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风云
繁体版

第261章 国佐据理力争

    齐军在鞍地之战败于晋军,齐顷公无奈率齐军退回都城临淄。晋国联军随即便包围了临淄。

    齐顷公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自己作为国君,得为整个齐国负责,败了便是败了,这很正常,接下来要做的是败了以后到底该怎么做。

    郤克见齐国愿意求和,直接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割地归顺。要求齐国将侵占卫国、鲁国的土地全部归还给两国,并服从晋国的领导。第二,齐国境内的田垅必须全部改为东西方向。第三,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必须被带到晋国作人质。

    齐顷公一听便火大了,他当场便发了飚:“其他的都好谈,要让母亲做人质,免谈。不是继续打么?那就继续打,他们要打几仗,寡人都陪他们打。哪怕是败了,败一次,再来一次,再败再来,直到整个齐国无兵可打为止。”

    发了一顿火后,齐顷公冷静了下来,对上卿国佐讲:“就请大夫全权处理谈判事宜吧,多带些玉器财帛去,一切由您决定,除了绝对不能让母亲去晋国外,其余的大夫您看着办。”

    国佐是齐国两大卿大夫世家之国氏家族宗主,也是当时齐国的执政大臣,此次受命与晋国谈判,压力可想而知。

    任何外交活动,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为基础,那是注定要屈辱的。齐国正是在已经被打败了后面临国家危亡之际,无奈与晋国谈判,齐顷公是作好了最坏的打算的,但国佐却不能把齐国谈到最坏!

    郤克在中军帅帐里会见了国佐,重新提了那三个条件。对郤克来讲,前两个算是为公,那最后一个是为私。堂堂晋国执政大臣,怎么能够忍受一个娘们的污辱,这个仇今天是必报不可的。

    三个条件,第一个是两项具体内容,一项是齐国今后服从晋国的领导。这一项,国佐立即答应了,反正对你晋国咱齐国暂时硬不起,那便服软就是。

    另一项是归还前期从鲁国和卫国侵占的土地。这是国佐代表齐国也答应了,这是当然,此次鞍之战,鲁、卫、曹等国也参战了。而且,战役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齐国侵占他国的土地,鲁国、卫国向晋国老大求援,这才导致的鞍地之战。

    第一个条件,郤克得到了满足,鲁国和卫国都很满意,齐国也愿意。顺利谈成。

    第二个条件是齐国境内的田垅必须全部改为东西方向。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晋国地处齐国之西,如果齐国境内的田垅从原来的以南北向为主改为东西向,那就意味着田间的道路主要的也要转为东西向为主,当时可没有什么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什么的,除了田间道路外,其他的便是马路。

    这一次,晋国召集了北狄、鲁、卫、曹等国讨伐齐国,当战车进入齐境时发现齐国的道路基本是南北向的,这样一来便对自西而东进的晋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郤克的意思很显然,你齐国既然归顺我晋国,那今后就允许晋国的战车很轻易进入齐国境内。

    说得再干脆一点,那就是你齐国如果再不听话,那咱晋国就会随时讨伐你教训你,为了教训你更加方便,所以你们得将道路重新修筑一下,修成东西向。

    这样的条约,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讲,那当然是不平等条约了。国佐当然不肯答应,这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自己如果签了,那就会成为几千年后的晚清军机大臣李鸿章一样,受尽千古骂名。

    国佐不能答应的还有一条,那便是第三条,把齐顷公母亲萧桐叔子送到晋国为人质。这是国君的底线,国君是一位至孝之子,谁拿他母亲来作文章,他便会不顾一切跟你死磕到底。

    国佐严肃地对郤克道:“元帅,寡君之所以让我出使,与您谈判,目的是为了两国和好,共同维系诸侯秩序。

    您提出的几个条件,关于归还侵占鲁卫国土之事,我们齐国愿意接受,那是因为齐国虽然与鲁卫两国有领土纠纷,但既然现在诸侯以晋国为长,理应听从晋国的意见。再说,是齐国占领在先,现在归还,理所当然。

    但寡君之母乃齐之国母,晋齐原本就是甥舅之国,且世有姻亲,齐之国母相当于晋之国母,元帅请想想,如果有哪个国家,强行要将晋国国母押为人质,晋国人会答应吗?

    晋国向诸侯颁布天子的命令,却说一定要诸侯的母亲做人质作为凭信,将何以对天子之命?这是以不孝来命令诸侯啊,是没有恩德吧。

    再者,齐之田垅,已历数百年,这是按齐国的地势百姓自然修筑的,如果为了晋国一时之私欲,而强行让寡国民众劳民伤财,去修筑这毫无意义的工程,岂不是是天下人都来笑话晋国吗?

    先王划定诸侯疆界,治理天下,考察土性所宜而分派其利,朝南朝东修起田埂。现在晋国划分和治理诸侯的土地,却要全部将田垄改为东西向,只顾有利于晋国的战车出入,而不顾各地土性所宜,不是违背先王遗命吗?违反先王就是不义,试问怎么做诸侯的领袖?”

    郤克沉着脸,大声道:“既然贵国不愿意接受和平条约,那也就不要怪本帅不客气了!”

    国佐毫不退让,他也大声道:“寡国愿意和平,也愿意接受有德之国的领导。想当初,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现在您却谋求会合诸侯,以满足无止境的贪欲。

    如果晋国不同意,那寡国国君已有言辞在先了,寡君说,您率领贵国国君的军队光临齐国,齐国以微薄的兵赋来犒劳您的随从。由于畏惧贵国国君的威严,军队遭到了挫败。承蒙您为求取齐国的福佑,不灭绝它的社稷,使它继续同贵国保持旧日的友好关系,齐国决不敢吝惜先君这些破旧的器物和土地。

    既然您不答应,那就请贵国继续整备军队,齐国欢迎贵国帅师而来,只请贵国在寡国的城下留一块让齐国将士列阵的区域,就此一战好了。一战不够,就两战,两战不够,就三战,三战不够就四战五战,直到战无可战,齐国灭亡!”

    这里,国佐和齐顷公又为中华历史文化贡献了一个成语,因为史料原话是这样的“请收拾余烬,背城借一,况其不胜,最不唯命是听!”

    这个成语便是“背城借一”,即在我们的都城前面借一块地方给予我们列阵。

    春秋早期之前的冷兵器时代战场,那是需要列阵而战的,不象春秋后期,以及后来的战国,作战的方式方法多了去了,孙武还作了兵书十三篇,这些东东如果放在春秋早期,那是要被人痛骂的,因为严重违反战礼军礼的。

    既然两国要开战,那便先列好阵再冲锋,这便是为什么说以前的战役非常有意思,意思就在于那是贵族战争。

    旁边的季孙行父一看,闹僵了,他转过头看了看卫国执政上卿孙林父,两人都很担心本国原本已经达到的要回土地的事也要黄。

    孙林父就对郤克道:“元帅,算了吧,齐侯已经知错,且归还土地,服从晋国。”

    季孙行父忙附和道:“元帅,算了吧。如果逼迫过甚,齐侯此人也是血性的很。再说齐国国内人心齐整,真的要僵下去,别让楚国给占了便宜。”

    郤克这才省悟过来,自己是晋国的中军元帅,代表的是国家利益,而不是个人私欲。如果因此而让本可以臣服的齐国再次叛晋,而主要原因却是齐国的那个老太太曾经羞辱过自己,自己一定要报仇,这事传到晋国,估计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自己分分钟便要被人拿下的。

    看来,自己是被报仇给迷惑了眼睛,郤克既然反应了过来,便立即陪上笑脸:“上卿切勿生气,本元帅也就开个玩笑。既然齐国愿意降服,那便安排盟誓吧。”

    公元前589年周历7月13日,晋国、曹国、鲁国、卫国与齐国在爰娄订立盟约。

    爰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就这样,齐顷公本想着与晋一战从而确定齐国的霸业,重塑爷爷齐桓公时代齐国辉煌的梦想,随着晋齐鞍之战以齐国失败晋国得胜而完全破灭。

    战败后的齐国,让出了很多年前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并表示断绝与楚国的联系,全面服从晋国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