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三穷三通
公元前570年,楚国大举讨伐吴国。由于准备充分,吴军节节败退,楚军顺利占领了吴国的势力范围不少地盘,并推进至吴国边境的太湖一带。
根据楚国的军事计划,这一次,如同晋国对秦国来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重大打击,使秦国在短期内彻底失去战斗力,从而消除晋国的西线威胁。楚国就要对吴国来次暴风疾雨式的重大打击,让吴国在短期内彻底失去战斗力,从而消除楚国的东线威胁。
战事一开始极其顺利,楚国令尹熊婴齐感觉吴国不堪一击,于是在取得重大战果的情况下,一边命令猛将邓廖率部分楚军杀入吴国境内,一边居然率主力撤军回楚国,还在国内大摆庆功宴。
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来了,孤军杀入吴境的楚军被吴军打得大败,主将邓廖战死,楚军几乎全军覆没!
非但如此,吴军趁势发起反攻,不但将先前被楚军占领的地盘全部夺回,还一举侵入楚国境内,占领了楚国不少地盘。
想想看,晋国打秦国,一战而使秦国趴下不敢动。楚国打吴国,结果反被咬了一口。晋楚争霸的局面,到现在,楚国完全处于下风。
吴国如此强势,让晋国非常高兴。晋悼公认为必须要将吴国正式拉进中原诸侯联盟圈,从而建成统一的阵线。公元前569年6月,晋悼公亲自主持召开了鸡泽会盟。
鸡泽,即今天河北邯郸鸡泽县旧城营村一带。晋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莒国、邾国、齐国等八个诸侯国参会,此外还请出了周天子派卿大夫参会,并向吴国发出了邀请。
这一次,年仅六岁的鲁襄公也参加了,当然他只是一个小屁孩,参会只是一个形式而已,真正代表鲁国发出声音的是叔孙豹。
令叔孙豹意外的是,堂堂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晋国向吴国发出邀请,吴国却选择了不理会!也就是说,吴国根本不想参加这次盟会!而且,晋悼公的诚意非常到位,还派出了大夫级别的高官赴淮上迎接吴国国君寿梦。
淮上,即今天安徽省蚌埠市下辖区,这是什么概念?晋国已经派人到了吴国的边境等候,放低姿态去迎接一个曾经被视为东夷小国的国君。
但吴国国君寿梦居然不肯来参会!吴国佬头上长角了?居然敢违抗晋国的命令?叔孙豹很不理解。
叔孙豹当然不知道,吴国虽然是晋国一手培养的,但却非常有个性,吴国自有吴国的打算。总有一天,咱大吴要称霸江湖,你们中原列国诸侯,那是一个一个都要打过去的,大吴掺和什么联盟?
但不管如何,鸡泽会盟上吴国虽然没有参加,仍旧给楚国阵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楚国传统盟友陈国无法淡定了,国君陈成公居然背着楚国主动前来参会!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楚国的势力圈又少了一个诸侯,陈国。
中原列国诸侯联盟大获全胜,楚国挂不住了,陈国叛变了,那就得教训。于是,楚军攻打陈国。晋国一看,哟,你打陈国,那我就打许国。于是,晋军攻打许国。
可怜的小国,在这个春秋江湖中,就是这样的命。
陈国国君陈成公在又惊又怕中,薨。
鲁国的公卿大夫们看得很清楚,象陈国这样的楚国枕边的诸侯,叛离楚国当然是一个挨揍的下场,听说陈侯因此而去世,不由暗自摇头。这世道,唯有拳头硬,才能生存啊。
是的,鲁国的拳头已经硬不起来了,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紧紧依附晋国。这是全体鲁国人的想法。
既然如此,那就把晋国大腿给抱牢。
鲁国对晋国当然是很忠心的,史料记总是记载着鲁国国君或者卿大夫总是屁巅屁巅往晋国跑,朝见晋侯,会见晋国卿大夫。
鲁襄公虽然还是一介小屁孩,但已经出国多次了。除了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联合国军外,还亲自赴晋国朝见过晋悼公。
我们必须要说,这个时候的鲁襄公,仅仅是一个还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孩童!鲁国都城曲阜在山东,离晋国都城新绛有多远,数以千里计吧。当时又没有国家元首的专机专列,就靠着马车,还要带着数以百车的财物去一趟晋国,真心不容易。
而且,但凡晋国对鲁国稍有礼到之处,鲁国必然是及时还礼。如这一次,公元前569年,仲孙蔑建议鲁襄公派卿大夫叔孙豹赴晋国朝见,以答谢四年前即鲁襄公即位时晋国曾派人来祝贺。
咦,执政上卿不是季孙行父么?怎么是仲孙蔑了?我们得解释一下,季孙行父此时身体非常不好,经常请病假。虽仍旧为鲁国执政,但已经将大部分的权力交出去给了仲孙蔑。
而且,由于是真的老了,一生谨慎的季孙行父这段时间表现得有些反常。史料记载了季孙行父的一件小事,公元前569年7月28日,鲁襄公的生母、鲁国太后定姒突然去世。当时工匠为定姒打造棺材时,相中了季氏家族的几棵槚树,当时向季孙行父要,季孙行父居然舍不得!
当时季孙行父居然对工匠说,这棺材用槚树制作,是不是太高档了点?
工匠都哭笑不得了,不就几棵槚树么?人家是谁啊,那是鲁国太后啊。你季氏家族家大业大,敢情就一毛不拔?
虽然,最后季孙行父还是同意了工匠砍他家的槚树制棺,但这事还是被史料记了下来。也许,这是季孙行父被史料记载的唯一一个“非礼”事项。
公元前568年12月20日,季孙行父病逝。
季孙行父自公元前601年正式成为鲁国执政上卿以来,一直以贤大夫的形象展现在春秋江湖,是鲁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贤才,为鲁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季孙行父的第一大贡献,是倡导了一种崇廉拒奢的社会风气。前面我们讲过,史料记载,季孙行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意思就是季孙行父作为位高权重的鲁国正卿,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他的府上,更是没有镶金嵌玉的生活用具。
季孙行父如此严格要求自己,自律不奢,坚持清贫,这真的太不容易了。在当时,季孙行父被认为是“三穷三通”的践行者。用孔子的高徒子贡的解释,这三穷三通,指的就是“其穷事贤,其通举穷,其富分贫,其贵礼贱。穷而事贤则不侮,通而举穷则忠于朋友,富而分贫则宗族亲之,贵而礼贱则百姓戴之。”
据说,季孙行父临死前,吩咐薄葬自己,要求降低一个档次举行丧礼,陪葬品只能是他自己用过的器物。当时鲁襄公去吊唁,他惊讶地发现,季孙行父由于生前家里的器具用度非常简单,任何器具都没有备用的,所以用于季孙行父陪葬后,家里几乎没了生活必需的器具。
鲁襄公当时就感慨万分,对着群臣道:“廉忠矣!”
是的,季孙行父一生辅佐辅佐过三位国君,但家里居然没有家私积蓄,最后不以正卿身份而仅仅以大夫身份的礼节入殓下葬。这在年少的鲁襄公看来,是绝对的清廉,是对国家绝对的忠诚。
要知道,季氏家族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富贵家族,是鲁国的第一大家族,家财万贯丝毫不奇怪,但季孙行父给我们后人一个身居高位却自甘清贫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
在春秋史上,这样的人还有好多,如楚国的孙叔敖,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