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明星是精神病患者
繁体版

004 送别

    李长乐最近遇到了麻烦。

    前世职业写剧本的他,这一世竟然要被迫转行去做音乐。

    虽然以前他将音乐当做爱好去玩,对音乐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但毕竟玩音乐跟做音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让李长乐用吉他、钢琴来段即兴可以,但真让他去上手系统性地做出一首歌曲,哪怕仅仅是一首合格的歌曲,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为难。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上司都给他下派了任务,他不可能不去完成,哪怕他做出来的是一坨狗屎。

    除非他不想干了。

    想跑路的心思他也不是没有,但他看了看银行内自己那不足五位数的存款,顿时打消了任何想跑路的念头。

    事情毕竟还没到达最糟糕的地步,他觉得他还可以再努力一下。

    于是李长乐这些天基本上抱着关于作曲编曲之类的学习工具书,缩在办公桌的角落,鬼鬼祟祟地啃起来。

    “终于下班啦~”

    “晚上吃什么?最近附近听说新开了家火锅店,好像挺好吃的样子,咱们要不要去吃?”

    “可是我已经约了男朋友了。”

    “哼,见色忘义的女人!”

    “……”

    每当下班的同事路过李长乐的办公桌时,李长乐准会心虚地将书收起来,然后将电脑的画面切换到相关内容的搜索页面,自己则掏出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假装认真思考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上几笔,给人一种在收集灵感、很认真地在工作的错觉。

    等确认同事们走远后,李长乐才重新拿出那本《和声学》孜孜不倦地看了起来。

    因为有系统送的初级学习卷,所以他看书、学习都如有神助。

    初级学习卷,使用后使用者的专注力得到一定提高,并对任意内容的学习效率提升10倍,持续时间24小时。

    使用后李长乐体感很好,他基本上以每天1到2本书的速度进行学习。

    五天下来,他数了数自己大概看完了8本入门级的音乐书,像什么《乐理基础》、《作曲基本原理》、《配器法》、《曲式与分析》……等等。

    不过他并非只是囫囵吞枣地看完一遍就算了,而是他真的能将书本上绝大多数知识点都记忆进脑海里并将其搭建起了一个庞大有序且逻辑融洽的系统。

    不过理论终究是理论,音乐这种东西更多的是实践性的,他现在只能算是个理论大师,真想要有真正的提升还得要进行大量的实操。

    但这对现在的李长乐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么晚了,还不回家?”

    刘晔那胖墩墩的身躯突然来到李长乐面前,差点把李长乐给吓死。

    他手忙脚乱地将《和声学》藏在身后。

    “我还有些工作没完成,想完成了再下班。”

    刘晔微微一笑,“武导的那个企划?”

    “对。”

    刘晔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一笑,“我没记错的话,这几天你都自愿在公司里面加班吧?咱们作曲部的其他的人但凡有你一半认真专研、不怕吃苦的精神我都不至于那么费心。好好加油,我很看好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记得来找我,我会尽量帮你。”

    “刘总监谬赞了。不过我确实有件事想求总监帮个忙。”李长乐说。

    刘晔眉毛微挑,“哦?你说。”

    “我待会想借用一下公司的录音棚。”

    刘晔视线上下打量着李长乐,“那曲子你写出来了?”

    “有点眉目。”

    “行,毕竟也是公司的事情。钥匙就在我抽屉里,你用完录音棚记得将钥匙放回去就行。”

    “谢谢总监。”

    “那我走了。”

    “总监再见。”

    离开时,刘晔嘴角露出不屑的笑。

    五天就将曲子写出来了?五天赶出来的曲子能好到哪?那些金牌词曲家可是打磨了整整三个月都没一首能让武导满意的。

    年轻人就是年轻,特别容易盲目自大。

    刘晔又想起刚刚李长乐背后藏起来的书,尽管李长乐反应很快,可是眼尖的刘晔一眼就看出那是《和声学》。

    空降兵不愧是空降兵。现在才来临时抱佛脚,会不会太迟了?

    想着,刘晔对李长乐所做的曲子更不看好了,他嘴角露出的不屑更浓。

    金悦作曲部有三个录音棚,它们的功能设备基本上都齐全,区别大概可能就是体积大小以及部分设备的优劣。

    不过所有的设备基本上都达到了专业等级的水平,质量差别虽然有,但也不是很大。

    李长乐走进了三间录音棚里面积最小,设备相对最差的那一间。

    为什么不选设备最好的?

    主要怕捣弄坏了,赔起来贵啊!

    虽然这些天他一直偷偷观察并学习了同事们在录音棚里面的各种操作,其中的大部分操作他会了,但至于到底真的会多少他也没有把握。

    同时他怕自己小白的水平暴露,也没敢明目张胆地问太多问题。

    而且自己的人缘似乎太差了,他问的很多问题也很少同事会做出真正的回答,他大多数得到的都是各种敷衍的搪塞。

    所以出于对自己技术的不自信,他只能选择如果真要赔钱,赔得最少的那一间。

    而且他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来录音棚录歌,而不是白天,也是有一定考量的。

    白天人多眼杂,自己作为小白刚上手肯定有很多问题,录起来肯定很慢,容易招惹不必要的注意和不满,像在现在人都走完了自然不会有人催,那他录起来自然就可以更加的从容了。

    过了许久,调试好各种设备,李长乐头戴着耳机怀里抱着吉他站在麦克风前终于开始录音。

    刘晔给李长乐的企划里说,武炎光导演的新电影《春去春又来》里某一个送别的场景需要一首关于送别的插曲。

    一看到“送别”两个字,李长乐立刻条件反射般想起了前世的音乐大家,李叔同先生的大作,《送别》。

    李叔同先生那首的《送别》大道若简,大音希声,用最凝练的字词、最简单的旋律抒写了一首绝美的传世之作,唱出了多少代人送别时的真切心声。

    更绝的是,这首《送别》的歌词并没有作出过多的限制,可适用于几乎一切的送别场景。

    李长乐初中的时候曾经是校合唱队的一员,就曾唱过这首《送别》。

    现在虽然只有李长乐一个人在唱,没有其他声部的和声,但不知道是不是触发了李长乐的思乡之情,他唱着唱着眼泪都流出来了。

    抑郁症这神经也太敏感了吧,动不动就让人哭出来,真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