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活着
繁体版

用爱去拥抱世界

    用爱去拥抱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温暖。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找到一条认为有意义的事,我们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

    热爱生命,拥抱生活!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空闲时间,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很多书,这些书就像清澈的泉水一样滋润着干涸的大地,就像灿烂的阳光一样温暖着我的心,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便要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海伦·凯勒在出生19个月时就被可怕的疾病夺走了视觉和听力,性格也随之变得古怪、暴躁。她失去了与这个世界沟通、联系的桥梁,直到如天使般温柔的莎莎文老师走进她的生活,教她认字,打开了她心中的眼睛。当她感悟到“水”这个字的时候,她欣喜若狂,这一小小的进步激发了她前进的动力。于是,她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吸取着知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与枯燥中阅读了多部名著,吸取了多位名人的思想精髓,学会了法语、拉丁语、德语等多国语言,一步一步攀登上了希望的顶峰。海伦用她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经历使我汗颜,我将时刻警醒自己:抛开惰性、奋勇拼搏。

    生活如诗,可以吟诵出参差错落的诗行;生命如歌,可以唱出起伏优美的旋律;人生如画,可以描绘出五颜六色的斑斓色彩。正如伟大的画家梵。高创作的《盛开的桃花》那样,画面光鲜亮丽,充满生机,昭示了梵。高积极乐观地热爱生活,崇尚生命的内在狂热。

    破茧成蝶,只在瞬间,只要你勇敢去拼搏,就可能获得成功后的美丽与喜悦。在花园里,毛毛虫看见蝴蝶在飞舞。毛毛虫十分羡慕,他看到旁边有个茧。毛毛虫想钻进去,直起身体扭动着。可是他太胖了,就像一个放满气的气球,往小口袋里压,于是它收缩着身体往茧里钻没能成功。它想:“为什么钻不进去,一定是之前吃太多东西了,钻不进去。又自我安慰道没事的,这个方法不行说不定别的方法行呢?”接着,他费力地弯下腰,把茧往上拉伸,脚蹬住地,身子往后仰。忽然一只鸟飞过,看到毛毛虫就落在还落到旁边的树上看着,树也低下头看着,小动物们也在旁边静静的观望。此时的森林安静极了,只有毛毛虫钻茧的声音。而毛毛虫因为用力过猛突然“嘭”一声摔倒了,即使倒地它也不罢休,非要钻进茧里不可,瞧他拱背、顶地、翻滚......想尽一切办法钻进去。最后它终于成功了,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里飞舞。

    仙人掌的种子在播种后,在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开始萌芽,然后就可以看到它长出了小刺。这个时候它再不断的生长,就会长出很小的球体,接着它的球体会越长越大,就会长出一棵健康的植株,最后的阶段就是开花,并且会结果。仙人掌虽然平凡,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仙人掌的故乡是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它几乎是不死的.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它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不与其它的植物计较,不与其它植物争名利、抢位子。它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为沙漠增添一份亮丽的色彩。仙人掌做不了花,没办法让人捧在手心里,但是它还是依然努力生长。仙人掌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干旱的沙漠中生长着,而且给人们贡献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孔子的一生都在寻找,寻找一个可以理解他主张的君主。然而孔子的一生却充满着坎坷磨难。他带着弟子四处游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还是没有人用他的主张,大家都对他置之不理。虽然做过几次官而且政绩卓著,但为期很短,更多的往往是四处碰壁,有时还会被围攻,甚至有一次差点饿死,形同“丧家之犬”,在孤独、落寞中完结一生;与他有关的重要经典他从未主动操刀动笔,往往由后学结集完成,《论语》也是这样,它是记载孔子的生平讲学和弟子们言行的一部书,共计20篇,它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自幼好学,一生坎坷,因为他的坚持他的努力,开辟了中华文化。所以我们要共同为承传中华传统文化,造福千秋万代而不懈努力!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由于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劝学告诉我们:人不能光凭天资,还要勤奋学习,多加实践,才能提高自己。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是人一生的头等大事,而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事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坚定了终生学习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传授给他的弟子们。所以我们都要向孔子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志当存高远,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真如文天祥所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不过是你的几次伸手,和你的几次予人温暖。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把爱传递给别人,那么每次你的伸手之劳,也会反过来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曾经的你伸手给别人,那么今后的你,是可以拥抱世界,拥抱爱。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希望你和这个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心怀坦诚,兴趣盎然。

    敞开心扉,用爱去拥抱这世界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