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综武开始:武道录
繁体版

第117章 诗会第二关

    诗会出现佳作,最先得到消息的是畅春园内的达官贵人。这些权贵还没有等到公示,便都陆续接到了朱杞的佳作。

    看到诗文,赞叹者有之!欣赏者有之!

    当然,那些权贵家的小姐们看到诗文,更是爱不释手。此诗虽然不是情爱缠绵,但是,其缥缈逍遥之意,对养在深闺里的大小姐们,可是吸引的很。很快,木己的名字便在畅春园内流传。

    无数的权贵更是派遣人手前去打听木己的消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文的公示,更是引爆了诗会的气氛。

    无数文人士子奔走相告,木己的大名也广为人知。

    不过,木己的名字虽然被人传唱,但是,认得朱杞真身的却没有几个。

    佳作出世,不管旁人是羡慕、嫉妒还是赞叹。木己的名字必然轰传帝都。甚至都等不到明日,现在就有无数人在抄录传唱了。

    朱杞并未关注《桃花庵歌》引起的轰动。上一世,此诗传唱数百年,便足以见此诗的优秀。

    第一关春厅过后是第二关夏厅。

    跟熙熙攘攘的春厅不同,夏厅倒是安静了许多。

    能写出诗词进入夏厅的参赛者,都是有些学识的文人,文人修身,自然不会喧哗!所以,即便是熟悉之人交谈也是轻声细语,不会影响别人。

    朱杞进入夏厅,抬眼打量着门外贴着的考核题目。

    “以武事为题,写诗一首!”题目倒是简单,但是,对于文人来说却不容易。

    神州大陆虽然武道为基,即便是文人也有修为在身。

    但是,大明帝国现在是孝康帝当政,已承平十多年。

    现在,帝国虽然偶有战事,那也是在边境草原。

    是以,不少的年轻文人并没有经历过战乱。

    所以,写武事相关的诗不难,但是,想要写出彩来,就不容易了。

    当然,对于第二关以武事为主的题目,参赛的文人也不奇怪。

    大明帝国以武立国,孝康帝虽然看重文治,但是,武功才是帝国的根基。

    大明帝国可不是酸儒横行大宋帝国。

    朱杞稍稍思量,便走向厅前摆放的桌椅。

    夏厅前有百张桌椅摆放,比起春厅少了不少。

    虽然,厅内的人不少,但是,百张桌椅前并未坐满人。毕竟,参赛者写诗文的时间只有一刻钟,有不少文人还在构思诗文。

    畅春园诗会不是科举,对于构思诗文的时间并没有要求。

    毕竟有的文人是急才,短时间内便能写出一篇上好的诗文。而有些文人写诗需要字字推敲。

    诗会要的是能传唱的诗词佳作,写诗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

    以前还有过,在诗会过后写出佳作的先例,也并不影响文人扬名。

    朱杞心中有上一世数千年文明沉淀,心中诗词自然不缺。

    而且,既然诗会被朱杞当成游戏,那么通关游戏,就要选择最快,最震撼的方式。

    朱杞随意找了一张桌椅,片刻间,一篇诗文便跃然纸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神州大陆的大明帝国,并没有凉州这个地方。

    所以,朱杞把这首诗的名字改成了《边塞》。

    虽然名字改了,但是,并不影响诗的质量。

    满意的看着面前的诗文,朱杞将其交给跑腿的小厮。

    《桃花庵歌》的影响还在发酵,因此,夏厅中的文人并没有关注写诗的朱杞,实际上除了于谦之外,诗会这边也没有人认识朱杞。

    不过,见过朱杞一面的于谦,对朱杞可是上了心。

    朱杞的诗文一送到评委这边,就被于谦发现。或者说,于谦是在第二关专门等待朱杞的诗文。

    畅春园诗会,春、夏、秋、冬四关的初选诗文,都有不同的考官评定,只有那些极为优秀的诗文才会送到大儒评委手中,因为,诗文是否是佳作需要他们确定。

    于谦知晓朱杞的才气,因此在向几位大儒回话后,便急匆匆的赶到夏厅。

    正好赶上朱杞的诗作新鲜出炉。

    夏厅审核官看过诗文后,诗文便被于谦急匆匆拿走了。

    朱杞这首《边塞》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夏厅的审核官知道,自己根本评价不了这首诗。

    因为,这又是一篇佳作。

    “诸位先生,木公子在夏厅又出一篇大作!”于谦有些兴奋的说道。

    “大作!”为首的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接过于谦递过来的诗文,轻声诵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好!”

    “佳作!此诗可为佳作!”

    “好诗!豪气冲天,此诗可佐酒!”

    “宋老,你这一读,可把我酒虫给勾出来了!“

    “哈哈!宋老、杜老,我府中有几坛葡萄酒,这就让人快马取来!”

    “葡萄酒要配夜光杯啊!我府里有!”

    “太后、娘娘,前面又出了一篇佳作。”

    “哦!又一篇!”

    听着宫人的复诵,太后、皇后都有些异色。

    畅春园诗会虽然佳作不少,但是,像今年这般,在选拔阶段便佳作频出的绝无仅有,更何况还是战场诗。

    相比于武将来说,文人接触战场的机会不多。

    因此,要想写出让武将认可的战场诗可不容易,至于武将,他们可没有写诗的心思。

    “此诗何人所作!”

    “禀太后,此诗正是前面写《桃花庵歌》的木己。”

    “皇后,你命宫人前去传信,诗会过后本宫要见见这木己。”

    “母后,这是”

    “木己有才,从《边塞》诗来看,此人虽有隐世之念,但也有功业之心。本宫见一见他,看看他能否为大明所用!”

    皇后点点头道:“母后,此人文风多变,两首诗风格相差极大,从《边塞》诗来看,此人恐怕也是上过战场的人物。只是这《桃花庵歌》的逍遥之意太浓,母后出面恐怕有些适得其反。”

    太后闻言,思虑片刻,笑了笑道:“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也罢!皇后说得在理!”

    皇后笑着道:“母后,前面可还有宋学士他们这些大儒在呢?”

    太后笑着道:“皇后说得不错,是本宫糊涂了!那咱们就在这里品读佳作,外事交给宋濂他们。”

    “嘻嘻!母后,此诗可以佐酒,我命人取些葡萄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