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当年独醒客
繁体版

继续续写的续

    也不知道是谁说的一句话:童年受到的伤害,需要用一辈子来治愈。我搜索了一下,竟然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出处。看起来,百度都不知道的事情还是有的。我想说的是,因为青春受的伤,用了二十年,好像治愈了。我能够开始写一写记忆中的往事,应该还是有了一些直面的勇气。

    生活是诡谲的,上帝之手总是随心所欲的打开一扇门又关掉一扇窗。我们犹如生活在一个透明的巨大的玻璃箱子中的蚂蚁,他老人家有闲情逸致的时候,偶尔观察一下,甚至会扔进来一点面包屑让我们欣喜若狂。而大部分时间,上帝根本无心顾及我们。

    我一直觉得世界只有两部分,心之内和心之外。心之内是一个自己独享的黑白世界,极简的色调,各种饱和度不同的黑白灰实时变化。当经历极度的情感波动的时候,这个世界和我之间就有一层隔膜,我踽踽独行在自己的情绪里面无法自拔。心之外则斑斓无比,有着让人应接不暇的明媚与晦暗,炎热与寒冷,喧嚣与寂静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被外界的各种信息束缚起来,很难再有独享独处的那份静谧之情。

    一直到有了写东西的想法之后,才开始慢慢的捡起那些丢失的记忆碎片。回望自己走过的人生,真正到了需要拿文字描述的时候,才发现能够想起来并值得记录的事情寥寥无几。很多次都在怀疑自己的记忆是不是出了问题,感觉中当年那些浓烈的情绪,似乎都是无中生有的,因为实在无法找出对应的事实来印证那些情绪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在系统的回忆自己过去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让人惊愕的情况。

    我们喜欢看小说,看电影,很大一个程度都是因为自己无法经历那些虚构情节,所以需要猎奇和寻找心理补偿。如果是写纯虚构的故事的作家,都是很厉害的角色,想象力让人佩服。而那些写自己真实经历的作家,则更加让我钦佩其勇敢。比如古典名著《红楼梦》,比如国外的《追风筝的人》,读到这些优秀的作品,感叹其笔法精妙之余,更加佩服他们的坦诚与勇气。

    我之前写《不是当年独醒客》,有些内容还是没有胆量写出来。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还有一方面是不想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你看,这就是一个中年人所缺乏的勇气。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都是变得越来越怂的,大部分时候我们把这种情况包装成“理性”。我们知道对错,却不再有勇气去面对和纠正它,我们把这种情况粉饰成“成熟”。

    这既然是怀念过去,就避免不了我的主观揣测和片面,也不自觉的会美化自己的言行。我曾半认真半开玩笑的和同学说,我要把自己“黑化”,但到了最后,也没有勇气真的写出来。别说黑化了,就是有些龌龊的真实想法,也没胆量写给自己看,哪怕只写给自己一个人看。我的内心有些自傲情结,总是不愿接受自己的平庸与懦弱,即使自我认知到了也极度不愿意承认。

    小说写了十几万字,并不是我有多么的能写,而是在半推半就的状态下完成的。唯一的读者也是当时的推动者,曾很认真的告诉我:你现在写的很痛苦,但是写完之后你会感谢我的。她说的很准确,写的时候确实很痛苦,有时候几天也憋不出来一段像样的言语,还要承受自揭伤疤的时候的疼痛感。更要命的问题是,把外面的结痂揭开后,还要仔细的观摩并描述,真不是人干的事。记得春节的时候,我实在是被写作时的情绪苦恼的不行,莫名的发火来宣泄情绪,这是我好多年都没出现过的情况了。

    还有一次,喝了一点酒,和她吵了起来,把凶狠的言词通过微信抛向了对面。第二天,清醒一些之后,内心很是后悔,但是也没有勇气去挽回。一是面子作祟,二是担心产生新的误解。你看,这就是我说的中年人才有的“怂”,还心存侥幸的期待对方能理解。

    说真的,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