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风云
繁体版

第364章 延陵季子劝说叔孙豹

    鲁国执政上卿叔孙豹对季札非常尊重,他热情款待了季札。

    叔孙豹的渊博知识和治国理政才能早已名扬列国诸侯,季札对他神交已久。

    此次终于与叔孙豹有了单独交流的机会,季札非常高兴。

    因为季札对叔孙豹的情况非常了解,他确实有话要对叔孙豹讲。

    季札对叔孙豹道:“夫子胸襟开阔,札有话直言,希望夫子莫要见怪。”

    叔孙豹道:“公子才学盖世,豹深为敬仰。此次得以与公子结识,实乃豹之荣幸。不知公子有何见教?豹一定洗耳恭听。”

    季札微微叹了口气道:“夫子作为鲁国正卿已多年,为官清廉,为政有方,贤名远播列国诸侯。

    只是,夫子是否检讨一下自己,为何这么多年来,没有为鲁国物色培养好贤能人才呢?

    札听说,君子治国,致力于选贤用能。但札实在没有听说,鲁国除了夫子您自己,并没有举荐重用什么贤能人才。

    国家缺乏贤能之才辅佐,国家必将陷入困局;身边缺乏贤能之才相助,夫子的执政必将艰辛;贤能之才投奔他方,甚至为敌所用,必将给自己带来祸害。

    夫子品行端正,为人良善,但为善必将受到为恶者算计。夫子,您要当心啊。”

    我们在讲鲁襄公赴楚国朝见之事时讲过,大家走到半路,听说楚国国君楚康王去世,大家开会讨论是否继续前行。

    大夫叔仲带认为都快到了,如果不继续前行,下次还要来一趟。

    大夫子服椒认为行事从权,考虑到国君此去楚国可能会因为楚国国丧而摊上麻烦,建议打道回国。

    很显然,叔仲带是为自己考虑的,这次半途而废,那下次自己还得辛苦跑一趟楚国。

    而子服椒是为国君考虑的,是真正的忠君爱国。

    但叔孙豹否决了子服椒的意见,当时他甚至直接对鲁襄公道:“子服椒此人见识不够,叔仲带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这话的意思就是在国君面前将明显比叔仲带更贤能的子服椒给贬低,暗示国君今后要重用叔仲带。

    原因很简单,因为子服椒是他认定的季氏家族的人,是忠于季孙宿的。

    由此看来,晚年的叔孙豹在用人的标准上出了问题,他没有从举荐贤能这个角度去任用人才,而是过于考虑自身的利益。

    结果,子服椒对叔孙豹大为不满,从此更加坚定站在了季氏一边。

    鲁国朝堂上,自从臧孙纥流亡后,确实也没有什么给人印象深刻的贤才。

    甚至叔孙豹自己的叔氏家族,也果然如季札所言,没有几个可用之才。

    听了季札的话,叔孙豹默然不语。

    叔孙豹很清楚这位可敬可佩的吴国公子所言属实,那自己赶快整改?

    唉,没用了,来不及了。

    因为人才的发现、举荐、培养、使用,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叔孙豹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已经来不及去整改这个重特大问题。

    或者说,叔孙豹对于人才的标准,过于讲究一个礼字。

    在叔孙豹看来,那些至死都守着周礼的人,是值得自己重视和尊敬的,如吴国公子季札。

    但如今的鲁国,能够真正守礼的有几人?

    倒是宋国那边,传来了一个重大消息:宋国发生特大火灾,火势蔓延到宋国公宫,结果将宋国太后宋共姬给烧死了。

    而宋共姬之所以会被烧死,就是因为至死坚守礼义。

    这样的人,在叔孙豹看来,是真正的贤能之才。

    宋共姬是如何被烧死的?

    用现在的话讲,那是自己作死。

    但放在春秋时代,那真的是一种伟大的贞义之举,甚至后来西汉大文学家刘向,将宋共姬列为“贞妇”。

    鉴于叔孙豹如此看重这位宋共姬,我们就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宋国这位叫宋共姬的太后,是鲁国先君鲁宣公长女伯姬。

    公元前583年鲁宋联姻,伯姬嫁给了宋共公。故宋共公去世后,她就被人称为共姬。

    共姬嫁宋这场婚礼在当时非常有名,因为鲁国对宋鲁联姻非常重视,婚礼极其隆重。

    由于宋国是子姓,所以当时中原诸侯如齐国、卫国、晋国等都送礼送媵,单单是陪嫁的媵女就多达十二人!

    这场隆重的婚礼,一应三书六证程序下来,新郎官宋共公也累得够呛。

    终于,在最后一道程序即亲迎时,宋共公突然感冒发了高烧,不能按规定赴宋国边境迎接新娘子。

    按当时婚礼规定,象亲迎是要求新郎赴新娘子家门口,将新娘子接到自己家里。

    但那是对普通人的规定,新郎如果是国君,则不需要完全上门,而是派出卿大夫上门,代替自己迎亲。

    国君自己则在国境边等候,将新娘子接到即可。

    在鲁国历史上可能是最隆重的这个婚礼中,新娘子共姬满心欢喜。

    但当她被接到宋国边境时,她想象中的新郎宋共公并没有出现。

    共姬当时就粉脸变色,愠意上头:宋国不也是高度讲礼的吗?

    甚至还与鲁国争商礼与周礼哪个是最完美的礼,现在倒好,居然连婚姻大事这样最基本的礼都不讲了?

    如此怠慢本姑娘是小事,但坚守礼制是大事!

    共姬作为当时鲁宣公长女,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对周礼自然很熟悉。

    既然你宋国违反礼制,那本姑娘就要帮助你们改正错误。

    共姬不走了,她提出的理由就是必须要坚守礼制。

    既然新郎生了病,那没关系,大家就在边境上扎营住下,等新郎官的病好后,亲自来边境迎亲就是。

    啊?你个娘们,怎么那么倔?这不是折腾人吗?

    送亲的鲁国队伍和迎亲的宋国队伍所有人都懵了,欢欢喜喜来参加一场高级别的婚礼,结果搞成了这个模式。

    宋共公的病看起来没有十天半个月的好不了,难道这场婚礼也的搁浅个十天半个月?

    大家对共姬都有了意见。

    事情闹大了,鲁宣公接到报告后也顿足连连:女儿啊女儿,你怎么可以这么死心眼啊?守礼固然重要,但也要事急从权,这才是生存之道啊。

    最后,在宋、鲁两国的不停劝说下,共姬不情愿的答应将婚礼进行下去,被迎至宋宫,成了宋国夫人。

    可惜的是,共姬当上宋国夫人没几年,身份就变了。

    七年以后,即公元前576年,宋共公因病逝世。

    宋国在经历了一场国君之位相争后,宋共公与共姬之子、仅五六岁的公子成即位宋国国君之位,即宋平公。

    共姬就这样年轻轻时就守了寡,当然,身份变得更为高贵,宋国太后。

    宋国太后共姬自小在鲁国受过非常严格的礼法教育,一举一动都谨慎守礼,从来不做半分逾矩的事,在宋国也严格恪守了礼制。

    当时鲁国周边不少诸侯国如宋国、齐国等都相当开放,总有关于一国太后风流韵事流传于列国诸侯。

    共姬对此高度警惕。

    为了当国君的儿子不因为自己受到任何影响,她必须时刻自警自省自重。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严守礼制。

    这个严守礼制,当然是指严守当时周礼规定的对妇人的礼制,这就是所谓的恪守妇道。

    对共姬来讲,是严守寡妇礼制,恪守的是寡妇之道。

    这个礼制的其中一条具体规定,就是“无姆不下堂”,即如果姆不在身边,那就不能出门。

    这里的“姆”,指的是共姬的师傅。

    当时,男子的师傅称为傅,女子的师傅称为姆。

    女子的师傅,即这个姆,主要职责是用来扶正女子言行,兼任女子护卫,往往是年龄偏长的女子担任姆。

    其实,共姬很清楚,“无姆不下堂”的规定,并非是对寡妇的要求,甚至也并非是对已经结过婚的妇人的要求。

    这个要求,是针对尚未婚嫁的少女的,是春秋时期的少女守则之一。

    但共姬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自己代表自己的母国鲁国,要在宋国展示真正的周礼是比宋国奉行的商礼要完美。

    二是自己的儿子宋平公是在一场内乱中得的君位,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三是共姬是一位有性格的女子,她嫁到宋国的第一天,就为了守礼展示了这种执拗的性格。

    四是传言宋国女子多风流,那本太后就给你们一个母仪天下的形象,引领健康合礼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