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我没想当皇帝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上门讨债

    王珪,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出自太原王氏两大分支之一,祁县房支乌丸王氏。

    前朝隋文帝之时,王珪凭借家世显赫,文采出众,能力不俗,年纪轻轻便进入朝堂秘书内省,相当于中.央秘书处的秘书。

    大唐建立后,王珪又早早投入了前太子李建成的麾下,被提拔为太子府的中书舍人,成为李建成的心腹中的心腹,地位比李愔的老师魏征要高多了。

    如果李建成能顺利登基,他王珪就是妥妥的大唐宰相,他背后的太原王氏也能极大的受益。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两年前,李建成和李愔的老爹李世民明争暗斗,李建成的手下杨文干起兵造反。

    圣人李渊大怒,就让二儿子李世民去平叛,还承诺让李世民当太子。

    杨文干是老大李建成的人,却让老二李世民去平叛,那他能轻松放过老大的人?

    当然不可能啦。

    老二李世民不傻,该下狠手之时,决不能手软。

    结果显而易见,杨文干兵败身亡,李建成痛失一员大将。

    可等李世民班师回朝,李渊却反悔了。

    不但没奖赏二儿子李世民一毛钱,反而认为杨文干造反,都是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兄弟暗斗导致的。

    所以你老二李世民也得负责任,还想当太子,不揍你都是轻的。

    最后想来想去,李渊舍不得惩罚大儿子和二儿子,就把他们的几个心腹都贬黜了长安城。

    王珪作为李建成的头号心腹,也幸运成了那几个被贬人之一,被流放到嶲州,也就是四川西昌那片。

    (王珪:你清高,你了不起,你儿子犯错却罚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弄死了老大李建成,就想起来了以前老大身边的得力心腹王珪。

    李世民是什么人?

    妥妥的人才收集狂啊!他能眼睁睁放着王珪这个大才,在四川偏僻角落里吃土?

    浪费,太浪费了,他就见不得这种浪费啊。

    一道圣旨,王珪被招回长安城,李世民在亲切接待他之后,就授予王珪和魏征一样的官职:谏议大夫。

    (李世民:又一个人才进入我的大锅里了,哈哈哈哈,还有谁?)

    ……

    当李愔正在追查大唐印书局被烧一案时,王珪本人,正在家里宴请几位宾客。

    丝竹之声清扬入耳,窈窕舞女丝带翻飞。

    王珪坐在正中的首座,两边各坐了三位客人,觥筹交错间,他们听音,赏舞,品美食,顺便聊一聊家国大事。

    “世叔,你这几年真是受苦了,侄儿敬你一杯”,一个白衣年轻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如果李愔在此,他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不就那个‘冤大头’吗?那个在拍卖会上,要花一千万贯拍下活字印刷术的清河崔氏,崔文庆。

    至于崔文庆为什么会称呼王珪为世叔?

    王珪是更是太原王氏在朝堂上的代表人物。

    而太原王氏和清河崔氏互相联姻,崔文庆的姑姑,便嫁给了王珪的哥哥。

    所以别说世叔了,厚着脸皮喊声姑父都行。额,似乎哪里不对劲?

    王珪坐在上首,雅然一笑,也是举杯一饮而尽。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风度翩翩,仅从面向来看,最多三十多岁罢了。

    “叔玠兄,辛苦你了”,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对着王珪笑道:“如今你不但回到长安城,还被提拔为谏议大夫,可见咱们那位太子殿下要重用你了。”

    叔玠是王珪的字,微胖男子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微微的羡慕,他叫卢希,是范阳卢氏的嫡系子弟,如今代表着范阳卢氏,给王珪接风洗尘。

    而剩下的几位客人,不用说也知道,都是‘五姓七望’剩下的几家代表: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

    毕竟,一般人,有资格上桌吗?

    “卢兄客气了”,王珪挥挥手让舞女们都退下,然后叹道:

    “咱们那位新太子可不是简单的人,以后做事,肯定要兢兢业业了。

    对了,我刚回长安,就听说了什么印书局被烧了,这是怎么回事?”

    王珪话刚问完,就见几人目光都望向崔文庆。

    崔文庆苦笑一声,便将拍卖会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最后他愤怒的一拍桌子,“哼,说什么能动摇我们千年世家的根基?还让一个六岁的孺子来办印书局。

    真是可笑啊,如今书还没印就先被火烧了,哈哈,这就是天意,这就是报应。

    我清河崔氏倒要看看,他李世民能拿什么动摇我们千年传承?”

    崔文庆说的一脸畅快与得意,席间几人也都哈哈大笑,嘲讽李世民的昏聩。而谁也没注意到,王珪的脸却越来越难看了。

    碰,王珪一脚踹翻了桌子,一脸怒意的看向其他六人,他强压心中惊怒,严肃的说道:

    “诸位,这烧印书局的事,不会是你们干的吧?”

    王珪心里怒骂,这群蠢货,要真是他们干的,他就要赶紧离他们远点。作为前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重臣,王珪太清楚死对头李世民的能耐和手段了。

    宴厅瞬间鸦雀无声,崔文庆和卢希等人面面相窥,不知王珪为何发怒。

    崔文庆脸上不好看,却还是拱拱手说道:“不是我们烧的,我们还没有动手,就被其他人抢先一步了。”

    我去你奶奶个熊,你们还特么真有这个打算啊?

    王珪头疼,这帮蠢货,是真不知道要惹多大的祸,若是惹急了李世民,到时候直接派大军围剿,真以为咱们千年书袋子,能敌得过精兵强将的刀把子?

    曾经五胡乱华期间,真以为那些世家大族就没有被灭满门?

    世家传承千年不到,靠的可不仅仅是知识传承,还需要靠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王珪刚想继续说话,一个奴仆就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

    “老爷,金吾卫,门外一群金吾卫围住咱们的宅子了。”

    ……

    “好东西啊”,李愔感叹一声。眼前是王珪家的水池,养着上百条肥肥的金鱼。

    这一条适合红烧,那一条适合清炖。

    咦?旁边的那条是不是中暑了?嗯,肯定是中暑了,此鱼断不可留……

    李愔擦了擦嘴角的口水,不行,要克制住,先办正事,反正金鱼跑不了。

    身后杨榆悄悄给王文虎使了一个眼色,又指了指池中金鱼。

    王文虎立刻心领神会,点点头,悄悄退去了。

    “六皇孙”,王珪和其他几人从宴厅匆匆赶来,先对李愔微微行礼,接着就是质问:

    “不知我王珪犯了何事?

    昨日刚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今天就被金吾卫上门拿人了?”

    王珪话里有话,说白了就是提醒李愔:我可是你老爹重用提拔的人。

    可李愔似乎没听懂。

    额,准确的说,李愔是真的没听懂。

    李愔的目光扫过王珪和他身后几人,眼睛又忍不住瞄向那些肥肥的小可爱。

    他轻描淡写的说道:

    “你太原王氏啊,欠本殿下一笔债,还不想还了。本殿下啊,亲自来取”。

    欠债?怎么可能,你大唐国库里的钱,都不一定有我太原王氏的钱多。

    王珪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可身后的崔文庆已经抢先开口了,他之前在拍卖场被逼着向李愔下跪,心中对李愔是恨到了极点。

    如今一听李愔来讨债,他立刻不屑的喊道:

    “欠了多少钱,我清河崔氏还了。”

    唉,王珪心中叹了一声,这崔文庆算是养废了,回头和清河崔氏那边联系一下,让清河崔氏的二房,换一个继承人吧。

    听到崔文庆要还债的话,

    李愔笑了,慢慢的咧开嘴,微笑,却露出一排白牙,仿佛幼虎的利齿。

    “很简单哟,你们欠了本殿下十三条人命。”

    什么?十三条人命?崔文庆愣住了。

    就在这时,

    “不好了,不好了”,王珪的管家连滚带爬的冲了过来,对着王珪喊道:

    “老爷,三公子他,上吊自尽了”。

    王珪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身体晃晃悠悠。

    而李愔却歪歪头,看了王珪一眼,又看向崔文庆,语气平静的说道:

    “呐,现在只欠十二条人命了。”