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蠢猪式争霸?
强悍的楚国终于到中原来了,而且一来就向中原诸侯们展现了强悍的战斗力。看着宋国被揍成这个惨状,鲁僖公不免有点小得意起来。
不单单是因为宋国这次被狂揍让自己内心有些舒服,关键是几年前,自己就已经在关注楚国,并尽量不掺和针对楚国的行动。
楚成王又不是睁眼瞎,这是一位春秋江湖英明神武且武功赫赫的大人物,把整个春秋江湖看得很清楚。鲁侯是好同志啊,那就派人赴鲁国走一走吧。
公元前639年秋,楚成王派大夫斗宜申赴鲁国聘问,这让鲁僖公非常感动。楚成王这次派行人来鲁国聘问,带来了大把的财物,还有人口!
斗宜申很坦诚地告诉鲁僖公,这些财物也好人口也好,全部都是刚刚从宋国那里抢来的。遵楚王命令,特向鲁国献捷。
“鲁侯,寡君有意邀请鲁侯参加盟会,共商诸侯联盟大事要事,鲁侯千万不要推辞啊。”斗宜申代表楚成王向鲁僖公发出了正式邀请。
见鲁僖公有些犹豫的样子,斗宜申继续道:“鲁侯,宋公此人满口仁义道德,但伐曹国,囚滕子,祭曾子,神人共愤!寡君忍无可忍,这才将其拿下。
寡君知道,鲁国是传统礼义大国,如果鲁侯能够亲自参与处置宋公,那定使诸侯心服。寡君还说,齐桓公不幸离世,天下大乱,江湖多事,急需重建中原诸侯列国新秩序,亦需鲁侯您参与共建。否则,寡君将会很不高兴。”
有理有力,恩威并举,鲁僖公敢不去么?
公元前639年冬,由楚国主持的薄地会盟上,包括鲁国和齐国在内的传统中原列国诸侯都来参加了盟会。大家看着关在囚笼里的宋襄公,大气也不敢喘。
鲁僖公觉得自己有必要在这样的会盟现场该做出点什么贡献,这次会盟,就两个议题,一是如何处理宋襄公,二是推举中原诸侯联盟盟主。
第二个议题比较敏感,自己不能随便表态,得看列国诸侯们的意见。第一个议题,自己完全可以提出意见。
鲁僖公理了理自己的思路,对楚成王道:“楚王既邀请诸侯们来此共商大事,重建中原列国诸侯新秩序,寡人以为,这个新秩序应是以德而不是以武维持的秩序。
宋公固然有失德之处,但已经得到惩处了。不管如何,宋公贵为公爵诸侯,寡人实在不忍其受辱于牢笼,恳请楚王释放宋公吧。”
鲁僖公刚发表完意见,列国诸侯就有几个附和。楚成王就如同天子听取群臣出班建言一样,享受着这个过程。见大家发言差不多了,将手一挥:“那就依鲁侯所请,就这样定了吧,希望宋公回国后,修身立德,不要再擅动刀兵,彰显大国形象。”
这一次是郑国国君郑文公出来讲话了:“齐桓公以后,如今中原诸侯中,也就楚国有能力担当盟主,郑国第一个表态,拥立楚国为盟主。”
鲁僖公本就对楚国有好感,也立即附和。参会的齐国、陈国、蔡国、卫国、曹国、许国等诸侯均想,生杀予夺,均由楚成王说了算,还敢多言么?
就这样,薄地会盟,列国诸侯公推楚国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宋襄公被当场释放。
根据会盟精神,中原列国诸侯应在楚国的坚强领导下,承继齐桓公的伟业,尊王攘夷,共同维护列国诸侯新秩序。
楚成王非常满意。蔡穆侯和郑文公也非常满意。鲁僖公认为这是最好的结果。曹共公则只要不是宋国当盟主就行。卫文公和齐孝公心里有些不爽,但不敢吭声。
只有一个陈国,看着宋国被欺负成这样,知道从此应该走怎么样的陈国发展道路了,宋国肯定是不能跟了,那就紧紧跟着楚国吧。
楚成王这一趟是志得意满,中原,以后就是不谷的中原喽。
这边,大家都有着自己的心思,那边有一个人在郁闷。当然是宋襄公了,宋襄公被释放回到宋国都城商丘,但他此时的身份非常尴尬,因为这个时候,宋国已经立了自己的哥哥公子目夷为宋国国君了。
自己一个阶下囚,刚刚被释放回来,原来的国君之位也没了,那怎么办?剃光头发当和尚出家算了?哦,那个时候可没有佛教,也没有和尚。反正宋襄公很郁闷,而且心头那股火气,还没地方发泄!
但很快,宋襄公就被宋国人给请回到了自己的国君宝座上,原来公子目夷为国君是权宜之计,是在楚国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而做出的决定,目的便是为了迅速将宋国上下团结统一起来,群策群力抵抗侵略。
现在,亡国之危已然排除,公子目夷便自觉将君位让给了宋襄公。
前面我们讲过,2000多年后的大明王朝,因为土木堡之役败于瓦剌,皇帝哥哥被俘后,明朝的大臣们拥立其弟弟为皇帝,以应付危局,使敌人的阳谋彻底瓦解,最终取得了胜利。
哥哥后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都城,已经当上皇帝的弟弟非但不肯把原属于哥哥的宝座还给他,还把他软禁了起来。
相比公子目夷与宋襄公这两兄弟,2000多年后的那对兄弟,真是令人唏嘘。
宋襄公又成了宋公,这下心头那股火气要发泄了。
公元前638年夏,听说郑国去朝见了楚国,宋襄公终于忍不住了,他立即召集了卫国、许国和滕国,组织联军讨伐郑国。
郑国一边组织抵抗,一边派人向楚国求援。
楚成王听说又有机会北上中原了,二话不说,组织大军就北上救郑。
宋襄公听说楚军来了,嗷地一声发作了:来来来,那就先搞死你楚国佬吧。
公元前638年周历11月初,宋军与楚军在泓水边爆发战争,这便是著名的泓水之战。战役的结果是宋军大败,楚军大胜。
宋军的大败是败到了什么程度呢?公族青年子弟几乎伤亡殆尽,宋襄公本人也身中箭伤!
这场著名的战役,我们是放在宋国、楚国的故事里讲的,这里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