开始逐渐的褪去从家乡带来的拘谨,尝试着融入大城市。

    BJ是个很有趣的地方,老BJ的那种气场给外地人很大的压力。蹬三轮车的叫板爷,而开着昂贵汽车的反而叫的哥。我理解这个称呼和经济地位没关系,只是因为蹬三轮的BJ老大爷太多,开出租的年轻人多,见了他们都需要像晚辈那样和长辈打招呼。学校南门外不远处是动物园,周边有一大片平房区,经常能看到提笼遛鸟的BJ大爷。如果有兴趣,可以在他们傍晚下象棋的时候,静静地站在边上看他们下棋,听他们聊天,那是一个能打开学生世界观的场景。他们聊的话题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当然了,最终大概率还是要落回到“咱BJ城如何如何”和“当年咱祖上如何如何”。

    终于,我等到了唐兰芝的回信。收到信的那一刻,感觉就不是很好。薄薄的一封信,用透明胶条很整齐的封着信封口。我回到宿舍,小心翼翼的用裁纸刀整齐的割开信封,果然里面只有一张纸。她一开头就是一种很低落的语气,看起来开学的生活并不开心。她甚至说我可能都不会是她的朋友了。她还说自己对BJ有很多向往,有糖葫芦、胡同、香山、故宫等等。因为在假期我们并没有单独聊天的机会,她问了一些我生活学习上的事情。结尾的时候,她连续的说抱歉,并且再次强调要继续做朋友,还让我原谅她,还希望我能继续给她写信。

    我看完了之后是一团懵,不知道她道歉是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没回我的信吗?她究竟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半年后又提到对BJ有向往?为什么我一肚子疑惑只能在回信中继续问她,看看她怎么回复我吧。当天晚上我就写好了回信,第二天邮寄了出去。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个美好的时代。每天新鲜的朝阳让我兴致盎然,即使是青春期的悲伤与失落也都是此生不会再有的经历。四十岁以后才明白这一切过往皆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