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身为建文帝
繁体版

明教之患

    自从那日皇太后来和朱允炆说了与明教圣女的婚事之后,朱允炆便连着好几日都召见锦衣卫进宫命人打听着明教的一些状况。

    京城之中那些不明情况的大臣们都以为是朱允炆命令锦衣卫排查收受燕王贿赂的官员们呢!各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都着急的安排这府里的管家趁着夜色去户部上交银两。

    在朱允炆命令下达后的三天之内较之白天的冷清,户部的晚上可都是门庭若市几乎都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到户部大堂这才送走最后一位蒙着面的熟人。

    “万岁爷这是户部递上来的折子和锦衣卫此前登记的名单您请过目。”魏忠贤把两份奏折递给朱允炆。

    朱允炆打开翻看了一会笑嘻嘻地说道:“难怪户部光整理就花了五天时间,收贿的人数居然多达一百余人,其中六部一半以上官员都收到了燕王数目不等的真金白银啊!”

    “万岁爷,燕王这可是下了血本啊!这些金银细软,文玩字画折合白银竟多达五百万两快赶上江南一省半年的税赋了。要不是早先万岁爷教会户部的官员们阿拉伯数字计算的方法这些赃款怕是还要清点数日。”魏忠贤在一旁接着说道。

    “下什么血本,你认为这些钱燕王是真的送给他们的吗?我的这位皇叔可是当今枭雄怎么会给人送礼呢。这些钱财只不过是暂存在这些人手中罢了,你觉得我手中的这份名单燕王那会没有吗?这些人不仅仅是在我这上了死刑架在燕王那也同样是被写在了生死簿上。”朱允炆盯着手上的名单眼睛都不抬一下的说道。

    “叫户部把这些赃物折算成银两送到皇宫里来。顺便让锦衣卫把那几个冥顽不灵的家伙给我抓了抄家。男子杀头流放,女子充入教坊司。朕给过他们机会了可惜这些人不知道珍惜啊!至于名单上的这些人暂时饶他们一命。”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是决定了几百人的命运,现在这位少年天子所展现出来的魄力已经让魏忠贤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如今的万岁爷再也不是太祖皇帝在位时所期许的守成之君,其目标是要成为秦皇汉武般的雄主,魏忠贤对此深信不疑。

    魏忠贤缓缓的退下后,朱允炆也是揉了揉发酸的眉头对着屏风后面说道:“延益出来吧!刚刚魏忠贤所说的你都听到了吧?这是那些官员的名单你也看看吧!”

    于谦伸手接过朱允炆递来的奏折翻看道:“陛下对这些人,难道真的就此姑息了吗?”

    “不然能怎么办?难不成朕把他们都杀了不成?”朱允炆无奈的揉着额头。

    “陛下正该如此啊!贪污腐败、通敌卖国之风绝不可在我朝官员之中盛行。此事绝不能姑息,我们要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啊!陛下!”于谦看着朱允炆激动地说道。

    “延益啊!不是朕不想动这些人,我朝养着这些蛀虫何用之有啊!可是这些人都是明教的徒子徒孙。朕刚刚登基对内朝中根基不稳,对外又有燕王叛乱,塞外诸部族虎视眈眈。现在对明教动手还为时尚早啊!”

    听到‘明教’于谦也是陷入了沉默,对于这一神秘的组织于谦也早有耳闻。明教成立年月悠久,其中成员大多都是名门望族、当世的一些能人大儒。魏晋以前世家大族与他们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至于国家的诸多政事之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唐宋以后世家大族没落缙绅地主又成为了他们的主力军在朝堂和地方上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就连太祖高皇帝在位时对明教也是束手无策,现如今的局面对明教动手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陛下,此番召见微臣是想要与臣商议明教一事?”于谦试探性的问道。

    “还是延益懂朕啊!明教一事在朕心中才是最为头疼之事啊!想比之下燕王造反都显得那么的无关紧要,燕王造反不过是让得北境一时动荡。可明教一事若是处理不好那么动摇的就将会是我大明的国本啊!

    太祖皇帝在位时迟迟不肯开设恩科就是因为不想让明教人士大肆渗入我朝堂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前制定国号一事太祖皇帝对于明教就已是耿耿于怀了。只不过当时势力尚弱,北方还有元朝势力盘踞不得已向明教妥协。等收拾完北元之后回过神来,明教势力已经遍布朝堂。明教弟子胡惟庸更是成为了中书省宰相,朝中的一些功勋元老大多都受到了明教的拉拢。

    太祖皇帝也只好成立锦衣卫收集明教的不法之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明教人员知道太祖皇帝迟早要对他们动手早就做好了准备,勾结外邦,暗中拉拢兵士意图颠倒我大明江山社稷。太祖皇帝不得已之下才大兴牢狱,可是依旧不能肃清朝野。反而激怒了明教他们趁太子出巡陕西时暗中投毒致使太子薨逝,太祖皇帝知道后反而被明教教主威胁。最终太祖皇帝在万般无奈之下和明教教主签订盟约,让朕成年之后迎娶明教圣女,明教则辅佐我成为大明天子。否则明教就要煽动各方藩王造反,还要勾结南方的蛮夷入侵我大明。

    在那之后太祖皇帝就撤销了锦衣卫停止了对明教的一切行动,这些都是朕重设锦衣卫后,在北镇抚司衙门里面找到关于明教记载之事中了解到的,明教的势力超乎你我的想象。

    太祖皇帝与明教教主签订盟约之事被其视为奇耻大辱秘密的写进了遗诏之中放于乾清宫的龙塌之下,我也是前几日无意中翻到的。”

    听完朱允炆的介绍于谦也是满脸震惊,不仅仅是震惊与明教势力的庞大,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可都是前朝秘史朱允炆居然会如此详细的与他说明。

    皇恩浩荡,圣宠无双啊!

    此刻于谦的脑海中只有这么几个字。

    只见于谦激动的跪下:“陛下微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朱允炆也是被于谦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延益你这是干什么,说什么死不死的你的命给朕好好留着。朕还指望你辅佐朕一同开创我大明盛世呢!你还记得的你高中之时,在祖皇帝面前说得那一番话吗?朕至今还是如雷贯耳啊!

    那日太祖皇帝在奉天殿设宴款待新科进士,酒酣耳热之时问在场的新科进士为何入朝为官。各种答案之中我最满意的就是你的回答。

    我记得当时你醉意朦胧说道,你要用毕生之精力扫平世间之不公,除去一切不平之冤屈;废除一切之陋习。还我大明乾坤朗朗,百姓安居乐业。

    随后太祖皇帝问你,做这些事情怕是要与这世道为敌斗上一斗,可能会失掉性命的。

    你随即也不做回答借着酒意当场做了一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太祖皇帝大为赞赏,你如此年纪就做到了尚书之位。固然因为是能力出众但同样是离不开那是宫宴你的表现实在是光彩夺目,让太祖皇帝对你是爱护有加啊!

    当时的豪言壮语朕历犹在耳,不知延益是否忘记了?”

    面对朱允炆的问话于谦更是含情脉脉的看着他。这目光灼灼可把朱允炆吓了一大跳都有点怀疑这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于少保不会是gay吧?

    “臣从未忘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是吾辈读书人的毕生之愿。”于谦无比激动的看着朱允炆说道。

    朱允炆也是十分满意的拍了拍于谦的肩膀说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人啊!延益朕现在有一件关乎我大明国运的大事要交予你去办,不知你可愿意啊?”

    于谦赶忙跪下无比坚定的说道:“陛下!微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允炆赶忙上前搀扶于谦:“这件事要是办好了我大明可兴盛百代,若是做不好的话那恐怕我大明就要二世而亡了。”

    朱允炆顿了顿神色郑重的看向于谦,心想:大名鼎鼎的于少保啊我在史书上会不会成为王莽就看你的了啊!

    “明教之患不仅仅在庙堂之上,更在民间。其中全国各州府的缙绅地主就是明教安插在我大明的毒瘤。明教自建国以来就开始拉拢这些个地主富商欺压百姓,坏我大明根基。在洪武年间我朝就出现了多起影响恶劣的土地兼并事件。所以朕打算在西南诸地‘改土归流’同时江南数省的那些地主恶霸的田地朕想要收归朝廷。具体的措施我都写在了这本《大明田亩法》之中了。我想要你做得就是施行朝廷的这项命令,我大明朝不与士大夫共天下当与百姓共天下。延益你是知道的土地是这些贫穷百姓赖以生存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办好。”

    于谦看到朱允炆殷切的眼神也是从朱允炆手中郑重地接过了这部法令:“臣必不辜负圣上所托。”

    “延益,朕相信你的能力。这事急不得你先回去仔细研读这法令中的内容等北境战事结束,你在出发前去江南,西南等地。彻底消灭缙绅地主对寻常百姓的压迫这仅仅是我们对付明教的第一步。我们光瓦解了他们的中坚力量还不够,明教在那些寒门子弟之中有不小的号召力。最近几年明教完全是垄断了笔墨书籍的制造印刷,寻常百姓想要靠读书考取功名的路子越来越难走了。想必这一点延益你是深有感触的吧!所以我已经派齐泰、黄子澄等人简化汉字的书写。并且派‘三杨’制定可以向全国百姓普及教育的方针。彻底的结束明教对知识的垄断,摧毁他们在读书人心中神圣的地位这便是我们的第二部计划。至于最后嘛,那便是扫除朝堂之上明教的所以官员。”

    于谦听了之后却是眉头紧皱,虽然朱允炆分析的没有错。可是这些计划看起来能够施行的可能微乎其微。打击缙绅地主这个尚且还好说,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虽说缙绅地主数量庞大可说到底也就是有钱的寻常百姓。可是想要普及教育改变明教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这实在是太难了,读书识字的成本对大明的寻常百姓来说实在是太高了。一户寻常人家小孩到了十三四岁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家庭重要的劳动力了。要是让他们去读书识字那对一个家庭的生计带来的只会是沉重的负担,这根本就行不通。

    于谦开口说道:“陛下!微臣认为要想撼动明教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这事似乎有点难办啊!”

    并不是于谦想对朱允炆泼冷水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啊!

    “哈哈哈!延益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是我问你让我大明所有子民都能识字读书是不是一件好事。我大明会不会因此强盛?”朱允炆发问道。

    “可是陛下,我朝尚有许多百姓未能温饱哪有精力让他们的子女读书习字呢?”于谦无奈地说道,他觉得皇帝在这件事上想得过于简单了。

    “延益稍安勿躁!你听朕细细与你道来。”朱允炆拉着于谦说了好久。

    足足过了四个多小时于谦这才满脸兴奋的对着朱允炆跪拜道:“陛下!如若真如陛下所说一样这真乃我大明之福也!”

    “延益只要我们君臣同心必然会有那么一天的。”朱允炆对着于谦承诺道/

    “万岁爷,皇太后带着圣女入宫了现在正在乾清宫等着万岁呢。”殿外的一名太监禀报道。

    “延益今天就先说到这吧!你先回去好生研读我给你的《大明田亩法》若是有不妥之处你便自行修改。我想这些东西今年冬天你就可以用得上了。”朱允炆对着一旁的于谦说道。

    “臣遵旨!”于谦跪拜之后便起身离去,今日进宫实在是难以压抑内心的心情。得知陛下有如此雄才伟略实在是我大明社稷之福,我大明百姓之幸。自从那日皇太后来和朱允炆说了与明教圣女的婚事之后,朱允炆便连着好几日都召见锦衣卫进宫命人打听着明教的一些状况。

    京城之中那些不明情况的大臣们都以为是朱允炆命令锦衣卫排查收受燕王贿赂的官员们呢!各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都着急的安排这府里的管家趁着夜色去户部上交银两。

    在朱允炆命令下达后的三天之内较之白天的冷清,户部的晚上可都是门庭若市几乎都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到户部大堂这才送走最后一位蒙着面的熟人。

    “万岁爷这是户部递上来的折子和锦衣卫此前登记的名单您请过目。”魏忠贤把两份奏折递给朱允炆。

    朱允炆打开翻看了一会笑嘻嘻地说道:“难怪户部光整理就花了五天时间,收贿的人数居然多达一百余人,其中六部一半以上官员都收到了燕王数目不等的真金白银啊!”

    “万岁爷,燕王这可是下了血本啊!这些金银细软,文玩字画折合白银竟多达五百万两快赶上江南一省半年的税赋了。要不是早先万岁爷教会户部的官员们阿拉伯数字计算的方法这些赃款怕是还要清点数日。”魏忠贤在一旁接着说道。

    “下什么血本,你认为这些钱燕王是真的送给他们的吗?我的这位皇叔可是当今枭雄怎么会给人送礼呢。这些钱财只不过是暂存在这些人手中罢了,你觉得我手中的这份名单燕王那会没有吗?这些人不仅仅是在我这上了死刑架在燕王那也同样是被写在了生死簿上。”朱允炆盯着手上的名单眼睛都不抬一下的说道。

    “叫户部把这些赃物折算成银两送到皇宫里来。顺便让锦衣卫把那几个冥顽不灵的家伙给我抓了抄家。男子杀头流放,女子充入教坊司。朕给过他们机会了可惜这些人不知道珍惜啊!至于名单上的这些人暂时饶他们一命。”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便是决定了几百人的命运,现在这位少年天子所展现出来的魄力已经让魏忠贤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如今的万岁爷再也不是太祖皇帝在位时所期许的守成之君,其目标是要成为秦皇汉武般的雄主,魏忠贤对此深信不疑。

    魏忠贤缓缓的退下后,朱允炆也是揉了揉发酸的眉头对着屏风后面说道:“延益出来吧!刚刚魏忠贤所说的你都听到了吧?这是那些官员的名单你也看看吧!”

    于谦伸手接过朱允炆递来的奏折翻看道:“陛下对这些人,难道真的就此姑息了吗?”

    “不然能怎么办?难不成朕把他们都杀了不成?”朱允炆无奈的揉着额头。

    “陛下正该如此啊!贪污腐败、通敌卖国之风绝不可在我朝官员之中盛行。此事绝不能姑息,我们要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啊!陛下!”于谦看着朱允炆激动地说道。

    “延益啊!不是朕不想动这些人,我朝养着这些蛀虫何用之有啊!可是这些人都是明教的徒子徒孙。朕刚刚登基对内朝中根基不稳,对外又有燕王叛乱,塞外诸部族虎视眈眈。现在对明教动手还为时尚早啊!”

    听到‘明教’于谦也是陷入了沉默,对于这一神秘的组织于谦也早有耳闻。明教成立年月悠久,其中成员大多都是名门望族、当世的一些能人大儒。魏晋以前世家大族与他们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至于国家的诸多政事之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唐宋以后世家大族没落缙绅地主又成为了他们的主力军在朝堂和地方上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就连太祖高皇帝在位时对明教也是束手无策,现如今的局面对明教动手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陛下,此番召见微臣是想要与臣商议明教一事?”于谦试探性的问道。

    “还是延益懂朕啊!明教一事在朕心中才是最为头疼之事啊!想比之下燕王造反都显得那么的无关紧要,燕王造反不过是让得北境一时动荡。可明教一事若是处理不好那么动摇的就将会是我大明的国本啊!

    太祖皇帝在位时迟迟不肯开设恩科就是因为不想让明教人士大肆渗入我朝堂之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前制定国号一事太祖皇帝对于明教就已是耿耿于怀了。只不过当时势力尚弱,北方还有元朝势力盘踞不得已向明教妥协。等收拾完北元之后回过神来,明教势力已经遍布朝堂。明教弟子胡惟庸更是成为了中书省宰相,朝中的一些功勋元老大多都受到了明教的拉拢。

    太祖皇帝也只好成立锦衣卫收集明教的不法之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明教人员知道太祖皇帝迟早要对他们动手早就做好了准备,勾结外邦,暗中拉拢兵士意图颠倒我大明江山社稷。太祖皇帝不得已之下才大兴牢狱,可是依旧不能肃清朝野。反而激怒了明教他们趁太子出巡陕西时暗中投毒致使太子薨逝,太祖皇帝知道后反而被明教教主威胁。最终太祖皇帝在万般无奈之下和明教教主签订盟约,让朕成年之后迎娶明教圣女,明教则辅佐我成为大明天子。否则明教就要煽动各方藩王造反,还要勾结南方的蛮夷入侵我大明。

    在那之后太祖皇帝就撤销了锦衣卫停止了对明教的一切行动,这些都是朕重设锦衣卫后,在北镇抚司衙门里面找到关于明教记载之事中了解到的,明教的势力超乎你我的想象。

    太祖皇帝与明教教主签订盟约之事被其视为奇耻大辱秘密的写进了遗诏之中放于乾清宫的龙塌之下,我也是前几日无意中翻到的。”

    听完朱允炆的介绍于谦也是满脸震惊,不仅仅是震惊与明教势力的庞大,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可都是前朝秘史朱允炆居然会如此详细的与他说明。

    皇恩浩荡,圣宠无双啊!

    此刻于谦的脑海中只有这么几个字。

    只见于谦激动的跪下:“陛下微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朱允炆也是被于谦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延益你这是干什么,说什么死不死的你的命给朕好好留着。朕还指望你辅佐朕一同开创我大明盛世呢!你还记得的你高中之时,在祖皇帝面前说得那一番话吗?朕至今还是如雷贯耳啊!

    那日太祖皇帝在奉天殿设宴款待新科进士,酒酣耳热之时问在场的新科进士为何入朝为官。各种答案之中我最满意的就是你的回答。

    我记得当时你醉意朦胧说道,你要用毕生之精力扫平世间之不公,除去一切不平之冤屈;废除一切之陋习。还我大明乾坤朗朗,百姓安居乐业。

    当时的豪言壮语朕历犹在耳,不知延益是否忘记了?”

    面对朱允炆的问话于谦更是含情脉脉的看着他。这目光灼灼可把朱允炆吓了一大跳都有点怀疑这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于少保不会是gay吧?

    “臣从未忘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是吾辈读书人的毕生之愿。”于谦无比激动的看着朱允炆说道。

    朱允炆也是十分满意的拍了拍于谦的肩膀说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人啊!延益朕现在有一件关乎我大明国运的大事要交予你去办,不知你可愿意啊?”

    于谦赶忙跪下无比坚定的说道:“陛下!微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允炆赶忙上前搀扶于谦:“这件事要是办好了我大明可兴盛百代,若是做不好的话那恐怕我大明就要二世而亡了。”

    朱允炆顿了顿神色郑重的看向于谦,心想:大名鼎鼎的于少保啊我在史书上会不会成为王莽就看你的了啊!

    “明教之患不仅仅在庙堂之上,更在民间。其中全国各州府的缙绅地主就是明教安插在我大明的毒瘤。明教自建国以来就开始拉拢这些个地主富商欺压百姓,坏我大明根基。在洪武年间我朝就出现了多起影响恶劣的土地兼并事件。所以朕打算在西南诸地‘改土归流’同时江南数省的那些地主恶霸的田地朕想要收归朝廷。具体的措施我都写在了这本《大明田亩法》之中了。我想要你做得就是施行朝廷的这项命令,我大明朝不与士大夫共天下当与百姓共天下。延益你是知道的土地是这些贫穷百姓赖以生存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办好。”

    于谦看到朱允炆殷切的眼神也是从朱允炆手中郑重地接过了这部法令:“臣必不辜负圣上所托。”

    “延益,朕相信你的能力。这事急不得你先回去仔细研读这法令中的内容等北境战事结束,你在出发前去江南,西南等地。彻底消灭缙绅地主对寻常百姓的压迫这仅仅是我们对付明教的第一步。我们光瓦解了他们的中坚力量还不够,明教在那些寒门子弟之中有不小的号召力。最近几年明教完全是垄断了笔墨书籍的制造印刷,寻常百姓想要靠读书考取功名的路子越来越难走了。想必这一点延益你是深有感触的吧!所以我已经派齐泰、黄子澄等人简化汉字的书写。并且派‘三杨’制定可以向全国百姓普及教育的方针。彻底的结束明教对知识的垄断,摧毁他们在读书人心中神圣的地位这便是我们的第二部计划。至于最后嘛,那便是扫除朝堂之上明教的所以官员。”

    于谦听了之后却是眉头紧皱,虽然朱允炆分析的没有错。可是这些计划看起来能够施行的可能微乎其微。打击缙绅地主这个尚且还好说,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虽说缙绅地主数量庞大可说到底也就是有钱的寻常百姓。可是想要普及教育改变明教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这实在是太难了,读书识字的成本对大明的寻常百姓来说实在是太高了。一户寻常人家小孩到了十三四岁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家庭重要的劳动力了。要是让他们去读书识字那对一个家庭的生计带来的只会是沉重的负担,这根本就行不通。

    于谦开口说道:“陛下!微臣认为要想撼动明教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这事似乎有点难办啊!”

    并不是于谦想对朱允炆泼冷水可是事实就是如此啊!

    “哈哈哈!延益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是我问你让我大明所有子民都能识字读书是不是一件好事。我大明会不会因此强盛?”朱允炆发问道。

    “可是陛下,我朝尚有许多百姓未能温饱哪有精力让他们的子女读书习字呢?”于谦无奈地说道,他觉得皇帝在这件事上想得过于简单了。

    “延益稍安勿躁!你听朕细细与你道来。”朱允炆拉着于谦说了好久。

    足足过了四个多小时于谦这才满脸兴奋的对着朱允炆跪拜道:“陛下!如若真如陛下所说一样这真乃我大明之福也!”

    “延益只要我们君臣同心必然会有那么一天的。”朱允炆对着于谦承诺道/

    “万岁爷,皇太后带着圣女入宫了现在正在乾清宫等着万岁呢。”殿外的一名太监禀报道。

    “延益今天就先说到这吧!你先回去好生研读我给你的《大明田亩法》若是有不妥之处你便自行修改。我想这些东西今年冬天你就可以用得上了。”朱允炆对着一旁的于谦说道。

    “臣遵旨!”于谦跪拜之后便起身离去,今日进宫实在是难以压抑内心的心情。得知陛下有如此雄才伟略实在是我大明社稷之福,我大明百姓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